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农产品价格变动的土地流转双方收入分配研究

2015-08-08 22:07李太平聂文静李庆��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5年8期
关键词:收入分配

李太平 聂文静++李庆��

摘要 我国农产品价格自2003年以来经历了三次较大幅度上涨。农产品价格上涨能否真正给农业生产者,特别是土地转入者带来收入增长,对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实现农业规模经营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利用2003-2010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实证分析了土地流转过程中农产品价格引起的流转地租金变动对土地流转双方收入分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农产品价格的上涨显著地拉动了土地流转租金的上升,它与投入要素价格、劳动力状况(亩均农业劳动力数、非农就业机会)、经济作物种植比重和家庭基本特征(受教育程度、年龄、身体健康、家庭财富)共同作用于土地流转租金的变化。从地理气候特征具有明显差异的4个地区12个省份(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南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湖北、湖南江西)的收入分配情况来看,短期内农产品价格上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农业生产者的收入,然而长期来看农产品价格上涨对农民增收的效果有限且作用越来越弱,农产品价格变动下的土地流转双方收入分配格局朝着不利于农业生产者的方向发展,意味着提高农产品价格等一系列政策并不能有效解决农业收入持续增长的问题。因此,建议我国政府应加快推动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逐步提高非农就业的稳定性,降低农业从业人员的比重,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为扩大农业生产者土地经营规模、实现农业收入的稳步增长创造有利条件。

关键词 农产品价格;价格变动;土地流转租金;收入分配

中图分类号 F30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15)08-0026-08

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5.08.004

农民增收是“三农”工作的核心,是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基础。2004-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 936.4元增加到7 916.6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平均每年增长9.1%。然而收入来源结构已发生明显变化,来自农业的纯收入占比从47.6%不断下降至34.4%,农业对农民增收的贡献能力出现趋势性减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经历了持续、大规模的向城镇转移,这种转移对要素供给产生两方面影响:一方面农业劳动力供给的减少通过降低人地比例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劳动报酬,另一方面可流转土地供给的增加有助于农业生产者通过扩大土地经营规模来提高农业收入[1-2]。然而,由于土地的不可替代性和就业保障功能[3],以及农业劳动力转移具有不彻底、保留自有耕地的特征[4],现阶段土地严重稀缺、劳动力相对过剩,人多地少和小规模分散经营的生产格局限制了农民大幅增产增收的可能[5]。一般来说,经营收入多少取决于拥有资源的数量、价格和利用效率。考虑到短期内农业生产技术进步和多样化经营方式带来的农产品产量和土地利用率的提升空间有限,改善农业收入的两条主要途径就是增加家庭拥有资源数量或提高农产品价格,因此在当前农户家庭土地经营面积难以较大幅度扩大时,改善农业收入的另一条途径是提高农产品价格。但关于农产品价格上涨对农业收入的作用效果一直存在较多争论。一些学者认为农产品价格的上涨能够增加农业经营收益,农民增收有赖于农产品价格朝市场均衡方向提高[6-7]。另一些研究则指出,农产品价格上涨对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没有显著作用[8-9],提高收购价格的政策收益大部分被农资部门所获[10],而且今后农产品价格的政策操作空间和效应已经越来越小[2]。

纵观已有的文献可以发现,这些研究抑或基于农产品价格保持稳态的隐含假设,分析土地经营规模变动对农民增收的作用;抑或基于家庭土地经营规模短期不变的前提,分析农产品价格变动对农民增收的影响。而现实状况却是,在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动、土地流转逐步市场化与农产品价格逐年上涨的趋势下,农产品价格和家庭土地经营规模处于持续变化状态。那么在土地经营规模变动的状态下,农产品价格变动对农业生产者的收入增长影响如何,目前讨论这方面问题的文献并不多见。

