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宏喜
著名特级教师潘文彬在讲座和论著中倡议“让学”,即教学中,真正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体。这也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建议,现已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笔者提出“让学”先“让板”,正是基于此共识。通常在黑板上板书是教师的“特权”,而板书往往是教师的“作品”,学生则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这无形中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养成了依赖教师的习惯。如果教师能恰如其分地引导学生参与板书创作过程,把部分板书或全部让给学生,则可以改变这种现状,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 批注式板书形成阅读对话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为落实此建议,许多教师不约而同地想到用“批注式阅读教学”,即让学生在教师讲读之前,潜心研读文本,写下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为发挥批注式阅读的诸多效应,教会学生批注方法,笔者尝试让学生将批注写到黑板上。譬如,教学《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第一课时,教者先板书了文中“鲁滨逊是一个聪明机智而又具有坚强毅力的人”这句话,然后,让学生读课文,画出能够表现鲁滨逊这种精神的句子。然而,这句话只是这篇日记的主人公吴缅的独特感悟和高度概括,并不能涵盖鲁滨逊所有的精神品质。如果将鲁滨逊长达28年的荒岛历险生活,都用“聪明机智”和“坚强毅力”来概括,就束缚了学生的思维,难免陷入牵强附会的窠臼。笔者放手让学生自己阅读感悟鲁滨逊的品质,并在文中空白处作批注。在巡视过程中,笔者又让一些学生把想到的词语写到黑板上,很快黑板上出现了“勤劳”“勇敢”“自力更生”“自强不息”“坚持不懈”等词语,再让学生结合具体事例,谈谈为什么会想到这些词语。至此,学生思路充分打开,情绪饱满,各有见解,畅所欲言,改变了一贯依赖教师讲解、分析、提问等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化阅读”。有了自主和个性,就有了实现阅读教学多方对话、有效对话的保障。
二、 听写式板书融合学习方法
听写,我们通常的做法是一个词报两遍,学生动笔写,等学生写完抬头示意,教师再报下一个词语。如此听写的重点落实在“写”上,忽视了“听”力训练。殊不知,“听”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听”的要求也一直列在语文教学的目标体系之内。《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的总体目标,因此,我们有必要发挥听写的多重功能,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笔者在教学《姥姥的剪纸》一课时,先请两个学生上黑板听写,每个学生写一组词语,其余学生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听写两组词语。这两组词语分别是“啧啧赞叹、刷刷几下、悦耳至极、清清爽爽;左邻右舍、有求必应、喜鹊登枝、牛驮小兔”。每组词语笔者只报一遍。在第一组词语报完后,有的学生写到第三个就卡壳了。这时,笔者采访全部听写出来的学生,有什么妙方,学生说,她是把每个词语的第一字写下来,然后再“组词”,其他学生听了纷纷点头,接下来第二组词语的听写就顺畅了许多。人的记忆力是可以通过训练提高的,如果每次都按这种方法听写,学生的“倾听”习惯不难养成,“速记能力”也会得到发展。
这两组词语听写完以后,笔者及时组织全体学生对照板书,订正反馈,强调把字写正确,写漂亮之后,这两组词一直保留到下课,因为这两组词语正是本节课板书的主体部分,是课文内容的高度概括。其中,第一组词语都与姥姥剪纸的声音有关,可以概括为“有声”;第二组词语都是作者记忆中与姥姥有关的情景,可以概括为“有色”。笔者把到黑板上板书“有声有色”的机会,以及发现这两组词语内在规律让给了学生,学生独立思考,踊跃发言的积极性再次被激发出来。
三、 填空式板书揭示课文结构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起来,学生才能真正学到知识,掌握方法,提升能力。有的课文内容简明,结构清晰,有些知识可供迁移,在初读课文之后,可以直接请学生板书,然后组织讨论交流,在讨论中,训练“语”和“文”,落实教学目标。譬如,教学《翻越远方的大山》一文,笔者先在黑板上画幅台阶图,课题恰好落在台阶最高级。然后,在第一节台阶上写“不敢奢望”,台阶下写“刚练跨栏时”,余下台阶全部是空括号(如下图)。再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揣摩括号里该填上什么词最合适。这种类似任务驱动型的教学设计,一下子调动了学生揣摩课文结构的主动性,学生潜心会文,寻找最恰当的词语填入括号中。
当大多数学生示意任务完成时,笔者指名学生上黑板填空。横线下方的空格里可以填上“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横线上方空格里可以填上“首次碰面、肩并肩、站在山脚下”。板书中,刘翔的心路历程与时间线索一一对应。有了这幅板书,刘翔的成长轨迹和课文的表达顺序一目了然,学生也很容易从“台阶”板书中,体会到刘翔一步一个脚印,不断超越,最终实现当初不敢奢望的梦想。
四、 板画式板书寓教于乐
在板书设计中,可以用简笔画或图画的形式把语言文字转化成直观、形象的画面,借助画面的艺术表现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理清文章思路,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如,《詹天佑》一课,居庸关和八达岭隧道,还有青龙桥附近的一段陡坡设计,是课文重点描述的段落,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教学中,教者先让学生充分研读课文,然后,让学生在黑板上,运用图画演示的方法,形象直观地展示三处难关的解决方法,从中体会詹天佑设计的巧妙,感受詹天佑的杰出才能和爱国情怀。如图:
当板书中需要用到的画面较复杂,且需要不断移动,无法让学生当堂作画时,可采用贴画式板书。
这幅板书真像展示作品场面的“屏幕”,图文并茂,形象直观。板书中用到的青蛙图案是课前剪好的,教学中,教者先画好登山台阶,然后,移动青蛙图像,形象再现青蛙“一级一级地往上跳”的场景,引导学生懂得要想攀登高山之巅,就必须坚持不懈克服畏难情绪。学生兴趣盎然,热情高涨,寓教于乐。
把黑板让给学生,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状态,在板书创作中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语文素养在语言实践中得到提升。而教师也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既避免了空洞说教,也使课堂平添了无限生气!
【注:本文系第八期国家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科研立项课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板书的研究”(课题批准号:201150)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仪征市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