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瑞瑞,程云洁
(新疆财经大学 国际经贸学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3)
“中巴经济走廊”视角下新疆与巴基斯坦贸易问题探究
江瑞瑞,程云洁
(新疆财经大学 国际经贸学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3)
“中巴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伟大构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疆作为“中巴经济走廊”中方对巴基斯坦开放的门户,其与巴基斯坦的贸易发展问题更应受到重视和关注。文章试图结合“中巴经济走廊”这一背景,利用规范分析法对当前新疆与巴基斯坦贸易现状进行分析,总结有利因素和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对策和建议。
中巴经济走廊;新疆;巴基斯坦;贸易
中巴两国有着坚实的友谊。但相较于中巴在政治方面的深厚感情,两国在贸易领域的发展却显得比较滞后。为加强中巴之间交通、能源、海洋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加强两国互联互通,促进两国共同发展,2013年5月,李克强总理访问巴基斯坦时提出了建设“中巴经济走廊”的伟大构想[1]。“中巴经济走廊”南起瓜达尔港,北至中国新疆喀什,建成后将是一条包括公路、铁路、油气管道、通信光缆等在内的贸易能源走廊。2015年4月,随着习近平主席访巴,中巴友谊发展迎来热潮期。作为中国向西开放门户的新疆应积极利用地缘优势,抓住建设“中巴经济走廊”这一契机,加强同巴基斯坦的贸易联系。
本文主要采用规范分析法从新疆对巴基斯坦的贸易规模、贸易结构、贸易方式及贸易主体等角度对两个地区的贸易现状进行分析。
1.1 贸易规模分析
表1反映了新疆与巴基斯坦的贸易规模。总体来看,新疆与巴基斯坦的进出口总额及新疆对巴基斯坦的出口总额呈波浪式发展,而巴基斯坦对新疆的出口总额则比较平稳,并且巴基斯坦在与新疆的贸易中一直处于逆差地位,以下做具体分析。
2005年,双方贸易额为34275万美元。由于中巴自贸区的建立,2006年——2007年,双边贸易额有了较明显增长。2007年,双边贸易额为41409万美元。2008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双边贸易额开始下滑。2010年,新疆与巴基斯坦的贸易额仅为12728万美元。2011年,受巴基斯坦灾后重建急需大量物资的影响,新疆与巴基斯坦货物贸易额猛增至38202万美元。2012年,由于受到巴基斯坦国内以及国际多重因素冲击,新疆与巴基斯坦贸易额大幅度下降。2013年,“中巴经济走廊”构想提出后,给新疆与巴基斯坦的贸易带来积极影响,双边贸易额开始成上升态势。
如图1所示,新疆在双边贸易中一直处于顺差地位,而巴基斯坦则一直处于逆差地位。2008年金融危机以前,双边贸易额达到4亿多美元。虽然期间有所波动,但总体来看,双边贸易额呈持续增长的态势。2008年——2010年,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巴基斯坦的贸易逆差有很大程度回落; 2011年,由于特大洪灾后巴基斯坦对重建物资的急需,对新疆的贸易逆差又大幅度增长;从2012年起,由于巴国经济的好转及巴基斯坦国内和国际多重因素冲击,该国贸易逆差有很大程度的改善。2013年,“中巴经济走廊”构想提出后,该国贸易逆差有所上升。
由图2可以清晰地看出,新疆对巴基斯坦的进出口总额一直占其总进出口总额的极小部分,即使在占比最高的2003年,也不过在5.351%。一直以中亚五国为重心开展对外贸易的政策,在“中巴经济走廊”进入实质性发展阶段而言,需要有所转变。
1.2 贸易结构分析
表2 2014年新疆对巴主要进出口商品结构表
从表2可以看出,纱线和机电产品是新疆对巴基斯坦的主要出口商品,农产品则是新疆对巴基斯坦的主要进口产品。2014年,新疆对巴基斯坦的纱线出口额为7亿元,机电产品出口额4.6亿元,鞋类制品出口额1.5亿元,服装出口额1.4亿元,分别占同期对巴出口总额的 39.1%、25.7%、8.8%、7.9%。同期,新疆自巴基斯坦进口农产品为0.98亿元,占同期新疆口岸自巴基斯坦进口总额的57%。新疆对巴基斯坦出口以半成品、轻工商品和机电产品为主,从巴基斯坦进口的则是农产品这类初级产品,双方贸易互补性较强。但是纱线这类半成品的出口占了总出口额的半壁江山,而进口的农产品占比达总进口额的80%以上,说明新疆对巴基斯坦的贸易结构有畸化现象,整体贸易结构不合理,有待调整提高。
