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犯人格特征及其家庭环境因素探究*
——基于常州监狱女犯的调查分析

2015-08-11 03:22:27□张
浙江警察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人格特征家庭环境相关分析

□张  丽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女犯人格特征及其家庭环境因素探究*
——基于常州监狱女犯的调查分析

□张丽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江苏 南京210023)

摘要:从常州监狱女犯的调查分析中发现,女犯的人格特征和家庭环境特征与全国常模相比有显著差异,显示出高精神质、高内外倾、高神经质、低掩饰性的特征,同时,家庭环境中的矛盾性、亲密度、组织性、控制性等因素对其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因此,监狱在对女犯的管理中要结合她们的人格特征来进行心理矫治,同时要充分考虑家庭环境特征对其的影响,以柔性和组织性结合的管理模式,为女犯人格的健康改造和成长塑造良好的环境。

关键词:人格特征;家庭环境;相关分析;回归分析

传统的女性罪犯改造模式作为刑罚执行的性质是十分明显的,同时,这种改造模式也忽视了女犯人格类型的差异性,矫治效果不佳。女性的心理特征决定了对她们的改造不能过于严厉,那么,柔性的心理矫治就显得很有必要,我们需要针对女性罪犯的人格特征采取相对应的矫治手段,提升矫治效果。影响女性罪犯人格特征的因素很多,其中家庭因素是十分重要的部分。家庭环境因素在犯罪行为形成中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中外学者的重视,相关的研究成果也屡见发表。监狱改造与矫治的小环境犹如女犯成长的家庭环境,对其人格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我们需要了解在家庭这个系统中有哪些因素影响到女犯的人格特征,以此为在监女犯的改造与心理矫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提高女犯的改造和心理矫治成效。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以常州女子监狱女犯为研究对象,共选取390名女犯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375份,有效率为96.15%。其中,年龄分布上,有效数据364人中,18-25岁的有64人,占总数的17.1%;26-35岁的有140人,占总数的37.3%;36-45岁的有136人,占总数的36.3%;46-60岁的有24人,占总数的6.4%。学历分布上,有效数据370人中,文盲3人,占总数的0.8%;小学文化42人,占总数的11.2%;初中文化182人,占总数的48.5%,高中文化101人,占总数的26.9%;大学及以上文化的42人,占总数的11.2%。出生地分布上,有效数据367人中,城市132人,占总数的35.2%;乡镇80人,占总数的21.3%;农村155人,占总数的41.3%。

表1  研究对象的犯罪类型分布表

犯罪类型分布上,如表1所示,375人中暴力犯罪(抢劫、伤害、杀人等)109人,占总数的29.1%,职务犯罪86人,占总数的22.9%,性犯罪56人,占总数的14.9%,其他物欲型犯罪(盗窃、诈骗、毒品、走私等)124人,占总数的33.1%。

(二)研究工具和统计方法。

1.《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成人版)。本研究所选取的人格测试量表是EPQ问卷,该问卷是1986年由龚耀先修订的版本,全问卷共88个条目,由四个分量表组成,分别为:E量表,表示内外向,得分越高,说明越外向,活泼好动、善于交际,冒险、乐于参加各种活动,得分越低,说明越内向,安静内敛、稳重保守、做事较为严谨;P量表,表示精神质,得分越高说明精神质越明显,孤僻冷漠、紧张敏感,对各种刺激的反应过于强烈,常常缺乏理智性,得分低则表示精神偏移不明显;N量表,表示神经质,也就是情绪的稳定性,得分越高说明情绪倾向越不稳定,容易冲动,易于激惹,情绪难以平复,得分低则说明情绪较为稳定;L量表,表示掩饰性,得分高说明掩饰性强,有说谎倾向,社会化程度较高,较为世故,得分低则说明较为诚实、单纯。

