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艳
摘 要:化学方程式是学好化学的基础,在整个化学学科中的重要性无法被取代。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进行学科探究,总结经验,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正误判断、认知分析这三点切入教学,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真正地掌握化学方程式,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化学方程式 书写原则 分析认识
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学科的骨架,它支撑起化学学科中一些琐碎的知识,使化学知识形成一个整体。它既方便学生在学习时提纲挈领,也方便教师切入重点教学。那么,如何进行化学方程式的教学呢?这需要教师明确列出几项关于学习化学方程式的切入点,如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化学方程式的正误判断、化学方程式的分析、化学方程式的记忆等,然后有步骤地、明确地、循序渐进地不断精选,明确教学方式运用。
一、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原则切入教学
元素之间的化学关系要在方程式中体现,对于这种关系及这种关系的方程式表达法,我们不要仅仅停留在说的层面,还应该将其“写出来”。“写出来”是对学生的重要要求之一。但这里的写不是涂鸦,也不是信手拈来,它是要建立在一定的原则之上。首先,学生必须尊重客观事实,在书写的过程中不能对化学方程式进行主观臆造,而要使化学方程式如实地反应物质之间发生的化学作用及作用之下产生的新物质;其次,教师还应要求学生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使物质间化学作用发生,使化学反应状态成立。可以说,在化学方程式教学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是其中重要的一点,它是学好化学及化学方程式的基础,学生只有迈上这一台阶,才能继续踏上化学学习的征途。教师在教学中也可抓住这一点进行切入,将教学从没有中心点的盲目轨道拉回正轨,围绕一点而有序地展开,实现化学基础性教学。在这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整理有关元素符号、化合价、配平、连接号、化学反应现象的注明方式等有关化学方程式的知识。
在2012年修订的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材中,专列出一个单元来阐述化学方程式、质量守恒定律、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之后,为了让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式进行巩固,加深记忆,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知识进行整理。这是对所学知识再次复习的过程,通过整理,学生将零碎的知识组成一个知识框架,这有利于学生捋清知识脉络,进行深刻记忆。通过对各小组整理出的知识系统的考察,他们对知识的整理方法不尽相同,大部分学生分为两步:一是书写化学反应式。先将反应物的分子式列出来,再列出化学作用下反应物所产生的生成物的分子式,然后用连接号将分子式连接起来,并标明反应条件。当然,还要标明化学反应现象:如气体生成物分子式旁用“↑”,不溶于水的生成物分子式旁用“↓”。二是配平化学反应式。书写化学反应式之后,反应物及生成物原子的数目可能不相等,不满足质量守恒定律,这就需要配平。配平常用两种方法:一是最小公倍数法,一是奇偶配平法。学生通过整理,加深对化学方程式书写原则的认识,利于他们今后的化学学习。当然,“纸上得来终觉浅”,教师还要让学生列举实例,通过实例来展现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
二、从对化学方程式的正误判断切入教学
判断并不是随意地在要判断的知识后面批对号,或是勾叉,判断这一行为要建立在对要判断的知识客观分析、认真对待的基础之上。简而言之,判断要求判断者思路明晰,能说出所判断事物正误的原因,并能一一更正。这就是所谓的“知之才能改之,改之才能明之”。知道才能有效地改正,在改的过程中,知识真正在内心之中形成。对于化学方程式的正误判断也是如此,学生首先应该对正确的化学方程式有一个清晰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判断题目中所给出的化学方程式的正误,在判断过程中,学生自然会去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因此,判断也是再次学习的过程。教师可从这一点入手,让学生对化学方程式进行巩固学习。
在判断化学方程式正确与否的过程中,教师应先让学生总结判断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步骤:(1)化学反应是否与客观事实相符;(2)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是否正确;(3)化学方程式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是否配平;(4)有无化学反应条件,条件是否正确;(5)有无注明化学反应现象,指代现象的符号是否正确。然后,教师再进行拟题,让学生根据这些步骤进行判断。例如下面这道题:请判断下列方程式正误。
(1)2Fe+6HCL=2FeCL3+3H2( )
(2)H2O=H2↑+O2↑( )
(3)MG2+O2=2MgO ( )
(4)3Fe+2O2=Fe3O4( )
结合以上学生总结出的判断步骤,可以看出,前三项均是错误的。第一题与客观事实不符,在置换反应中,铁生成的是低价亚铁盐,也没有标出气体符号。第二题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也没有标明条件。第三题中反应物镁的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可以说,在判断的过程中,学生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来,使其相互结合,相互证明,对知识的学习印象加深。
三、从对化学方程式的分析切入教学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习也非一日之功,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学生从低处到高处一个个台阶地走。关于化学方程式,从会书写到会判断,学习过程并没有中断,接下来还需要学生分析和认知:挖掘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物、生成物的性质;分析化学反应的条件、反应的本质和类型;通过对反应现象进行观察得出结论;在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前提下对反应量的关系的掌握。抽象化的语言描述并不能使学生形成清晰的逻辑思路,化学方程式仍像画上的骨头,学生用多大力气也是难以啃动的。所以,教师应该利用具体的实验将化学方程式直观地体现出来,让学生感受到有声有色、可看可感的化学方程式知识,并立足于形象思维,具体分析、认识化学方程式。这样,一方面摒除了学生对化学方程式枯燥难记的印象,利于学生兴趣盎然地学习、记忆;另一方面,立足于实验现象的分析、认识,使教师实现了有效的教学,使学生实现了有效的学习。
如“燃料及其运用”这一章,教师就可以围绕几个能燃烧的物质进行燃烧实验,让学生观察反应现象,分析生成物,并写出化学方程式。最常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用的火柴,它的主要成分是红磷,教师可以做一个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让学生观察现象,分析生成物,写出化学方程式,并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对方程进行配平。通过观察可以看出: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时,火焰很旺,并且散发出滚滚的浓烟,火苗很亮,像点燃的灯泡。化学方程式可写成:4P+5O2 2P2O5。
化学方程式是学习化学的基础,也是化学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师既不能忽视,也不能盲目地展开教学,应该有点可抓,从对方程式的书写、判断、分析切入,引导学生有步骤地学习,不断加强化学方程式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刘知新.化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