随着农业劳动成本上升、居民收入增加和消费结构变化,农产品价格长期内会持续上升[11]。土地流转过程中,农产品价格带来农业经营收益的变动与土地流转租金即土地成本密切相关,因而农业生产者和土地所有者之间的收入分配水平对农业收入的作用不应被忽视。近年来粮食(水稻、小麦和玉米)、蔬菜价格和流转地租金呈现出一致上升趋势(见图1),土地租金并未因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而下降,反而不断升高。农产品价格上涨意味着土地经营收益的增加,复种指数和单产不能明显提高时,有条件和能力的农民愿意扩大土地经营面积来提高总产量,改善农业收入。但是土地流转过程中,流转地租金会随转入土地需求动机增强而上涨,这会增加农业生产成本,反过来限制农业收入的提升空间,降低农民转入土地积极性。那么,这种“新地租水平”带来的“好处”在农业生产者和土地所有者间会产生怎样的利益分配格局呢?农产品价格上涨引发的新一轮收入分配能否加快农业收入增速,从而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并促进土地流转呢?

因此,本研究将农产品价格与土地经营规模联系起来考察,讨论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农产品价格引起的流转地租金变动对参与土地流转双方收入分配和农民增收的影响,试图从一个新的角度探讨农产品价格、土地流转与农业收入的关系。

1 理论框架与方法

经济学意义上的地租是农业生产经营得到的超额利润,即扣除支付给经营者和劳动者必要报酬以后的剩余部分,是土地价格的资本化形式。本文中的地租即土地流转租金或土地租赁费用均为非负值,排除因税赋、土地不合理利用带来负地租的情况。

1.1 土地流转租金与农产品价格关系

外部市场提供大量而稳定的非农就业机会是农村劳动力转移、流转土地供给增加的必要条件,“大量”是指吸纳农村劳动力外出的就业机会多,“稳定”是指非农就业稳定性高、落户门槛低。二者短期内难以发生质变,因而

图1 2004-2012年农作物土地流转租金和

价格指数变动情况

Fig.1 Land transfer rent and price index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during 2004-2012

李太平等:基于农产品价格变动的土地流转双方收入分配研究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5年 第8期

文章重点考察农户转入土地的需求对土地租金变动的影响。在土地流转基本市场化的情况下,可流转土地最终会流向愿意且能够支付最高土地租金的农户手中,即流向土地经营报酬最高的农户,土地经营报酬可以理解为土地经营收益与物质费用、劳动机会成本之差,三者涉及的变量依次是农产品价格、投入要素价格和劳动力状况,经济作物种植比重和农户家庭特征同时影响土地经营收益和劳动机会成本。这些因素的逻辑关系分析如下:

农产品价格通过当期经营收益和未来价格预期这两种作用机制影响着土地流转租金。一方面,当期土地经营收益的提高主要得益于农产品价格的上升。当生产要素价格一定以及没有明显的技术进步和效率提高时,具备条件和能力的农户愿意扩大土地经营规模增加总产量进而提高生产利润。相应地,人均耕地面积的改善能有效提高劳动边际生产率,形成劳动的规模经济从而增加农业收益,转入土地积极性的上升会正向影响流转地租金。另一方面,农产品价格的稳定上升趋势增强了农户对预期收益的信心。蛛网理论认为农户往往依据上一年的价格、单产作出播种面积决策,在单产一定时,农户会因近年上涨的农产品价格决定扩大播种面积来增加预期收益。因此,有理由认为,当期和预期收益的增加会积极影响理性决策者的土地转入行为,流转地需求的增加对流转地租金产生正向影响。

其他因素也会通过农户转入土地需求而影响土地租金变动。生产投入要素价格上升会增加生产物质费用,减少土地经营报酬进而降低农户转入土地的需求,负向影响流转地租金。

农业劳动力充裕的农户为了追求更高的劳动报酬,扩大土地规模的动机较强,因而亩均劳动力数正向影响流转地租金。非农就业机会越多,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积极性会下降,因而向影响流转地租金。

