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奈唑胺治疗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疗效

2015-08-07 10:13:48王正茂
当代医学 2015年28期
关键词:万古霉素神经外科脑脊液

王正茂

利奈唑胺治疗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疗效

王正茂

目的 探讨利奈唑胺治疗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神经外科手术后出现颅内感染使用利奈唑胺治疗的

90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前后患者的体温、症状、脑脊液白细胞数、蛋白质、葡萄糖、脑脊液细菌培养结果等临床指标,参照颅内感染的判定标准,评价利奈唑胺治疗颅内感染的临床疗效。结果 90例患者在使用利奈唑胺治疗颅内感染后,治愈54例(60.00%),有效22例(24.44%),进步10例(11.11%),无效4例(4.44%)。21例脑脊液革兰氏阳性菌患者治疗后,脑脊液细菌培养全部转为阴性。结论 利奈唑胺可以有效地治疗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利奈唑胺;颅内感染;神经外科;疗效

颅内感染可能的病原体有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神经外科的颅内感染多是由于外伤和手术引起[1]。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在治疗颅内感染方面,很多抗生素已经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2]。临床上治疗颅内感染主要采用万古霉素等抗生素进行治疗,但是效果不如人意。本研究观察利奈唑胺治疗神经外科手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2月~2013年8月鄱阳县中医院神经外科手术后出现颅内感染使用利奈唑胺治疗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在应用利奈唑胺治疗颅内感染前后的相关指标。入选的患者经影像学检查和脑立体定向穿刺活检术确诊为颅内感染[3]。治疗前所有患者或其家属均需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4]。排除标准为器质性脑部疾病患者、肝肾功能障碍者、血液疾病患者。入选患者中,男41例,女49例,平均年龄(36.5±3.1)岁,所患疾病主要为以下几种:脑积水11例,脑出血7例,脑脓肿8例,表皮样囊肿5例,脑肿瘤59例(颅咽管瘤3例,脊膜瘤5例,垂体良性肿瘤6例,软骨肉瘤3例,恶性肿瘤13例,听神经瘤6例,神经鞘瘤11例,脑膜瘤9例,室管膜瘤3例)。其中患者切口Ⅰ类为76例,Ⅱ类切口为14例。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经确诊颅内感染后,均在采用万古霉素(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国药准字H20033366)联合美罗培南(海口市制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43080)进行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利奈唑胺(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205)600mg/次,1次/12h,静脉滴注,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等指标,并予以记录以供对比参考。

1.3 疗效评价标准 治愈:治疗后患者的体征、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病原学检查4项指标均恢复正常。其中,实验室检查结果应为:脑脊液白细胞数(4.0~10.0)×106/L,脑脊液葡萄糖40~80mg/dL,蛋白质15~45mg/dL,脑脊液细菌培养转为阴性;有效:治疗后患者的病情明显好转,但是体征、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病原学检查中尚有1项未恢复正常;进步:治疗后患者病情好转,但是不明显,4项大类检查中恢复正常的仅为1或2项;无效:治疗后患者的病情无好转、无进步。

1.4 观察指标

1.4.1 患者使用利奈唑胺前后的脑脊液白细胞数、多核细胞比例、葡萄糖、蛋白质的数值变化。

1.4.2 患者脑脊液细菌培养革兰氏染色结果。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9.0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90例患者在使用利奈唑胺治疗颅内感染后,治愈54例(60.00%),有效22例(24.44%),进步10例(11.11%),无效4例(4.44%)。总有效率为治愈率、有效率与进步率之和,为95.56%。无效的4例患者中,均为用药后3d脑脊液细菌培养出大肠埃希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改用阿米卡星后等药物继续治疗后,病情出现好转。

2.2 脑脊液革兰氏阳性菌21例患者治疗后,脑脊液细菌培养全部转为阴性。利奈唑胺治疗前后患者脑脊液指标比较见表1。

表1 利奈唑胺治疗前后患者脑脊液指标比较(s,n=90)

表1 利奈唑胺治疗前后患者脑脊液指标比较(s,n=90)

注:治疗前后对比,aP<0.05

时间白细胞数多核细胞比例葡萄糖蛋白质(106/L)(%)(mmol/L)(mg/dL)治疗前1569.17±2291.5385.49±13.061.88±0.69148.31±77.16治疗后 63.27±107.48a 9.54±19.44a3.68±1.27a24.18±31.21a

3 讨论

颅内感染好发于手术后,尤其是在术后的第3~7天最为常见,是神经外科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5]。由于之前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导致部分患者出现抗生素的耐药菌,从而使得在治疗感染方面可供选择的抗生素面变得狭窄。

根据IDSA脑膜炎治疗指南推荐,神经外科术后抗感染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药物是万古霉素[6]。一般而言,在患者行完神经外科手术后,一旦确诊发生了颅内感染,临床医生都会按照指南的推荐经验性地使用万古霉素进行抗感染的治疗[7]。但是临床研究提示,万古霉素在脑脊液中的穿透率不高,仅为0%~18%,所以部分患者的颅内感染采用万古霉素治疗效果不理想[8]。

利奈唑胺是细菌蛋白质合成抑制剂,作用于细菌50s核糖体亚单位,并且最接近作用部位。与其它药物不同,利奈唑胺不影响肽基转移酶活性,只是作用于翻译系统的起始阶段,抑制mRNA与核糖体连接,阻止70s起始复合物的形成,从而抑制了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其在脑脊液中的穿透力达到70%,相比万古霉素而言,在治疗颅内感染方面有显著的优势。

本研究中,采用利奈唑胺治疗颅内感染后,患者的脑脊液白细胞数、多核细胞比例、葡萄糖、蛋白质的数值有显著变化,治疗的总有效率达到95.56%,而原本脑脊液细胞培养呈革兰氏阳性的患者在经过利奈唑胺治疗后,全部转阴。这提示了利奈唑胺在治疗颅内感染方面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崔向丽,刘丽宏,李激扬,等.利奈唑胺治疗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疗效分析[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4,12(5):287-290,295.

[2] 刘昱郭,郭利涛,王雪,等.利奈唑胺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致颅内感染二例[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0,26(3):276.

[3] 荆楠,唐明忠,刘志忠,等.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脑脊液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2,16(7):1272-1274.

[4] 王宁,郭芳,李佰涛,等.利奈唑胺治疗颅内感染临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3(9):2153-2154,2157.

[5] 刘海巍,陶胜忠,牛光明,等.颅脑术后颅内感染42例病原学分析与治疗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6):18-20.

[6] 赵明亮,孙世中,杨细平,等.利奈唑胺治疗14例神经外科术后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颅内感染临床分析[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2, 24(3):175-178.

[7] 宋琦,王永和,曹培成,等.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2,17(3):181-183.

[8] 罗卫,刘晓燕,胡珍渊,等.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41例临床分析[J].安徽医药,2013,17(9):1538-1539.

10.3969/j.issn.1009-4393.2015.28.096

江西 334000 鄱阳县中医院(王正茂)

猜你喜欢
万古霉素神经外科脑脊液
基于个体化给药软件的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分析
腰椎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
脑脊液引流在早期颅内破裂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
中外医疗(2015年11期)2016-01-04 03:58:43
PC-MRI对脑脊液循环的研究价值
CBL联合PBL教学法在神经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张波:行走在神经外科前沿
神经外科昏迷患者两种置胃管方法比较
西南军医(2015年2期)2015-01-22 09:09:50
130例万古霉素临床用药分析
中国药业(2014年17期)2014-05-26 09:07:53
神经外科院内感染的分析
脑脊液流式细胞术在检测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