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问:我“秀”故我在?

2015-08-08 01:01张倩
中国青年 2015年16期
关键词:张倩表现欲恩爱

文/张倩

第3问:我“秀”故我在?

文/张倩

真正的生活秀不出来。

“自拍成瘾被美国精神病学协会认定为精神疾病”的消息,原来只是一条假新闻,快传张自拍照给小伙伴们压压惊……

“秀”自拍在生活里实在是太常见,只要在有可能被别人关注的虚拟领域里,都充斥着各式各样的“自秀”,秀心灵、秀美食、秀见闻、秀恩爱、秀“壕”气……我们从网友的自秀中领略这缤纷世界的华丽与冒险,有的见闻甚至让人脑洞大开,同时通过转发、点赞等方式也向每颗心表达着我们各自的在意和关切。但每日被自秀族刷屏也真真是看“醉”了。渐渐地,自秀不仅仅是表达自我,也开始萌生出另一层意思——“作秀”。

我们为什么要在社交网络上秀自己的生活?闺蜜答:“闲来无事,刷刷存在感。”

雪莉·特克在TED演讲上形容当代人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分享,故我在”。她传达的是,存在感这件事,除了个体拥有自主性之外,还必须依赖与他人的互动。80、90后的一代生而孤独,当生活着却被漠视,深爱着却被轻视,参与着却被忽视,久而久之就造成了心灵的缺失。我们渴望着摆脱人际交往的平行线,当自秀的方式出现,就仿佛抓住了一根稻草。从此发现,与他人相交,得到对方肯定,是那么容易。

表现欲也是自秀族的动力之一。时代在改变,科技在进步,人性却永远不变。表现欲是人的基本欲望,是个性突出、有生命力的表现。虚拟状态下轻松的氛围与平等的交流方式使得人人都可以做自己生活中的导演,它可以超脱现实对自身的设限,只需要将想要分享的事与思,轻轻敲击,收获的可以是被放大的满足,自信,鼓励与一切预设的美好,这在现实中并不如此唾手可得。网络“秀”场放大了人们的这种欲望,并将其变成了我们生活的常态。

除此之外,还有虚荣心在作怪。《富兰克林自传》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们各种习气中再没有一种像克服骄傲那么难的了。”这里将骄傲视为一种陋习,需要去克服它,然而秀“壕”族却极力推崇骄傲,好像骄傲是他们能够生存的希望和能力,只有炫耀这份骄傲,才能找到自我存在的满足感和自身价值。单举一个反例,比尔·盖茨从不在朋友圈炫富,因为他的实力人所共知。

自秀被人诟病,因为它还存在真假难辨的困惑。引用几米的一句诗:我遇到所有的不平凡,却一直遇不到平凡的你。在网络秀场,我们看到了太多现实中难以触碰的精彩,但恰恰,这就是无法直面现实本身的证明。国外最新的研究显示,社交网络用户常常通过选择性自我呈现,向好友们展示出一个精雕细琢的个人形象,以此突出展现优点,掩饰弱点。对着我新拍出来的证件照,我大呼不是我,因为我记得的我是美图过的“我”。

身边有一位即将迈入婚姻神殿的女友,半年前携男友出现在QQ空间、朋友圈或微博时,我曾一直怀揣祝福收看着两人的爱情直播:“今天是平安夜,刚上车我拿出平安果送给男票,男票脸红激动,递给我部金色苹果Plus。”类似这样的恩爱她几乎天天秀,身边朋友都羡慕她甜蜜又小资的生活。但一个月前与她见面时,眼前却是另一番情景:“完美的男票”唤她时她因与别人正在交谈没有注意到,马上被骂“你是不是聋了!?”看她笑眯眯岔开话题,我竟开始心疼她。

便捷的“秀”场像戴着多个面具的顽童,它可以在你孤立无援时联通世界去温热你;也可以在熙熙攘攘的网络生活中裹挟你。是好是坏,关键在于把握“度”以及我们能否始终保持一份清醒:勿过度曝光提炼后的生活并警惕自秀对现实的过度呈现。

愿我们能无私地自“秀”与分享,也能独立地徜徉在互联网的大潮中。但归根结底,还是要走到生活中去,因为生活不是秀出来的,而是实实在在过出来的。

责任编辑:张斯絮

猜你喜欢
张倩表现欲恩爱
基于赋权增能的德育评价生态系统的构建
《愿为葵子》
贾逵隔篱偷学
合理对待小学生的表现欲
——体育教学中的点滴尝试
合理对待小学生的表现欲
浅析青少年手球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表现欲的作用
Pressure-induced phase transition of B-type Y2O3∗
秀恩爱
秀恩爱
动物恩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