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在中国历史文选教学中的实践与调查分析

2015-08-08 10:54卢中阳杨芯陈雪涛
教学研究 2015年4期
关键词:自主学习高校

卢中阳 杨芯 陈雪涛

[摘 要] 针对大学《中国历史文选》课教学中存在的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效果不佳、忽视学生能力培养等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基于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详细介绍了自主学习法在中国历史文选教学中的实施策略,同时对实施效果进行调查,分析了调查结果中反映出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改进措施。自主学习在中国历史文选教学中的运用不仅有助于推进高校历史文选课程的教学改革,而且还对高校文史类学科的教学具有普遍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高校;中国历史文选;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4634(2015)04-0027-05

《中国历史文选》是我国高等院校历史学专业的必修课,也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被誉为“中国古代史的开门之钥”。中国历史文选课在历史专业学生整个专业学习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与其他学科所开设的古文课程相比,它不仅具有工具性的一面,还表现为特殊的专业性和科学性,即突出了“史”的特点。换句话说,阅读能力是基础和手段,而运用史料的能力则是历史学专业学生的最终目标。但就目前高校中国历史文选课的教学而言,普遍存在“教学方法比较陈旧,以教师为中心”、“主要以讲述法、灌输式为主”、“课堂气氛沉闷,教师吃力不讨好”、“学生学习被动,感觉枯燥,缺乏积极性”等问题[1]。在传统教学方式主导下,教师普遍重视记忆性知识的传授,不仅忽视学生阅读和运用史料能力的培养,更与培养学生将来从事史学研究的长远目标背道而驰。因此,笔者在讲述历史文选课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了基于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针对的对象是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3级1班的全体学生,授课时间是2014年春季学期。同时在学期末对这种教学方法的实施效果进行了问卷调查与分析。在此,本文就自主学习在历史文选教学中的实施策略、效果调查、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措施等展开讨论。

1 自主学习在历史文选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学专业文选课所采用的教材是刘乃和教授主编的《中国历史文选》,由北京图书馆出版,全书共三册,均采用繁体字竖版编排。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秋季学期讲完第一册,春季学期讲后两册。因为第二册和第三册篇目较多,并不能全部讲完,所以,笔者只选择了其中17篇代表性的篇目作为重点授课内容。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将这些教学篇目分为三种课型,即讲授课、讨论课和自主学习课。三种课型的教学方法、教学重点、内容取舍等方面略有差异。

讲授课。以学生讲授为主,包括分析字义、翻译、归纳段落大意和分析史料价值等。教师主要起辅助作用,作为参与者参加课堂讨论。讲授课的篇目有《史记·秦始皇本纪》,6个课时;《史记·六国年表序》,2个课时;《史记·淮阴侯列传》,4个课时;《史记·货值列传序》,4个课时;《汉书·艺文志序》,4个课时;《汉书·司马迁报任安书》,4个课时;《资治通鉴·司马光论三家分晋》,4个课时;《国语·邵公谏厉王止谤》,2个课时;《战国策·苏秦始将连横》,4个课时;《老子·道德经上篇》,4个课时;《庄子·秋水》,6个课时。

讨论课。以学生自主讨论为主,教师只是起到提点和启发的作用,在课上不会涉及文章的字词,主要以分析和交流篇章史料价值及学生阅读文章过程中的心得为主。讨论课的篇目有《后汉书·党锢列传》,2个课时;《新唐书·魏征传》,2个课时;《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2个课时。

自学课。由学生在课下阅读,有问题可以随时向老师请教或拿到课堂上讨论,不会占用专门的课程时间。自学课的篇目包括《史通·二体》、《淮南子·说林训》、《韩昌黎集·讳辩》。

这三种类型的课程教学均列入期末考试范围。学生的最后成绩分为期末成绩和平时成绩两部分:期末成绩占70分,平时成绩占30分。其中,平时成绩又分为两大块:一是平时发言的成绩,发言一次记1分,满分20分;二是学期内完成一次作业,主要是针对本学期所学篇章的内容或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写一篇小论文,题目不限,满分10分。

与此同时,还为学生指定一些工具书和参考书,如《辞源》、《辞海》、王力的《古汉语词典》、徐中舒的《汉语大辞典》、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王力的《古代汉语》等。

