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问:朋友圈都“圈”了谁?

2015-08-08 01:01董铁莹
中国青年 2015年16期
关键词:手纸拉黑庙会

文/本刊记者 董铁莹

第1问:朋友圈都“圈”了谁?

文/本刊记者 董铁莹

朋友圈。庙会。江湖。

你不认为最近几年移动互联网上最伟大的发明就是微信朋友圈?

别逗了,刷朋友圈,当然就像呼吸般自然而紧要了。很多人早晨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它,到了晚上不刷一下就不能安然入睡。但,你真的乐在其中吗?还是身心俱疲?在那个叫做朋友圈的世界里,到底还有没有朋友?

“圈子”这个词本身是多么精妙,它带着骄傲的气息,又代表着封闭的小世界,非“亲”勿扰。然而,在越来越闹腾的虚拟社交场上,朋友圈逐渐失去了最初的模样,并改变着我们对朋友的定义。

动则几百上千的好友数量中,有几个是闺蜜哥们儿?几个是一年还能聚一两次的老同学好朋友?多少是见过几次面的客户?多少只是点头之交?又有多少是从来没有见过面的陌生人……

在这个庞大的网络社交圈中,我们通过频繁发状态、互相点赞获得存在感和生活价值,喂养和满足内心的骄傲。

事实上我们已经不再关注朋友的质量,只重数量。如同在统治自己的王国,看多少人今天又臣服于你,不管是出于真心还是假意。或许这就是朋友圈繁荣至此的个中魅力。你获得了一种虚拟的权力。

但每个人都是国王的后果如何?请看一看我们朋友圈的内容,晒炫族、自拍帝、仁波切、成功学大师、鸡汤专卖店……真是庙会一般,江湖一般。

看完一圈朋友圈,我们再也找不回现实社交中的温情和感动,不是靠得更近,可能走得更远。你难以挽回而又无可奈何。华灯初上间,心中没有温暖荡漾,这是落寞,也是网络社交的悲哀。

熟悉而又陌生,靠近而又戒备。每个人都在如履薄冰地经营着微信朋友圈,都在承受着不被时代抛弃的艰辛。所以我们不禁要问,真正的朋友是否要靠点赞维持?真正的存在感是否靠刷屏显现?真正的精彩是否要靠炫耀宣告?

有个幽默故事是,别人上厕所忘带手纸了,一个电话十分钟就有人把手纸送来;而你忘带手纸了,选择在微信朋友圈发条状态求救,十分钟得到的是50多个“赞”。

你的真朋友在哪呢?

英国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人的一生中平均只会有64个朋友,其中17个来自工作地点,28个分别来自学校和社交场合,13个来自社交网络,还有6个通过亲友介绍。也就是说,我们近80%的朋友仍然来自于热气腾腾的真实社交场。为了得到并维系这些好友,我们需要支付大量的社交成本才能完成目标,而不是轻松的动动手指点个赞就能做到的。

朋友圈的另一个问题是信息安全。你发布的一条状态可能自己觉得没问题,但对别人而言或是垃圾信息,或是在炫富,或是在自暴其短,很可能会误导他人对自己的认知,或者让自己的隐私轻易地暴露于他人的眼皮底下,一旦被不法分子和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很有可能造成不必要的困扰。

所以很多人对传播和分享朋友圈如履薄冰,或者是选择性的屏蔽朋友圈动态,或是拉黑一些人。拉黑屏蔽,我们在真实社交中绝不会对朋友做的事,在网络社交中却能轻而易举的实现。

尼采说人类所患的一种叫做“虚无主义”的病至少要持续200年,焦虑心态在互联网时代日益凸显。我们一边享受着方寸之间掌握人际关系的便捷,一边承受着这个并非真正“朋友圈”的种种弊端。无奈和叹息,可能又会淹没在人声鼎沸的虚拟社交场中。

猜你喜欢
手纸拉黑庙会
拉黑这件事
元宵节,逛庙会
喷火的手纸
学会“拉黑”自己
群发微信真能看出谁拉黑了你?
丰都庙会
宝顶架香庙会
洋庙会写趣
拉黑
韦建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