2.《家庭环境量表》(FES-CV)。本研究所选取的中文版FES-CV是费立鹏等人于1991年在美国心理学家MossR.H.编制的《家庭环境量表》(FES)的基础上修订而成。该量表含有10个分量表,分别评价10个不同家庭的社会和环境特征:(1)亲密度,即家庭成员之间亲密友好、相互帮助和支持的程度;(2)情感表达,即家庭成员之间情感交流,直接表达情感的程度;(3)矛盾性,即家庭成员之间公开表露愤怒、攻击和矛盾的程度;(4)独立性,即家庭成员的自尊、自信和自主程度;(5)成功性,是指家庭成员将一般性活动(上学和工作等)变为成就性或竞争性活动的程度;(6)知识性,即家庭成员对政治、社会、智力和文化活动的兴趣程度;(7)娱乐性,即参与社交和娱乐活动的程度;(8)道德宗教观,即对伦理、宗教和价值的重视程度;(9)组织性,即安排家庭活动和责任时有明确的组织和结构的程度;(10)控制性,即使用固定家规和程序来安排家庭生活的程度。

3.统计方法。输入数据后,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

二、研究结果和分析

(一)女犯的基本人格特征。如表2所示,根据分析结果,笔者发现女犯的精神质、内外向、神经质及掩饰性得分均与全国常模有显著差异,具有高精神质、高内外倾、高神经质、低掩饰性的特征。

表2  女犯EPQ各因子测试结果与全国常模的差异

各因子转化为标准分后,根据各因子等级计算方式分析出各类型所占比例,如表3所示,可以得知女犯在精神质上,典型精神质占到了23.2%;内外向上,典型外向型占到了26.9%;在神经质上,典型情绪不稳定和倾向不稳定型各占到了35.7%和19.5%。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总体上女犯和正常人相比精神质较为明显,外向性格者偏多,情绪偏向不稳定。

表3  女犯EPQ量表三因子各类型百分比

从不同犯罪类型来看,如表4所示,职务型犯罪的女犯四个分量表值与全国常模差异不显著,伤害、杀人、抢劫等暴力型犯罪的女犯在四个分量表上与全国常模有显著性差异,具有高精神质、高内外倾、高神经质、低掩饰性。性欲型犯罪的女犯在内外倾方面与全国常模的差异不明显,而在精神质、神经质和掩饰性分量表上与全国常模有显著性差异,具有高精神质、高神经质、低掩饰性。盗窃、诈骗、毒品等物欲型犯罪的女犯在神经质和内外倾方面与全国常模没有显著差异,但在精神质和掩饰性上与全国常模有显著性差异,具有高精神质、低掩饰性。

表4  不同犯罪类型女犯EPQ各因子测试结果与全国常模的差异

(二)女犯人格特征人口学因素的方差分析。不同年龄女犯各因子得分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精神质、内外向和掩饰性上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见表5)。从不同年龄组得分均值看,可以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加,精神质得分是先有所上升后有所下降,26-35岁期间的女犯精神质均分最高;(见图1)内外向得分上是随年龄的增加而逐渐下降;掩饰性得分上则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上升。

表5不同年龄女犯各因子标准分的方差分析结果

图1 不同年龄女犯精神质均分分布图

不同学历方面,受教育程度不同的女犯在精神质、神经质和掩饰性上均存在显著差异。从标准分均值上来看,精神质均分是随着学历的增加而逐渐下降的;神经质均分上,大学及以上学历的女犯明显比低学历的得分要低。(见表6)

表6  不同学历女犯神经质标准分均分分布表

不同出生地的女犯只在神经质上存在显著差异。从神经质得分均值看,可以发现出生于农村的女犯神经质得分要高于出生于城市与乡镇的女犯。(见图2)

图2不同出生地女犯神经质均分分布图

(三)女犯家庭环境因素分析。从家庭环境量表各因子得分与全国常模的差异性看,如表7所示(由于道德宗教观和情感表达分量表在国内信度较差,故未作分析),女犯在亲密度、独立性、成功性、文化性、组织性因子上的得分与全国常模具有显著差异,显著低于全国常模,而在矛盾性、娱乐性、控制性三个因子上,女犯的得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

如表8所示,女犯在文化性和组织性方面,低分组比例分别达到37.6%和30.7%,而在控制性方面,高分组比例达到35.5%。

表7  女犯家庭环境量表各因子测试结果与全国常模的差异

表8  文化性、组织性、控制性三因子各组百分比

(四)女犯人格特征与家庭环境因素的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如表9所示,在精神质上,矛盾性与其成显著正相关,亲密度、文化性、娱乐性、道德宗教观、组织性则与其成显著负相关;内外向上,矛盾性和娱乐性与其成显著正相关,亲密度则与其成显著负相关;在神经质上,矛盾性、独立性、成功性与其成显著正相关,情感表达、文化性、组织性则与其成显著负相关;在掩饰性上,亲密度、文化性、道德宗教观、组织性、控制性与其成正相关,矛盾性则与其成负相关。