2 自主学习在历史文选教学中的实施状况调查

为了评定这一教学方法的实施效果,笔者带领课题组专门组织课程效果调研,以期从中发现问题,查漏补缺,进一步优化教学过程。

2.1 调查目的

通过调查,全面了解自主学习在高校历史文选教学过程中的实施效果,并根据学生反馈信息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完善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以及推进高校历史文选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2.2 问卷设计

基于上述目的课题组精心设计了调查问卷,所有问卷项目由本课题组自行设计开发。本问卷共设20个项目,包括19道封闭题和1道开放题,全部内容涉及4个维度:学生基本学习状况、教学满意度、自主学习效能以及影响效果因素。问卷采用“三分量表”的形式分级计分,调查的数据与结果主要采用百分比的形式进行统计和描述。

2.3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是参与本教改实验的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本科2013级历史1班的全体学生。在调查实施前,笔者向全体调查对象说明此次调查的意图,即以收集研究数据为目的,与其期末分数无关,全部问卷采取匿名方式,建议学生利用自习时间即时完成,并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真实想法完成问卷。共发出问卷58份,收回51份,其中有效问卷50份,有效率约为86.21%,满足了调查与研究的需要。

2.4 调查结果

关于学生基本学习状况的调查。80%的学生认为中国历史文选课非常重要,20%的学生认为历史文选课比较重要。非常喜欢历史文选的学生占24%,比较喜欢历史文选的学生占72%,还有4%的学生不喜欢历史文选。4%的学生认为自己历史文选的基础很好,76%的学生认为基础一般,剩余20%的学生认为自己历史文选的基础不好。认为学习历史文选非常难的学生占14%,难易程度一般的占74%,很容易的占12%。在课堂上经常发言的学生占16%,偶尔发言的占70%,从不主动发言的占12%,一个无效答案占2%。

教学满意度调查。有78%的学生认为任课教师的授课水平非常高,有22%的学生认为教师的授课能力一般。认为任课教师非常尽责的学生占80%,认为基本尽责的占20%。认为任课教师采用这种教学方式超额完成教学大纲规定内容的占34%,基本完成的占62%,还有4%认为没有完成。对比传统授课方式,认为自主学习教学授课效果非常好的占40%,认为比较好的占54%,认为不好的占6%。非常喜欢这种教学方式的学生占34%,比较喜欢的占60%,不喜欢的占6%。

自主学习效能的调查。有44%的学生认为在自主学习课堂中收获较上学期非常大,54%的学生收获比较大,还有2%的学生认为没有收获。有58%的学生认为运用自主学习方法讲授历史文选对今后的学习和科研启发非常大,有38%认为启发比较大,还有4%认为没有启发。认为此种教学方式对以后的生活帮助非常大的占76%,影响比较大的占22%,认为没有影响的占2%。认为这种教学方式在高校非常具有可行性的占52%,比较具有可行性的占38%,认为不具备可行性的占10%。非常赞成在下一届学生中继续实行此种教学方式的占28%,基本赞成的占52%,不赞成的占20%。自己走上工作岗位非常愿意尝试此种教学方式的占40%,比较愿意尝试此种教学方式的占44%,明确不愿意的占16%。

影响自主学习效果因素的调查。本项目调查结果大致如下:以前经常遇到此类教学方式的学生占26%,偶尔体验过这种教学方式的占50%,从没有遇到过的占24%。在中国历史文选的教学中,认为教师对自主学习教学方式影响大的占20%,认为教育大环境影响大的占44%,认为学生影响大的占34%,一个无效答案占2%。有64%的学生认为学校应该重视培养能力,仅有8%的学生认为学习成绩重要,还有26%的学生认为两者都重要,一个无效答案占2%。