对经济作物种植比重而言,种植高投入、高收益的经济作物可以抵消全部或部分劳动机会成本,获得更高的土地经营报酬,正向作用流转地租金。

对农户家庭特征而言,教育程度低的老年农户获得非农就业的可能性小,扩大耕地面积意味着劳动时间和报酬的增加;身体状况良好的农户有体力经营大规模土地;家庭财富多的农户有能力投资基础设施并掌握种植技术。因此人力资本低、年龄大、身体健康和家庭财富多的农户转入土地需求较强,正向影响流转地租金。

基于此,构建土地流转租金影响因素模型,控制其他变量对土地租金的影响,重点考察农产品价格引起的土地流转租金变动。

r=r(Pt-1,Pv,l,X,a,ε)(1)

r表示农户土地流转租金,自变量包括农产品价格Pt-1、投入要素价格Pv、亩均农业劳动力数l和其他控制变量X,a为随时间不变的非观测效应,衡量各地区由地质地形、气候条件、种植制度和习惯等天然差别导致的土地租金差别,ε为随机扰动项。各变量的详细解释见表1。

1.2 土地流转的收入分配

土地转入者和土地转出者之间的纽带是土地流转租金,农产品价格作为先导因素引起流转地租金上涨从而增加农业生产成本,此时农业生产者和土地所有者的收入分配情况或者说流转地收益在双方间的流向是本文关注的重点。

随着农业的发展,农民在生产中的角色开始分化,资源禀赋(包括人力资本)存在差异的农户获取收入的来源已经有所区别。对参与土地流转的双方来说,转入者付出

劳动投入,转出者拥有土地资源,因而农业总收入扣除物质要素投入成本的流转地净收益按农户资源禀赋差异分解为两部分:一部分作为经营净收入属于农业生产者;另一部分作为农业总收入扣除资本、劳动报酬后的超额利润,即财产性地租收入被土地所有者获取,构成农民转入土地的成本。流转地净收益被定义为流转地经营净收入与流转地租金之和。

新古典经济学理论认为,资源在自由要素市场中会最终配置到边际报酬率最高的生产者,因而农产品价格的上涨理应增加流转地净收益。农民转入土地后,在流转地净收益不断上升的前提下,相比于流转地租金,如果农产品

价格上涨带来的流转地经营净收入增加占流转地净收益增加的比重也在上升,那么流转土地的好处更多归之于农业生产者所有。此时的土地流转有利于激励农业生产积极性、提高务农收入,还能促进农村土地资源自由流动。虽然土地流转租金上涨、增加农业生产成本,但土地流转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朝着有利于生产经营者的方向发展。反过来,即使流转地净收益有所上升,相比于流转地租金,

如果流转地经营净收入增加的比重长期很低甚至持续下

表1 变量的定义和描述性统计

Tab.1 Variable definitions and descriptive statistics

降,那么流转土地的好处更多被土地所有者占有。农产品价格短期内有可能提高农业收入,也能积极影响土地转入行为,但长期来看农产品价格变动降低了农业生产者的增收幅度,对其不利的收入分配状态会减缓收入增速,也不利于土地流转市场的长久发展。

基于此,利用要素供给反应函数、生产函数和成本收益函数,分析历年的流转地经营净收入和流转地租金在流转地净收益总体趋势下的相互关系。相应地,运用两项指标来测度土地流转双方收入分配格局:一是农产品价格上涨带来的历年亩均流转地净收益增值(由流转地租金和经营净收入构成);二是亩均流转地净收益增值在土地转入者和转出者间的历年分配比例。函数形式如下:

亩均要素投入决策模型

v=v(Pt-1,Pv,l,r,a,ε)(2)

猜你喜欢
收入分配
调节收入分配的财税政策有效性研究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我国收入分配对策研究
就业、收入分配、住房保障问题思考
调节我国当前收入分配差距的税收政策建议
扩大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的对策建议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与收入分配问题
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构建中国和谐社会中的意义
人力资本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理论及实证分析
收入分配改革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我国当前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变动及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