表9  女犯人格特征与家庭环境因素的相关性

如表10所示,经逐步回归分析最终确定对精神质有显著影响的家庭环境因素有组织性、矛盾性、独立性、道德宗教观、控制性五项,回归方程为:y1= 8.295-0.703x9+0.383x3+0.437x4-0.34x8+0.196x10;对内外向有显著影响的只有矛盾性和娱乐性两项,回归方程为:y2=6.218+0.731x3+0.348x7;对神经质有显著影响的有矛盾性、成功性、文化性、独立性、组织性、控制性六项,回归方程为:y3=7.536+0.65x3+ 0.67x5-0.377x6+0.525x4-0.54x9+0.336x10;对掩饰性有显著影响的有矛盾性、道德宗教观、文化性、娱乐性、成功性、组织性六项,回归方程为:y4=10.096-0.595x3+0.57x8+0.387x6-0.23x7-0.289x5+0.295x9(将家庭环境量表的十个因子设置为x1-x10十项)。

三、研究结论和建议

(一)女犯的人格特征具有显著特点,需结合其特征来开展管理和心理矫治工作。根据调查分析结果得知,女犯的人格特征与全国常模存在着显著差异,具有高精神质、高内外倾、高神经质和低掩饰性的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女犯总体而言精神质较为明显,个性上倔强固执、粗暴强横者较多,缺乏情感和移情作用,对旁人有敌意、攻击性强;外向性格者偏多,心理活动倾向于外部,情感外露,渴望刺激和冒险,注意力易分散难集中,欠缺耐力,兴趣易变换;在情绪方面,不稳定者居多,喜怒无常,容易激动,常表现焦虑、紧张、易怒,敏感多疑,对各种刺激反应过于强烈;掩饰性低则说明女犯总体社会化程度较低,思维简单化,挫折感较强。从不同犯罪类型来看,除职务型犯罪的女犯四个分量表值与全国常模差异不显著外,伤害、杀人、抢劫等暴力型犯罪的女犯在四个分量表上与全国常模都有显著性差异,具有高精神质、高内外倾、高神经质、低掩饰性特点;性欲型犯罪的女犯在精神质、神经质和掩饰性分量表上与全国常模有显著性差异,具有高精神质、高神经质、低掩饰性特点;盗窃、诈骗、毒品等物欲型犯罪的女犯在精神质和掩饰性上与全国常模有显著性差异,具有高精神质、低掩饰性特点。因此,在对女犯进行管理和心理矫治工作时,要结合她们的人格特征进行,对不同犯罪类型的女犯需要突出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的不同侧重点。

表10  家庭环境量表显著因子与人格各因素之间的回归分析

(二)女犯的人格特征具有个体差异,在心理矫治的过程中需要关注这种差异。人口学因素方面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的女犯在精神质、内外向和掩饰性的方差分析结果上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从不同年龄组得分均值上来看,随着年龄的增加,精神质得分是先有所上升后有所下降,26-35岁期间的女犯精神质均分最高;内外向得分上是随年龄的增加而逐渐下降,说明年轻的女犯更倾向于外向好动、冒险好斗;掩饰性得分上则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上升,年龄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女犯的社会化程度;学历方面,受教育程度不同的女犯在精神质、神经质和掩饰性上也均存在显著差异,学历越高,神经质偏向越低、情绪更倾向于稳定;出生地方面,不同出生地的女犯只在神经质上存在显著差异,出生于农村的女犯神经质得分偏高。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女犯的年龄、受教育背景、成长环境都会对她们的人格形成有一定的影响,在对女犯进行心理矫治工作时,需要考虑这三个方面的因素,对不同年龄、受不同学历层次教育的、来自于不同地区的女犯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三)女犯的家庭环境因素具有显著特征,在管理工作时需要重视它们的影响。再从家庭环境因素方面看,女犯家庭的矛盾性、娱乐性、控制性显著高于全国常模,亲密度、独立性、成功性、文化性、组织性则显著低于全国常模。矛盾性高,说明很多女犯的家庭成员之间可能经常公开表露愤怒,互相攻击,矛盾不断;娱乐性高,说明不少女犯家庭成员在参与社交和娱乐活动方面程度较高,活动较多;控制性高,说明不少女犯家庭成员通常使用固定家规来管理和安排生活,对于家庭成员可能施加了过多的压力,造成了压抑的家庭氛围。亲密度低,说明女犯的家庭环境中缺乏亲密感,父母的感情或者亲子之间的感情不够紧密,家庭成员之间缺乏关爱,相互很少承诺、支持与帮助;独立性低,说明女犯家庭成员的自尊性方面明显较低,不够自信与自主;成功性低,说明女犯家庭的上学和工作等活动,最终成为成就性或竞争性活动的程度较低;文化性低,说明女犯的家庭在政治、社会、智力和文化活动方面的兴趣较低,较少参与社会性活动;组织性低,说明女犯家庭的共同活动组织性较低,缺乏责任分工和一定的结构。由此可见,家庭环境中的矛盾性对于人格因素的四个因子都会有显著性影响,组织性对于除内外向以外的其他三个因子都有显著性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家庭环境中矛盾性和组织性在个体人格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性。

