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大学生心理韧性研究

2015-08-07 02:10:53吕俊燕孙旸
亚太教育 2015年22期
关键词:心理韧性积极心理逆境

文/吕俊燕 孙旸

摘 要:本文以高职大学生特殊群体为研究对象,分析高职大学生心理韧性呈现的特点,对大学生心理韧性影响因素进行相关探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验模式和突破学业不良、经济困难等逆境带来的不良影响提出相关建议,改进了高职大学生心理韧性培养的方法。

关键词:心理韧性;积极心理;心理健康教育体验;逆境

高职大学生心理韧性研究

文/吕俊燕孙旸

摘要:本文以高职大学生特殊群体为研究对象,分析高职大学生心理韧性呈现的特点,对大学生心理韧性影响因素进行相关探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验模式和突破学业不良、经济困难等逆境带来的不良影响提出相关建议,改进了高职大学生心理韧性培养的方法。

关键词:心理韧性;积极心理;心理健康教育体验;逆境

作者简介:吕俊燕(1982-),女,山西忻州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软件测试、数据库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与教学工作。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码:A

文章编号:号:2095-9214(2015)08-0248-01

心理韧性指人的心理功能及其发展并未受到严重压力/逆境的损伤性影响的心理发展现象,国内外关于心理韧性的研究已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1-3]。但是高职大学生作为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国家培养目标、学制、教学模式的差异,以及社会、家庭、高校等外在环境影响,其心理韧性表现具有其特殊性和多样性,这方面的研究尚未成熟,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以高职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新时期大学生心理韧性的特点、积极诱导的方法,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验模式和突破学业不良、经济困难等逆境带来的不良影响提出相关建议。

一、高职大学生心理韧性测试

本文以南京城市职业学院为例开展了心理韧性调查,分析了新世纪高职大学生的心理韧性情况。调查结果表明,来自城市和是独生子女的大学生的心理韧性分别略低于来自农村和非独生子女的大学生,但来自城市的大学生的乐观维度相对较高。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的心理韧性存在较大差异,表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大二的学生的坚韧和乐观维度略高于大一学生,但二者远高于大三学生。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体验模式

高职教育与普通本科面对的大学生存在个性差异,二者的生源特点、培养目标不同,高职学生从入学时的期待心理,到正视大学生活、学习、恋爱和工作,出现对未来发展迷茫心理,临近毕业来自学校、家庭、社会的影响,对就业压力、生活压力、工作压力和寻找异性的压力接踵而至,出现了焦急心理和失落心理。

从积极心理学出发,南京城市职业学院确定了学生心理韧性培养和健康教育总体目标,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差异,采用由简单到复杂、由理论指导到实践操作的递进式培养方式。大一重点培养学生的优势心理和积极情绪,并确立正确的人际关系;大二深化上述的内容,并增加面对创伤积极应对体验;大三主要内容为对创伤积极应对体验和对自我能力积极评价。这种递进式培养方式让学生分阶段取得成效,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不断增加的挑战与压力。建立学生心理韧性和心理健康个人数据库,根据心理韧性警戒值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和咨询,让学生重新找到正确的方向。

三、学业不良大学生心理韧性培养

大学生学业不良一般被视为学业成就未达到专业学习的基本要求,可以归结为学习主动性不强、学习能力低下、学习技巧不足等方面。综合各种影响因素和高职大学生自身特点,提出了如下提升学业不良学生的心理韧性的方法和思路。

1.培养战胜困难、走出学业困境的决心,保持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以身边优秀学生为参照,积极体验学习过程,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完成课后作业,对自己取得进步加以肯定。

2.乐于接受并积极寻求社会人际的支持,家庭、同学、社会对学生提供的支持是大学生能够取得优良学习的一个重要保障。高校教师提高授课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尤为重要,以学生为本,实行启发式教学,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面,激发学生动手能力和主动学习的潜力。

3.建立健全学业不良学生心理韧性良性成长的环境,通过制定相关教育管理措施,开展相关专题讲座和讨论,进行榜样宣传。同时完善大学生听课、考勤、评价和学业预警体系,及时督促学生跟上进度,避免在后期产生过大心理压力,造成心理创伤。

四、经济困难大学生心理韧性培养

如何保障经济困难的大学能够顺利完成学业是整个社会共同关心的热点问题,这方面的研究比较全面[4,5],但对经济困难与大学生心理韧性间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往往有失偏颇。通常经济困难大学生除了承受巨大经济压力,也承受着由经济困难带来的心理压力,面对困难采取消极态度,心理韧性较低。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如果能够认识到经济困难是一种磨练,克服经济困难是战胜困难,提高心理韧性的重要标志,将对其优势情绪和心理韧性有积极的影响。除了学生自身的努力,学校、政府机构和社会团体需要拿出切实的努力来帮助这部分大学生,满足其正常的生活需要,同时以奖学金的形式激励经济困难的大学生。经济困难大学生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学会安排自己的生活、合理管理实践,并能够热心帮助他人,也为其它经济困难的学生树立榜样。当然经济困难的消极影响也不容忽视,需要教师、学校和社会给予相应的引导教育,鼓励其与同学和家庭成员的沟通联系,获得爱和家庭归属感。

五、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高校、家庭对大学生的期望和评价指标不断发生变化,新时期高职大学生心理韧性呈现了新的特点,提高高职大学生心理韧性和心理健康水平对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和个人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单位:南京城市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于肖楠,张建新.韧性(resilience)——在压力下复原和成长的心理机制.心理科学进展.2005,13(5):658-665.

李海垒,张文新.心理韧性研究综述.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03):149-152.

马伟娜,桑标,洪灵敏.心理弹性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述评.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

陈志远.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心理韧性发展机制探索——基于广东省高校的研究.高教探索.2013(1):140-143.

徐丽.贫困大学生心理韧性研究——以海南省贫困大学生为例.科协论坛(下半月).2013(06):108-109.

猜你喜欢
心理韧性积极心理逆境
超越逆境
做人与处世(2022年6期)2022-05-26 10:26:35
How adversity makes you stronger逆境如何让你更强大
中国留守儿童研究趋势述评
卷宗(2016年10期)2017-01-21 02:36:16
弱化权势,和谐共生
文理导航(2016年32期)2016-12-19 21:44:55
通过体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耐挫力的策略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91期)2016-12-08 22:16:11
从美育角度如何促进高职生积极心理发展的内容研究
青年时代(2016年27期)2016-12-08 07:29:34
高职贫困生的心理韧性研究及其培养策略
东方教育(2016年17期)2016-11-23 09:31:21
高危学生心理韧性研究
求知导刊(2016年25期)2016-10-17 00:05:42
知恩于心,感恩于行
积极心理团体辅导促进新生心理健康的干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