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然
(山东现代职业学院经管学院,济南 250014)
《中国妇女研究年鉴》2001—2005比较集中地梳理了近年来我国关于女性、农村女性方方面面的研究,提出了在“男工女耕”的农村分工模式下,研究农村女性问题不仅是关乎女性自身、更是关乎农村发展的问题。[1]高新才、李忆春(2004)研究了农村妇女文化程度差异对贫困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农业生产结构、非农化程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毛迎春、宋瑜(2005)则研究提出了:农村妇女受教育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村妇女就业方式、从事行业,并最终决定了农村妇女的收入水平。胡荣(2005)在对影响村民社会交往因素的实证分析中揭示了“上学年限从10—12年这组开始社会交往因子值有了明显的提升,……而上学年限13年以上这一组则更是高达75.78”。[2]农村女性社会交往的状况如何,尤其是教育程度对农村女性社会交往的影响又如何,从目前看,这既是一个缺乏研究的问题,又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因为社会交往是一切社会活动和社会现象的枢纽,农村女性的社会交往更是目前农村生产、生活的集中表征。
为了获得第一手的农村社会交往的实际情况,课题组在山东省发放了1 000份问卷,问卷从交往的对象、范围、工具、频率、费用、内容、需求情况、满意程度、限制因素等方面精心设计了30个相关问题,对山东省17个地市的农村社会交往情况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调查。回收问卷626份,有效问卷476份。采用SPSS软件对山东省农村女性社会交往情况进行比较精确的定量分析。除了特别标明之外,文章中的调查材料和数据皆来自于本次调查统计。
从图中能够清晰地看出:与亲戚的交往,初中以下女性多于男性,高中以上女性少于男性;与朋友、同学、懂技术人的交往,初中以下女性少于男性,高中以上女性多于男性。可见,女性在文化程度达到高中以上以后,比男性更多地与朋友、同学、懂技术人的交往,而缩小了与亲戚的交往。也就是说,高中以上的女性更注重与情缘、学缘、业缘对象的交往,而淡化了与血缘对象的交往,交往对象更丰富、广阔。
交往范围在本乡以内的,文化程度影响不明显。但交往范围扩展到县市及以外更广大的区域,文化程度对女性交往范围的影响便明朗起来。交往范围在“本县市”时,初中以下男性(56.5%)高于女性(42.4%),高中以上女性(57.6%)高于男性(43.5%);交往范围在“跨省”时,初中以下男性(54.9%)高于女性(40.6%),高中以上女性(59.4%)高于男性(45.1%)。也就是说,女性在文化程度达到高中以上以后,比男性交往范围、空间更大。
在电话、书信、自驾车、公共交通这些比较传统的交往工具上,文化程度影响不明显。但在利用互联网这个最现代工具进行的交往方面,文化程度影响较大。初中以下利用互联网进行交往的男性(69.6%)高于女性(51.7%),高中以上女性(48.3%)高于男性(30.4%)。也就是说,女性在文化程度达到高中以上以后,比男性更能利用现代工具进行交往。
年交往费用在500元以下,文化程度的影响不明显。从表1可以清楚地看到:年交往费用达到500元以上后,文化程度的影响明显起来。年交往费用在500—1 000时,高中以上女性高于男性;年交往费用在1 000—2 000时,初中以下男性高于女性较多,高中以上女性是远远高于男性。可见,年交往费用在500元以上时,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女性明显多于男性。也就是说,女性在文化程度达到高中以上以后,比男性更加大了对交往的投入。
表1
初中以下,男性 (68.2%、51.4%、41.2%、69.5%)参加“生产经营协会”“娱乐组织”“学习组织”“没参加任何组织”要高于女性(51.1%、42.9%、36.9%、56.1%);高中以上,女性(40.9%、57.1%、63.1%、43.9%)都多于男性(31.8%、48.6%、58.8%、30.5%)。而初中以下,男性(59.3%、33.4%)参加“社会互帮组织”“宗教组织”低于 女 性 (76.9%、66.4%);高中以上,女性(23.1%、33.4%)要少于男性(40.7%、66.6%),尤其是参加“宗教组织”的。也就是说,女性在文化程度达到高中以上以后,与男性相比,注重与忽视通过组织提高、发展、休闲娱乐的两种倾向具有共时并存性。
“想弄清某件事”进行交往的,初中以下的女性(77.3%)高 于 男 性 (61.9%),高 中 以 上 女 性(22.7%)远远少于男性(38.1%);“有问题找人交流”“想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技术参加某个组织和培训班”“想表达自己对村务或其他社会现象的观点或建议”而进行交往,初中以下女性要少于男性,高中以上女性都要多于男性,尤其是因为“有困难需要帮助”进行的交往,高中以上女性(58.1%)要远远多于男性(32.6%)。为了发展、提高、展示自我的交往,高中以上女性多于男性,也就是说,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女性比男性更注重通过交往,培育自我能力,整合社会资源,塑造自我形象,提高自己的影响力。
“非常喜欢”交往的高中以上女性(29.7%)明显少于男性(46.4%),初中以下女性(69.3%)则多于男性(53.6%);“喜欢”交往的高中以上女性(48.3%)明显多于男性(38.2%),而初中以下则少于男性;对交往感觉“无所谓”“讨厌”的差别不大。可见,高中以上女性不同程度地喜欢交往的占78%,男性占84.6%,也就是说,高中以上女性喜欢交往的程度和比例都不如男性高。
