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角

2015-08-11 19:08毛荣康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5年6期
关键词:廉颇蔺相如思维

毛荣康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这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指明了路子,即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

一、质疑答难,让学生自悟自得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又是思维的动力。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如果能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这反映了学习的深入,是他们学习主动性充分得到调动的表现。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状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产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与欲望。除了引导学生质疑问题外,教师还要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调整自己的认知策略,通过“读”与“思”,通过讨论交流,达到释疑答难的目的。

如在教《负荆请罪》时,就有意识给足学生时间去自学重点部分,并进行交流。在交流中,有学生提出:蔺相如为什么不计较廉颇的侮辱?显然,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我当即指出他已经找到了重点,下面需要全体同学做的就是去突破它。于是我用学生的质疑检验学生的学习。首先学生要在重点对话中快速阅读,画出描写“和为贵”的语句,然后让学生充分发言的机会展开讨论。同学们纷纷说:蔺相如其实不怕廉颇,蔺相如是以大局为重,蔺相如与廉颇的团结是国家稳定的基础,从中明确了“和”的作用,完成了学习任务。

二、训练思维,让学生一举多得

思维是创造的核心。训练思维关键是凭借阅读教材,抓住语言训练点,把握训练点中蕴含的多元化目标,予以优化组合,然后让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主动地探求知识,独立地解决问题,发挥其一举多得的整体效应。

在执教《滥竽充数》时,抓住了课题,作了如下训练:(1)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2)自读课文,思考:什么叫“滥竽充数”?(3)理解“滥”、“充”在词语中的意思。然后教师出示“鼓”、“按”、“装”三个词,指导学生结合课文插图,选择“充”字最适当的意思。(4)阅读课文提出问题:那人为什么去充数?为什么在齐宣王面前滥竽充数成功而在齐湣王面前失败?结果怎样?在教学中,抓住课题这个训练点,通过思维的层层开掘,发挥语文训练一举多得的整体效益。其表现有:(1)扣住了“滥竽充数”进行字、词、句、篇的训练。(2)进行了读书、说话的训练。(3)进行了审题、解题、质疑问难等思维训练。(4)进行了边读边思,读思结合的读书方法训练,使语文教学的各項目标得到落实。

在思维训练中,还必须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思维组合思考的方法。指导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特别注意正向和逆向思维、发散与集中思维、直觉与逻辑思维、形象与抽象思维等思维形式的有机结合,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发挥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三、讲究方法,让学生自求其得

首先要引导学生”自己学会”。教师要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有充分的时间去参与语言文字训练,并且尽可能让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为此,教师应下决心转变教学观念,减少讲解与发问,鼓励学生多读、多思、多问,要敢于放手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在课堂上,要切实充分做到:把问的权利放给学生,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写的安排挤进课堂。

其次,要引导学生“自己会学”。教材的知识难度与广度呈螺旋式上升,这就为学生的自我习得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教学中,应利用这一条件,运用迁移规律,引导学生在“自我学会”的基础上做到“自己会学”。譬如在学生掌握了汉语拼音后,要求学生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学生学会了有感情地朗读句子,要求学生自己练习读好一段话,学生能够朗读课文中一种角色的语言,要求学生尝试练习读好另外几种角色的语言等等。借助迁移的规律,改变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举一反三的本领。

只有真正把课堂让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角,新课程标准下的素质教育才能精彩纷呈,日新月异。

【作者单位:泰兴市七圩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廉颇蔺相如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不计个人恩怨
—— 蔺相如
大粮积雪 谁解老将廉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