(四)女犯的家庭环境因素对其人格的形成存在显著影响,监狱改造需借鉴。在女犯的家庭环境因素和人格特征关系方面,笔者发现矛盾性与人格的每个因子都存在显著性相关,与精神质、内外向、神经质都呈正相关;文化性、组织性与精神质、神经质都存在显著负相关;亲密度与精神质、内外向都存在显著负相关。显然,女犯的家庭因素和其人格特征有着相对紧密的相关关系,家庭氛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女犯具体人格特征的形成,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性、文化性、组织性等越低,矛盾性越高,女犯的人格偏移越明显,越容易形成孤僻、固执、敌对、敏感且挫折耐受性低等特点。在进一步的回归分析上,笔者同样发现矛盾性对于人格因素的四个因子都会有显著性影响,组织性、独立性、控制性对人格特征诸多因子的影响也较为显著。因此,可以说,女犯的家庭环境因素是其人格特征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中,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性、家庭活动的组织性、家庭氛围中的控制感以及个体的独立性都是极为重要的影响因素。由此可见,在女犯的刑罚执行过程中,管理者和教育改造者都需要关注小环境对她们人格塑造和发展的影响,建立强调柔性的同时又有组织性的管理模式,营造一个亲密、友善、相对独立和自由的氛围,重视心理矫治的作用,减少管理过程中产生过多的控制性,减少管理者与女犯之间以及女犯与女犯之间的矛盾冲突,尊重女犯个体,增加文体类活动,为女犯人格的健康改造和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龚耀先.修订艾森克个性问卷手册[M].长沙:湖南地图出版社,1992:31.

[2]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34-142.

[3]Ronald Blackburn.犯罪行为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4]张鑫,张磊.女性重刑犯心理健康状况及矫正策略[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14(6).

[5]罗勇,王伟力,肖则兰.监所内未成年犯心理健康调查分析 [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

[6]刘柳,崔永康.女犯的个体因素和获取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江苏社会科学,2012(6).

[7]黄薇,陈珏.浅析女犯矫正激励机制的优化[J].犯罪研究,2014(1).

[8]肖玉珠,柴江霞,徐笑喆.女大学生和青年女犯的父母教养方式与自我评价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8).

(责任编辑:潘晶安)

中图分类号:D9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040(2015)03-0078-05

收稿日期:2015-04-15

作者简介:张丽,南京森林警察学院治安系讲师,应用心理学硕士,研究方向为犯罪心理学、警察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健康。

*本文系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基于女犯人格特征剖析的心理矫治模式探析——以常州市女子监狱为例》(编号:2014SJD242)成果。

猜你喜欢
人格特征家庭环境相关分析
一线员工人格特征与计件工资激励效果关系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和人格特征调查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之间的关系
中国市场(2016年31期)2016-12-19 09:10:36
关于高校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相关分析
酒后驾驶违法行为人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状况相关分析
中国市场(2016年40期)2016-11-28 04:53:14
城乡居民医疗费用的相关性与回归分析
宝鸡市区空气质量变化分析
价值工程(2016年29期)2016-11-14 00:44:40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22:14:38
不幸的家庭,曲折的成长
家庭环境对高职高专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与辅导策略
企业导报(2016年10期)2016-06-04 11:4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