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介词一词多义的认知研究

2017-07-04 16:46张敏
北方文学·下旬 2017年6期

长安大学

摘要: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介词的语言(prepo-sition-centered language)。基于此,本文以介词“to”为例,基于认知语法中Langacker的“射体(trajector)—界标(landmark)”理论,探究了其具体意义和抽象意义,并探究了其意义的拓展方式。

关键词:To;一词多义;射体—界标;具体意义;抽象意义

1987年,Langacker 提出了“射体—界标”的概念,来分析句子各个成分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在句子中受凸显的成分往往是射体,它受到人们更多的注意,多为移动的,具体的,细小的容易聚焦的物体。而界标则是关系结构中用以作为参照点的物体,多为静态的,大一些的物体。本文则沿用该理论探讨介词to的意义拓展方式。

一、介词to的“射体—界标”探究

关于to的众多释义,不论表示的是静态过程还是动态结果,射体和界标之间的互动关系都有以下三条规律。

规律一,射體和界标之间有一定的距离,二者本身不重合;规律二,射体有向界标位置移动的趋势;规律三,界标是射体移动的目的地或是目标状态。以上三条规律不仅适用于物质世界,也适用于抽象的认知领域。在物质世界里,它体现了物体的移动方向和过程。(本文例句均来自于《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P2124)

E.g 1. He is going to Paris.

在例句1中可以看出射体“he”还未到达界标“Paris”。其次,射体“he”移动的方向是朝着界标“Paris”的。此外,射体“he”的运动的终点也就是界标。故这一示例同时包含了这三条规律。而在抽象领域,“to”体现的是人的认知状态的变化过程。

E.g 2. His expressions changed from amusement to joy.

在上述例子中,射体“amusement”和界标“joy”均表示人的情绪状态,属于抽象领域。“amusement”是动词“change”之前的状态,而界标“joy”则是“change”之后的结果状态。因此,我们可以推理得知,该例子中的射体和界标“原本是不一样的情绪状态,即二者之间有距离。其次,动词“change”的趋势是射体“amusement”沿着界标“joy”的方向,且动词“change”的目标状态是要达到“joy”。因此,这句话也同时包含了以上三条规律。当然,并非所有的句子都可以同时包含这三条规律,但至少包含其中部分规律。

二、结语

综上所述,介词to既可以描述具体的物质世界,也可以描述抽象的认知世界。人们对于介词to的抽象用法来自于对其具体的用法的日常经验。总体看来,具体意义和抽象意义相辅相成,形成了介词to多层次的语义网络,同时,也体现了多义词词义的拓展趋势。

参考文献:

[1]Langacker, R, W. 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 Vol.: Theoretical Prerequisites [M]. Stanford: Standford University Press,1987:315—320.

[2]《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七版[M].北京:牛津大学出版社(中国)有限公司,2009,4.

作者简介:张敏(1993.01-),女,汉族,籍贯:陕西汉中,学历: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