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岳田
摘 要:在时代的发展中,大众艺术的社会作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艺术环境与从业者职业道德素质却现状堪忧。高校是培养高职业道德素质艺术从业者的主阵地,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本文对艺术类高校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艺术类;职业道德素质;培养途径
艺术类高校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途径研究
文/岳田
摘要:在时代的发展中,大众艺术的社会作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艺术环境与从业者职业道德素质却现状堪忧。高校是培养高职业道德素质艺术从业者的主阵地,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本文对艺术类高校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艺术类;职业道德素质;培养途径
作者简介:岳田(1987-),女,汉,中央戏剧学院,研究方向:艺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码:A
文章编号:号:2095-9214(2015)08-0244-01
职业道德素质反映了某个职业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职业道德。当前,社会对大学生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家庭与社会都开始关注与重视高校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艺术类高校学生是大学生的组成部分之一,其职业道德素质与其他大学生相比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对艺术类高校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培养途径进行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艺术类高校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现状
本文以某大学音乐学院学生为调查对象,包括在校生与部分已经参加工作的毕业生,问卷发放数量为400份,回收有效问卷为380份,问卷有效率为95%。经过调查可知,艺术类高校学生职业道德素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职业道德素质的认知存在误区
在调查过程中,有超过65%的艺术类高校学生认为职业道德素质对个人就业与发展存在着重要的影响,但是43%的学生却未能认识到职业道德素质的重要作用。通过调查可知,虽然大部分的艺术类高校学生已经认识到了职业道德素质的重要性,但是有69%的学生在实际培养的过程中缺乏努力,80%以上的学生往往更加重视专业技能学习而忽视职业道德素质培养,对职业道德素质的认知存在误区。
(二)职业追求中存在功利思想
将近50%的艺术类高校学生认为工资与奖金是工作唯一的动力,在个人的利益与职业道德出现相违背的情况时,39%的学生在违背不是特别严重的情况下选择个人利益。艺术类高校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存在着非常严重的功利倾向。此外,学生的职业荣誉感较差,将近40%的学生仅仅是为了工作挣钱而从事本专业职业,而仅有 21%的学生认为从事本专业职业“能发挥自己的才能”以及 17%的学生表示“真心热爱本专业工作”。这种职业认知可能会导致在未来的工作中缺乏积极性。
(三)学生的职业道德态度与行为不吻合
通过调查可知,69%的学生对于伪造材料、违约等行为都持有反对的态度,只有21%的学生认为这种现象很正常,10%的学生认为只要能够换到好工作就无所谓,这表明学生在就业方面持有较为正确的职业道德情感。但是在实际的求职工作中,部分学生却真实地存在这些问题,这也从侧面表明,虽然艺术类高校学生在职业道德态度方面较为积极,但是在行为方面却相对滞后,两者没有实现相互契合。
二、艺术类高校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途径
(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职业价值观指的是学生在进行职业选择过程中所持有的态度与行为,具有较强的目的性与自觉性。在个人对职业目标进行选择、择业动机进行确定的过程中,职业价值观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在艺术类的高校中,学生都非常注重个性的发展与张扬,在这种情况下就相对轻视了纪律、道德等方面的约束作用,学生所具有的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导致学生比较不重视理想、信念等方面的追求,在选择职业的过程中更加重视薪酬、待遇等方面的内容,价值观存在功利趋势。因此,艺术类高校在对学生的职业价值观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要结合艺术类高校学生的特征与职业观念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开展。艺术类高校要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职业道德教育:大一学生应该结合其个性、兴趣等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让学生形成学习的目标与动力;大二、大三学生应该结合相关的专业课程进行职业素养方面的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与职业道德意志;大四学生应该进行就业指导工作,帮助学生进行职业定位与选择。
(二)开展职业道德素质培养的实践活动
艺术类高校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过程中,应该积极借鉴国外的先进德育模式,实现艺术类高校学生德育模式的创新,开展各种职业道德素质培养的实践活动。首先,开展学生素质拓展训练,通过素质拓展活动中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与职业道德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其次,借鉴国外社会德育模式开展活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三)强化职业指导教育中的职业道德素质培养
据一项调查表明,将近50%的企业在招聘的过程中会拒绝应届大学生,主要的原因是应届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吃苦耐劳精神缺乏、以自我为中心等,存在消极怠工、随意辞职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最根本的就是学生缺乏职业道德素质。在艺术类高校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的过程中,要与职业指导课程相结合。
总结:
艺术类的职业所具有的社会意义是非常特殊的,同时对从业者的职业道德也具有非常严格的要求。艺术类高校学生是未来的艺术类职业从业者,这些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却存在较多的问题。本文对艺术类高校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引导学生养成优良的职业品质、引导学生培养道德问题解决能力等四个方面的措施。
(作者单位:中央戏剧学院)
参考文献:
谢玉萍.高等职业教育与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64):21-24.
陈亚.艺术类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现状及对策研究.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03(87):152-153.
钟弦.关于艺术类中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途径的思考.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1(73):108+107.
周达疆.关于艺术类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对策分析.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0,02:8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