汪洁
摘 要: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学方法通过改革以后走入学生的课堂,对于学生综合发展能力的提高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浙教版的初中科学教材特别重视对初中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课上,科学教师必须采取一些实验教学的方式,这不仅能够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以浙教版初中科学教材中对“摩擦力”的研究实验为例,分析了实践教学方法在初中科学课堂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实验教学;小组探究;摩擦力
初中科学课应该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之上,众多的科学研究成果大多来自实验。在初中教学中,开设科学课的重要意义不容忽视。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亲自实验、观察以及亲身体验探索知识,养成尊重科学的意识,可以为日后的学习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而实验教学则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上引入直观的科学实验,通过实验将知识的探究过程和科学原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可以亲自参与到实验操作中来,对科学知识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和掌握,提升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为初中生打下一个良好的发展基础。
在初中科学课的教学中,教师要想使科学课发挥其本身的价值,就必须不断提高科学课的教学质量,更新传统的教学方法,立足于实际,让学生通过科学课的学习后可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教师必须将实验教学的方式引入课堂,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亲自动手,探索知识。本文以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六节“摩擦力”这一课程为例,分析了实验教学在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
一、实验教学的前期准备
实验教学是科学课堂比较适用的教学方式,在学习一些相对抽象的概念和知识的时候,实验教学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理解。“摩擦力”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但是又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之中,所以,教师在进行“摩擦力”这一课程的教学时,通常要选用一些生活实物,让学生亲自感受到什么是摩擦力,进而帮助学生分析摩擦力产生的原因以及摩擦力的应用效果等等。
在实验教学以前,必须做好前期的相关准备工作,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一般都会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死记硬背,这种教学方法并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一些抽象难懂的概念在学生眼里毫无兴趣,这样的教学方式给学生造成了极大的压力。而实验教学法则与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同,在实验教学以前,教师首先要备好相关的教案,充分考虑到实验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以备课堂上一旦出现问题可以及时解决;其次,教师必须准备好教学中所需要的实验物品,同时也可以在不向学生透露教学目的的前提下,让学生自带实验物品,比如“摩擦力”课程教学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镜片、小车以及一些粗糙的麻布等等,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好奇心,对于课堂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期待。除此之外,教师一定要注意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性,减少实验事故的发生。最后,在实验教学后,要对实验垃圾进行科学的处理,避免一些实验垃圾造成环境的破坏,保证学生学习环境的清洁。
二、以吸引学生的方法引入教学课题
实验教学中,如何引入教学课题非常值得研究,教师引入教学课题的方式关系到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好的教学课题引入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参与热情,对于课堂效率的提升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初中生都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兴趣是课堂教学的关键所在,因此,在引入教学课题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一些全新的、对学生有极大吸引力的方式进行课题引入,可以找到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设计一些与课题相关的小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学习中来。
在学习“摩擦力”这一课程的时候,由于摩擦力的概念抽象难懂,很难被学生吸收和掌握,所以,教师可以在课上首先带领学生做一个与摩擦力相关的小实验,在实验中,教师首先要准备三块大小相同但是质地存在差异的玻璃,这三块玻璃的光滑程度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接下来,让三个学生上前来在这三块光滑度不相同的玻璃上画大小相同、样式相同的图形,通过画画时间的长短来进行接下来知识的引入,同时,在三个学生画画之前可以让班级的其他同学对结果进行预测和分析,并说出自己的原因,充分地渲染和准备以后,让三个学生开始画画。结果出现以后,教师针对结果展开教学,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再次分析:为什么不同光滑程度的玻璃会造成不同的实验结果,在学生的种种答案中,教师进行总结归纳,最后得出结果不同的原因是学生写字的玻璃表面粗糙程度不同。再引入摩擦力的相关概念,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摩擦力的基础概念,进而更好地对摩擦力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三、采用分小组探究的实验教学模式,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课程改革的重点在于不仅仅要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实验教学模式是能够让学生之间产生相互合作的重要教学办法之一,因此,科学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实验教学的这一特点,让学生进行合作性的学习,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探讨,让每个小组的学生能够通过组内自主研究和讨论,最终学到知识。在进行小车在不同光滑程度的平面运动中的摩擦力实验时,可以选取毛巾、棉布、木板三个光滑度不同的表面进行小车实验,教师可以通过划分小组的形式,让每个小组进行实验研究,每个小组进行不同的实验,最后将实验结果向班级同学进行汇报,通过班级全体学生对于实验结果的整理和分析,得出教师所提出问题的答案,这样的方式下,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同时也能够使得学生的合作能力大大增强。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但是,激烈的竞争背后也少不了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让学生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意义,对于其今后的发展非常有帮助。
除此之外,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必须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知识的探索和问题的解决中来。比如,在进行“摩擦力”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自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可以让学生在光滑的桌面上拉动手掌,将衣服等布料铺放在桌子上再让学生进行同样的操作,通过对不同阻碍力的亲身感受,
找到影响摩擦力的因素,这样的方法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
本文通过对浙教版初中科学“摩擦力”课程的研究,分析了实验教学在初中科学课程中的有效性,随着课程改革日益深入,只有不断地推进传统课堂的教学改革,引入更多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能够在未来更好地为祖国的建设贡献才智。
参考文献:
[1]姚秀钢.刍议实验教学在初中科学课堂中的应用:以浙教版“摩擦力”教学为例[J].新课程学习:下,2014(02):42.
[2]平国汉.初中科学教育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关于新版浙教版教材的解读[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3(01):176-177.
[3]林彩琴.浅谈如何优化初中科学实验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0(13):132.
[4]温方方.初中科学实验教学多种实验模式的设计与实践[J].科技资讯,2011(20):230-231.
[5]赵忠信.初中科学教学中科学探究的实践研究[J].成功:教育,2012(18):208-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