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光红
[摘 要]
教学神话故事类的课文,不能走“内容分析”的老路子,要关注文本特点,引导学生读中想象,产生共鸣,方法引路,讲述故事。只有“洗”去浮躁,“漂”掉杂质,才能“亮”出与众不同的风景。
[关键词]
“神话”;洗课;读中想象
“一个神话,就是浪花一朵;一个神话,就是泪珠一颗……听万民百世轻唱,只留下神的飘逸,神的传说。”神话传说总能引起人的遐想,唤醒人内心的真善美。苏教版教材中就录选了许多神话故事,如《日月潭的传说》《开天辟地》《嫦娥奔月》等。那么,如何更好地教学神话故事类课文呢?下面笔者从两次教学研讨课说起,谈谈自己的体会与思考。
一、洗课前:“神话”真是“神话”
校内优质课评选共有七位老师参加,同课异构《日月潭的传说》这篇课文。同课异构本应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可是,却发生了“怪事”,好几位老师的教学设计如出一辙,就连上课的课件都大同小异。 教学伊始,复习导入环节,大都是听写词语,评议,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概述故事内容;接着,品读故事,细读课文,想一想:“传说中的什么地方打动你?你又能读出什么?”学生读、画、思、写批注,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抓住“一筹莫展、挺身而出、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冒、纵”等关键词语和所在的句子体会大尖哥和水社姐的英雄壮举;最后练习讲述故事。一堂课,大多数的时间用在了品读故事、分析人物形象上,讲故事的环节只是“走过场”。
也有一两位老师关注了文本特点,注重引导学生带着想象讲故事,在课堂上再三强调“想象”的重要性,其中一位老师甚至把“想象”两字写得特别大,还画上了漂亮的翅膀,真是别出心裁。实际效果却是“干打雷不下雨”,不管老师怎样强调,学生还是不会想象,仍照着课文讲,情急之下,执教老师示范引路,讲述故事的起因,加上了很多情节,学生听得入迷。但是,让学生讲故事的时候,学生就是不敢举手,因为老师讲得太好了,自己无法与老师相比。无奈之中,老师只好让学生按照课文来讲述。这节课的效果最后可想而知。
这七位老师的素质都过硬,但是,教学神话故事类的课文却都陷入了一种窘境,他们没有真正把握住神话故事教学的特点,都在走内容分析的老路子,于是总也走不出自己的“天地”。
其实,说怪也不怪,上网搜一搜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也是大同小异,又有几篇设计能抓住文本的特点,真正把神话故事的教学目标定位准确,教学过程中突显神话教学的特点呢?百度文库中的课件又制作得如此精美,资源共享,拿来用之,也无可厚非呀!
神话教学蒙着一层面纱,真是让人爱之,又惧之,神话真是“神话”!
二、洗课后:“神话”不再“神话”
《开天辟地》是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又是同课异构。也许有了上次赛课的失败经历,这次的研讨课让人耳目一新。现选取两段教学实录,与大家分享交流。
【案例一】紧扣“神奇”,读中想象
师:回顾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情?喜欢这篇课文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师板书:神奇)
师:这就是神话的魅力,这节课,我们就走进神话,边读边想象神奇的画面。
(师范读第一自然段,生想象混沌一团的画面,齐读)
师:盘古醒来后做了一件什么事?默读课文第2~5自然段,想象画面,画出关键词语,然后,边读边想象。
……
师:盘古死后,又是怎样一个神奇的景象?自由朗读第7自然段,边读边想象。
师:有一个词语最神奇,找到了吗?
生:变成。
师:盘古变成的万物美不美?默读,画出优美的词句。
(生自由读、指读、男女生赛读)
(变换句式读:盘古,你口中呼出的气竟变成了________;你发出的声音竟变成了________;你的左眼竟变成了________……)
(想象说话:盘古的________变成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变成________的________……)
【案例二】放飞“想象”,讲述故事
师:神话故事,口口相传,怎样讲故事才能更吸引人呢?
生:大胆想象。
师:课文主要抓住什么写的?
生:人物动作。
师:对。要想故事更加生动,还可以加上——
生:人物的语言和心理活动。
师:咱们先来看课文这两句话。
出示:
一天,大神醒来,睁眼一看,周围黑乎乎一片,什么也看不见。他一使劲翻身坐了起来,只听“咔嚓”一声,“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一丝微光透了进来。
师:这两句话我们如何才能讲述得更生动呢?请小组讨论一下,试着讲一讲。
(生交流讨论,讲述故事,接着老师找两位学生讲述,还不是特别生动。此时,老师出示了一段填空,引导学生再次想象,讲述故事)
出示:
一天,大神醒来,睁眼一看,周围黑乎乎一片,没有天地,没有________,没有________,没有________,什么也看不见。盘古心想:________。于是他自言自语地说道:“________。”他一使劲翻身坐了起来……大神欣喜若狂,喊道:“________。”
从上面两个案例我们不难看出,同样是神话故事的教学,这次研讨课教学与上学期的赛课的效果截然不同。第一个案例中的老师教学基本功扎实,紧扣“神话”的特点,抓住“想象”的翅膀,引领学生“穿越”到神奇的故事中。学生与传说中的盘古面对面,甚至,我即盘古,盘古即我,学生与盘古产生了心理共鸣,读好故事为讲述故事做好了铺垫;第二个案例中的老师在学生讲述故事方面加以引导,文中主要抓住了盘古的动作来描述,那么,怎样才能把故事讲得生动?我们都知道要大胆想象,加上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这只是冠冕堂皇的话,如何加?怎样讲?很多老师只是理论上说一说,并没有落到实处。而这位老师以两句话为例,先放手让学生尝试加上想象讲述,待学生学习有困难之时,及时“出手”,出示填空,让学生“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桃子”。学生品尝到了“桃子”的甘甜,怎不愿意尝试后面的硕果?两位老师皆关注了文本的特点,注重引导学生在读中想象,学会联想,将读故事、讲故事真正落到了实处。
反思我们的教学,出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有问题不改,不在自身找原因,总是找无谓的借口,如时间不够、学生素质差等。其实,教师首要应该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擦亮眼睛,“洗”去身上的浮躁,“漂”掉课堂上的杂质,才能“亮”出与众不同的风景。
[参 考 文 献]
[1]朱家珑主编.〈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案例式解读(小学语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2]刘武宏.小学语文高效教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符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