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活动中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力

2015-08-07 19:02严经球
亚太教育 2015年22期
关键词:口语表达能力数学活动

作者简介:严经球(1971.10-),女,福建省长汀县人,福建省长汀县大同中心幼儿园园长,幼儿园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幼儿园语言领域、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摘要:语言与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人的思维是以感觉和知觉为基础的一种更复杂、更高级的认知过程,主要借助语言来进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都提出“幼儿园教育各领域的内容要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那如何有效整合数学和语言活动,在数学活动中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呢,我园在开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课题的研究中,形成了自己的富有成效的特色做法。

关键词:数学活动;交流分享;讲述;口语表达能力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8-0006-01

美国的心理学家戴维斯说过:“数学学习是思维的过程,与其说数学是一种动作,不如说它更是一种思维。”也就是说,语言与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没有语言就不可能有人类的抽象逻辑思维。人的思维是以感觉和知觉为基础的一种更复杂、更高级的认知过程,主要借助语言来进行,没有语言,思维无法进行,而思维活动的成果必须用语言表达出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要注意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同步进行的,幼儿掌握语言的过程也就是思维发展的过程,而思维的发展又促进语言构思能力、逻辑性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如何在幼儿园数学活动中针对幼儿好奇、好动、爱听故事的特点,采用各种生动、有趣的手段,来吸引幼儿注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提高口语表达能力,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呢?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创设情境,设计有故事情节的数学活动

幼儿园数学活动相对抽象、枯燥,如何让数学活动具体形象化呢,我们根据幼儿喜欢听故事,喜欢小动物这一特点,创设相应的情境,把整个数学活动融贯于有趣的故事情节中,让幼儿在听故事、讲述故事的过程中,进行语言积累。如在中班数学活动“学习1—5的序数”中,创设《动物运动会》情境,幼儿看图讲述:“森林里举行运动会,小花猫、小猴、小狗、小兔、小熊一起赛跑,裁判员一声令下,它们飞快地向前跑去,跑呀跑呀,小狗第一个到达终点”老师们边讲述边用教具演示,让幼儿一起回答“第一名是第三跑道的小兔,第二名是……”再让幼儿动手操作第二次,第三次比赛,边操作边讲述;跑步比赛后还有“举重比赛”,最后“送小动物回家”等系列故事让幼儿进行序数的学习。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了序数,并能较完整的讲述。

二、提供材料,大胆讲述操作过程及结果

幼儿的数概念是在与材料的反复互动中建立起来的,幼儿要真正理解高度抽象的数概念,必须通过操作、讲述、讨论,在活动中对物体的反复摆弄,进行感知、分析、综合,然后发现蕴含其中的一些数的奥秘,在实践中应用并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慢慢形成一定的数概念。

1、操作讲述法:幼儿对自己实践发现的事物和规律印象更深,确信不疑,更想讲出来让同伴、老师分享。如大班数学活动“四等分”,幼儿通过折、剪等方式将正方形、长方形的纸进行四等分,然后把自己的等分方法与同伴分享,通过分享孩子们知道除了自己操作的还有不同的等分方法。孩子们有亲身体验,所以积极发言,有效地促进了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2、交流讨论法:在操作前后进行讨论,目的帮助幼儿了解操作内容、材料及操作规则,并将操作中获得的感性经验予以整理、归纳,从而获得正确的数概念。如幼儿在学习“6的组成”活动中,幼儿与同伴操作材料后,交流分享“你和谁一起分了什么,发现了6有几种分法?谁发现了什么规律?”老师重视幼儿交流分享过程中的语言表述,倾听幼儿操作体验,观察分析幼儿在表述中的反应,了解幼儿的思维过程,鼓励幼儿用完整清晰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三、提高要求,在自编应用题中学习完整讲述

在自编应用题中,老师激发幼儿编题的兴趣,引导他们认真观察,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编题。用一幅图设计一个活动主题,让幼儿从人物的服装、动态、性别等方面的不同进行编题。例:以8个小朋友在草地上活动为主题进行自编的加减法应用题。其中4个男孩、4个女孩、1个穿裙子、7个穿裤子、2个长头发、6个短头发、3个在拍球、5个在跳绳。根据这些不同,的性别,特征,幼儿可编出7道加法、7道减法题。如“操场上有3个小朋友在拍球、5个小朋友在跳绳,问操场上一共有几个小朋友?”等。幼儿通过观察,思维组合,通过编应用题,讲完整话、促进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在数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创设情境,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教师的语言还要注意如下几个问题:一是语言应连贯,浅显易懂,生动形象;二是概念表述要正确,讲述要围绕课题;三是提问的设计要富有启发性,引起幼儿积极思维;四是注意语言的规范性。

当然,幼儿的语言能力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在点点滴滴的积累中逐步形成的。在日常活动中,我们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经验提供幼儿语言交往的环境,让幼儿想说、敢说、有东西说、愿意说,在交往中感受语言交流带来的乐趣,逐步养成说的习惯,切实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作者单位:长汀县大同中心幼儿园)endprint

猜你喜欢
口语表达能力数学活动
让英语在小学生的口中飞扬起来
新时期初中英语教学中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分析
大班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浅谈主题区角活动中有价值的数学活动
高职新生英语口语策略教学探索
英语口语大赛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