3 调查中发现的教学问题及改进方向

3.1 调查结果分析及其存在的问题

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自主学习在中国历史文选课程中的应用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1)从学生基本学习情况来看,存在学习兴趣不足、基础薄弱和自信心不强等问题。(1)学习兴趣不足。虽然大多数学生都认识到历史文选课的重要性,但仅有24%的学生非常喜欢历史文选,有4%明确不喜欢历史文选,至于72%比较喜欢历史文选的学生,其中还包括一些说不上喜欢或不喜欢处在模棱两可状态的学生。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就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2]而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学习历史文选的兴趣明显不够高;(2)基础较为薄弱。仅有4%的学生认为自己历史文选的基础很好,76%的学生认为基础一般,值得重视的是20%的学生认为自己历史文选的基础不好。4%的比例固然有学生谦虚的成分,但从认为学习历史文选很容易的学生占12%来看,基础好的学生仍然占少数。与20%认为自己历史文选基础不好的学生相比,有14%的学生认为学习历史文选非常难,这个比例均明显高于基础好和认为学习容易的学生。认为学习历史文选难易程度一般的学生占74%,这与基础一般的学生所占的比例相当。总之,真正基础好的学生较少,基础相对较弱和较差的学生占绝大多数;(3)自信心不强。在课堂上经常发言的学生占16%,偶尔发言的学生占70%,这其中还包括老师点名发言的学生,而从不主动发言的学生占12%。其中任同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她认为自己的知识储备不足,学习和阅读竖排繁体的选文时感到吃力,在课堂上从不敢主动发言,她在作业中写到:“时间一长,我的学习兴趣一点点丧失了,开始逃避,最后越弄越晕,找不到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而对文选课产生了畏惧心理。

2)从教学满意度来看,大多数学生对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是比较满意的,但在教学过程中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根据调查结果,有96%的学生认为任课教师超额和基本完成了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有94%的学生认为对比传统授课方式自主学习教学效果非常好或比较好,非常喜欢和比较喜欢这种教学方式的学生也占到94%。但是仍有4%的学生认为没有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还有6%的学生不喜欢这种教学方式,并认为没有传统授课方式教学效果好。问题主要出在教学方式或方法上。首先,任课教师对自主学习法的运用还不够成熟,以至于让有些学生钻了教学漏洞。有学生认为通过发言获得平时成绩,“这一点很功利”,甚至是“变相的应试教育”。致使有的学生纯粹以追求平时成绩为目的,在课堂上发言之前所做的预习准备工作不足,甚至有学生只是通过网络搜索课文的白话翻译在课堂上照念以博取分数,而不是通过课下反复诵读原文和认真查阅资料来完成这一工作。还有些同学发言次数够了之后便从此沉默,这些都背离了自主学习的初衷。其次,任课教师对这种教学法把握还不够灵活,有学生指出,任课教师经过一次课的铺垫和介绍之后,第二次课就进行新教学方法的尝试,没有给学生预留足够的过渡时间,让学生思想上很难顺畅地实现转变,一时难以跟上新的教学模式,进而产生抵触情绪。

3)从自主学习效能来看,仍有少部分学生没有从中获益。有98%的学生认为在自主学习课堂中收获较上学期非常大或比较大,有96%的学生认为自主学习法对今后的学习和科研启发非常大或比较大,有98%的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方式对以后的生活帮助非常大或比较大,认为这种教学方式在高校非常具有可行性的占90%,赞成或基本赞成在下一届学生中继续实行此种教学方式的占80%,自己走上工作岗位上非常愿意或比较愿意尝试此种教学方式的占84%。可见自主学习法在教学效果、科研、学习和生活方面的效能较为突出。需要引起注意的是,仍有不到10%的人认为与上学期相比没有收获、对今后的学习和科研没有启发、对以后的生活没有帮助、在高校不具备可行性,这是自主学习法需要着力解决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4)从影响自主学习教学效果的因素来看,传统教学模式在学生头脑中根深蒂固。在学生上大学以前的学习阶段,仅有26%的学生曾遇到过此类教学方式,有50%的学生偶尔体验过这种教学方式,还有24%的学生从没有遇到过这种教学方式。换句话说,实际上以前没有学生真正接受过自主学习教学方式的正式教育。为此有学生对自主学习责难说:“讲授课本来就是教师的当然职责”,“这种教学方法对老师的要求没有对学生的多”,言外之意是对任课教师在课堂的作用提出质疑;其次是教育大环境的影响很难改变。有20%的学生认为教师对自主学习教学方式影响大,还有34%的学生认为学生对这种教学方式影响大,然而有44%的学生认为是教育大环境影响大。在现代高校历史文选课普遍采取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的大环境中,部分教师“独出心裁”,采取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势必会遭受到他人的非议,在实行过程中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再次是教育体制的改革步伐迟缓。高校对学生的考核方式陈旧单一,分数仍然是衡量学生学习好坏的标准,并且考试的分数与奖学金及学生保研等直接挂钩。就陕西师范大学而言,在历史文化学院本科生单门课的总成绩中,教师直接支配只有30分,其余的70分完全要依据考试成绩。这种考试制度不但不能把学生的观念和学习方式引导到正确的路径上来,还使得学生容易产生“唯考试论”、“及格万岁”的错误观念,从而进一步冲淡了自主学习的实施效果。通过调查发现,有64%的学生认为高校应该重视培养能力,有26%的学生认为培养能力和学习成绩两者都重要,仅有8%的学生单纯认为学习成绩重要。

