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红梅 (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宜安镇南鲍庄小学 050200)
德育要从小抓起,从道德修养的过程看,道德判断、道德行为都有一个发展过程,就跟上台阶一样。小学生正处在人生的起步阶段,在此阶段要加强基本的道德品质的培养,注意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后,再逐步提高理性认识,以理论指导道德行为,并为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打下基础,这对他们的一生怎样做人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为把他们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抓住时机开展德育工作是十分有必要的。
具体来说,学校德育工作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在学科教学当中须注重对德育的渗透,这是一项重要的任务。“育人以德”亦是每一名教师肩负的使命,不管从事哪一学科的工作,都应该把学科知识的传授和德育工作二者协调在一起,努力把握住教学中所有可以借助的时机让学生能够受到品德方面的良好影响。课堂当中的每个细节都牵扯着学生的注意力,其在教学环节中不断地产生和消融,通过适当的教学行为,可使学生被教师营设的课堂情境所感染,进而增强了对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应认真思考如何才能把握好德育渗透的有利时机,让学生在每一个教学细节中都能感受到德育的浸润。
为加深学生对德育知识的理解,以及正确地引导他们的行为,我校还在一些传统节日到来时,让学生亲自参加一些相关的德育活动,比如在“母亲节”到来时,让学生回家后都帮助家长做家务活,使他们感受到家长平日的辛劳,这使家庭之中的亲情氛围更加浓厚了。在周末开展“我与家长一起看书”活动,家长与学生分别将自己看书后的体会说出来,通过这种有益的学习交流,来更好地掌握知识。此外还给他们提供实践的机会,引领他们开展一些实践活动,以使他们对所学的德育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增强自己的责任观念。在“我为社会做贡献”活动中,学生来到最脏乱的路面,清扫路面的杂物,给路两旁的花草浇水;有的还来到行人拥挤的街道,维持行人秩序,搀扶老人过马路;许多学生还到敬老院之中帮助老人打扫院落;在天冷的时候,来到贫困山区,捐给那里的孩子御寒的衣物。在“环保日”到各社区宣传环保。这种大范围内的德育,将社会、家庭、学校三方面育人资源联系在了一起,同时打破了以往学校和社会的隔离状态,把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二者有机结合,使二者作为一个整体能够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经过不断发展,大体上形成了以学校教育为主导,以参与相关社会活动为辅助的联合型、一体化的学校——社会合作育人模式,增强了德育效果。
学校应该让学生在学校的日常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相关的熏陶。若要形成良好的校风,一定要先从班集体着手,即打造一个充满活力的班集体。这不仅可让学生愿意融入,而且能够主动为它着想、为它做贡献,并将个人荣辱与之联系在一起,从而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朝气感。充满活力的班集体,需要师生共同经营,使内部成员之间彼此都能达到心理的认同,教师的关心,也就是班集体中老师的关怀是打开学生心门的钥匙,是促进他们向上的动力。所以,教师要在平时对他们多加以关心,包括对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一些细节上的照顾,尽最大努力让集体内的所有学生都能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心”,从而帮助他们取得一个个的进步,并体验到进步所带来的内心愉悦。集体内部学生之间的彼此关心更有助于他们道德观念的增强。教师应多给他们提供一些参加班集体活动的机会,并让他们在活动能够尽力地表现自己。无论他们在活动中表现的程度如何,都会得到老师与其他学生及时的鼓励,这样一来,在每名学生心中都会逐渐产生一种对集体的认同感,也能够主动关心与帮助身边的人,从而在集体内部形成一种成员之间彼此相互关心与帮助的氛围,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下,可以促使他们更加的奋发努力。
形成良好的校风,还离不开学校制定的德育规范,因为通过这类规范可以对学生行为进行指导与约束,从而摈弃不正确的行为习惯。在以往进行德育时,有的学校只是将有关的规范张贴在学校中醒目的地方,认为只要学生看到了,就一定会遵守。可是,他们忽略了德育中“懂不懂”与“执行”的问题。如果学生对其中的内容并没有完全的明白,在执行方面就很可能存在障碍,这就使得规范变得流于形式。所以,德育规范的制定要符合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要具有实用价值,如《课堂行为要求》等,而且要对学生讲解规范的内容,让学生对德育规范的内容能够真正地理解,根据规范的内容对照自己的行为找出差距,从而改正不足,发扬优点,并经由举办相关的活动来加深学生对规范的认识。
总之,学生的道德品质是从无到有,从外部调节到内心自觉,从低级到高级逐步发展起来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效地开展小学生德育工作在小学生的道德品质发展上具有重要意义。但学校德育工作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挑战,我们一定要想方设法把这项工作做好。
[1]范锦飘.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小学德育管理的现状与对策[D].广州大学,2012.
[2]苏艳花.萨拉齐第二中学德育管理实效性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3]陈宗庆.小学德育主题活动系列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
[4]陶西平.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兼评《尊重·基础道德教育研究》[J].北京教育,2000(3).
[5]芮火才.追求真实的德育——提高学校德育管理实效的思考与实践[J].江苏教育,2001(14).
[6]叶素梅,赵宝臣.关于德育内容体系的思考[J].辽宁教育,2001(3).
[7]陈永秀.学校德育工作的困境与出路[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