在“提高知识技能”、“实现创业增收”、“文化娱乐享受”等方面,认为交往不能满足需求的,高中以上的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在“扩大信息”方面,认为交往不能满足需求的,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女性(20%)明显高于男性(8.8%),高中的差别不大;在“情感交流”方面,认为交往不能满足需求的,高中以上的男性(40%)多于女性(35.3%)。可见,通过交往来满足情感的需要,高中以上的女性好于男性;而在交往中获取发展、娱乐的需要,高中以上的女性要次于男性。
表2
对“限制交往因素”的调查可以看到:“费用”“对交往认识不足”“个性”等方面,不同文化程度的男性女性差别微乎其微;从表2能够明显地看出:高中以上的女性(57.9%、39%)比男性(18.5%、21.8%)更多地认为是“文化水平”“社会地位”限制了她们的社会交往;大学以上的女性也以远远高于男性的比例认为“交往能力”“时间”限制了她们的社会交往。也就是说,高中文化程度的女性比男性更多地认为是“文化水平”“社会地位”限制了她们的社会交往;大学以上的女性比男性更多地认为是“文化水平”“社会地位”“交往能力”“时间”限制了她们的社会交往。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清晰地认识到: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对改变农村女性社会交往起到了分界线性的作用。调查统计表明:目前山东省农村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女性占44.7%,她们是农村社会交往的自觉者,是通过社会交往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与男性相比较而言,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女性,交往对象更丰富、广阔;交往范围、空间更大;更能利用现代交往工具;更加大了对交往的投入;注重与忽视通过组织提高、发展、休闲娱乐的两种倾向具有共时并存性;交往目的上更注重培育自我能力,整合社会资源,塑造自我形象,提高自己的影响力。从发展和提升的角度看,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女性在交往对象、空间、工具、投入、组织利用、目的等交往的具体展开过程所涉猎的方方面面都要高于、好于男性。但在交往的需求满足和喜欢程度方面却都要逊色于男性。可见,在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村女性这里,交往中表现出来的主观与客观的矛盾比较突出、尖锐。
在调查分析限制交往因素时,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女性比男性更多地认为是“文化水平”、“社会地位”限制了她们的社会交往。也就是说,尽管调查统计已实证了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对改变女性交往起到了分界线性的作用,也尽管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女性在交往的具体过程中方方面面都要高于、好于男性,但女性还是认为她们目前的社会交往不能满足她们的需要,而且认为是自身的文化程度、社会地位制约了她们的社会交往。也就是说,主观上她们热切地期盼改善、提高她们的交往,但客观现实中却有更多的因素在限制着她们的实际交往。女性在现实交往过程中的努力和奋争,是必须加以支持和保护的,因为交往是人们之间通过一定方式交换或交流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一种活动或行为,它的发展必然推动农村生产、生活的提升、发展及农民自身素质的提高。因此,要解决农村女性社会交往中的这对矛盾,只能是提高农村女性的文化水平,改善她们的社会地位。在女性自身已经奋起的前提下,各级政府的农村工作政策支持和社会环境的改善,就成为解决这对矛盾的当务之急和关键之所在。
较之男性,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女性主观上不怎么喜欢交往。一是有女性社会交往能力逊色于男性的因素,这在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女性的调查中已经证实。要解决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女性对社会交往主观上的感受,提高女性的社会交往能力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二是女性性别特点所导致。中西方性别差异心理实验证明:较之男性,女性情感更丰富、更敏感,更多关注行为的情感满足,因而更容易导致对交往现实的不满。最重要的是,在男性主导的社会大环境中,社会环境比较有利于男性而不利于女性,要扭转社会大环境,恐怕需要一个漫长的、两性尤其是男性要特别努力的过程。
[1]中国妇女研究年鉴(2001—2005)[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2]胡荣.影响村民社会交往的因素分析[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12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