3.2 改进措施

针对问卷调查所反映出来的问题,今后中国历史文选课教学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积极性。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从调查结果来看,教学过程中采用的自主学习教学方法和形式还不够灵活,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今后可以运用更加多样的发言方式,例如将学生的自由发言与轮流式发言相结合,并辅以小组讨论等形式。可以让学生扮演文章中的历史人物,通过文言文对话模拟历史场景,从而感受历史人物的处境、心理活动,让学生融入历史场景之中学习。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图片、影音给予学生更立体的课堂感受,丰富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消除枯燥感,进一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完善考核制度,改进教学评价体系。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就学生方面而言,主要是对其学习效果的评价。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多数学生更看重能力的培养,而对仅仅凭一次考试来定夺学生学习效果的考试制度多持否定态度。今后在中国历史文选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改进:一是进一步提高平时成绩在学期成绩中所占比重,更加注重学生课前预习情况、课堂表现和作业质量等日常课堂表现,并将其纳入期末总成绩,实现多维度的考核和评价;二是在期末考试卷中适当增加灵活性的题目,尽量减少死记硬背的试题。这样既可以减轻学生考试复习的压力,还可以避免学生期末“临时抱佛脚”便可拿到高分的可能性,从而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平时学习上来,更加注重素质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

3)优化课程设置,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关于历史文选课的教学目的,周予同认为是“通过各种典型的历史作品,培养学生阅读并运用一般文言文史料的能力”[3];赵淡元指出历史文选的任务“是要系统地给培训对象以中国历史要籍方面的基础知识,使培训对象能系统地掌握中国历史要籍发生、发展的基本情况,并具有阅读一般古代史籍运用马列主义观点分析文言史料的能力”[4];何晋提到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在于让本系同学通过一年的阅读和学习后,能够获得充分的阅读中国古代各类历史文献的实际经验,提高阅读中国古籍的能力,并熟悉古书体例,掌握最基础的文献知识,为以后进一步阅读和利用古代文献史料打下坚实的语言和文献基础”[5]。虽然这些学者对教学目的的表述不尽相同,但在认识上基本是一致的,那就是提高历史专业学生阅读和运用古代史籍和史料的能力。为了更好的贯彻历史文选的教学目的,针对调查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今后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改进:一方面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学生入学之初,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古汉语字词方面的提高,使学生尽快掌握繁体字以及查阅字典和词典的方法,让学生切实掌握自主学习的基本要领,避免走弯路以及产生消极的学习情绪;另一方面适当增加文选课程的课时,就陕西师范大学而言,历史文选课总共占用108个课时,其中还包括大一军训一个月的12个课时、期末考试周以及平时节假日所占用的时间,算下来实际授课时间只有90多个课时。而刘乃和主编的《中国历史文选》全三册共100余选篇,还包括文字学常识、音韵学常识、古文献常识、训诂学常识的介绍,一学年的课程根本讲不完。可以考虑增加到两学年或在原有一学年的基础上增加课时量,这样既可以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同时也能减少学生的学习负担。为教师将课程讲好与探索新的教学方法留下充裕的时间,学生也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历史文选的学习上,从而更好地完成历史文选课程的教学目标。

总之,通过此次关于自主学习在中国历史文选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与调查,分析了自主学习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实施效果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为进一步完善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与推进高校历史文选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在高校未来的教学改革过程中,注重知识传授的同时,更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能力的培养应该成为高校所有学科的最高要求和最终目标,这表明自主学习还会有更广阔的应用空间。

参考文献

[1]蔡明伦.以生为本:高校《中国历史文选》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6(6):125-128.

[2]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61.

[3]周予同.中国历史文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前言.

[4]赵淡元.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前言.

[5]何晋.新编中国历史文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自序.

猜你喜欢
自主学习高校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