1.3 贸易方式分析
新疆与巴基斯坦开展贸易合作主要以一般贸易和边境小额贸易的贸易方式为主。据乌鲁木齐海关资料统计显示,2012年全年一般贸易和边境小额贸易的进出口额占新巴总进出口额的85.2%,其中,一般贸易占比为57.1%,边境小额贸易占比为28.1%。2013年1月至11月,一般贸易和边境小额贸易占比达同期总进出口额的94.6%,其中一般贸易占比为50.6%,边境小额贸易占比44%。2014年1月至11月,其占比更高达同期总进出口额的94.9%。在新疆与巴基斯坦的贸易中,一般贸易占据半壁江山,它与边境小额贸易一起构成新疆与巴基斯坦的绝对主体贸易方式。
1.4 贸易主体分析
由图3可知,新巴贸易中民营企业是主力军,国有企业参与度比民营企业低。据乌鲁木齐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民营企业对巴基斯坦进出口贸易额为 2亿美元,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65.2%;国有企业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33.3%。到2013年,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分别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78.3%、19%。截至2014年,民营企业对巴基斯坦进出口占同期进出口总额的68.5%,而国有企业对巴基斯坦进出口占同期进出口总额的19.1%。综上所述,民营企业参与新巴贸易程度一直较高;而国有企业的参与度则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
新疆开展与巴基斯坦的贸易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本文从政策、经济互补性、交通、地缘和人文优势等方面进行分析。
2.1 政策优势
2010年,新疆喀什成立了喀什经济特区并于2014年9月建立了喀什综合保税区。喀什经济特区的建立使得喀什在产业、税收、金融、土地、外贸等方面享受特殊的扶持政策,喀什综合保税区的建立则使新疆当地企业销往巴基斯坦等南亚国家的商品享受到更优惠的政府补贴。结合“中巴经济走廊”建设这难得机遇,喀什经济特区和喀什综合保税区的政策优势将使喀什甚至整个新疆地区在开展对巴基斯坦贸易中享受更多的政策优惠。
2.2 经济互补性优势
新疆与巴基斯坦在经济上存在较强的互补性。新疆对巴基斯坦的农产品进口有较大的市场和需求潜力,巴基斯坦对新疆的纱线、机电产品需求量及潜力也很大。此外,巴基斯坦的矿产资源和农产品较为丰富,棉花是其重要出口商品。经济上较强的互补性也是双方开展贸易合作的一大优势。
2.3 交通优势
2015年4月20日,中巴两国铁道部签署了《关于开展1号铁路干线(ML1)升级和哈维连陆港建设联合可行性研究的框架协议》。该协议旨在对巴基斯坦1号铁路干线进行升级,即由哈维连站经红其拉甫连接喀什铁路,哈维连拟建陆港,主要办理集装箱业务。[2]中巴铁路的建设等同于开通了新疆喀什到巴基斯坦的贸易“直通车”。相较于中国国内其他与巴基斯坦相邻的省份而言,新疆在交通上的优势不言而喻。
2.4 地缘和人文优势
新疆的喀什地区是中国在陆路上唯一与巴基斯坦接壤的地区,“中巴经济走廊”的一端就在喀什。“中巴经济走廊”建成后,新疆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将更为突出。伊斯兰教是巴基斯坦的主要宗教,这与新疆少数民族的宗教文化信仰是趋于一致的。宗教信仰上的认同感也是新疆对巴基斯坦开展贸易合作的一大优势,同时也是开拓其他阿拉伯国家市场的一个助力。
新疆对巴基斯坦发展贸易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也存在不可回避的问题。通过对新巴贸易现状的分析,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3.1 新巴贸易规模过小且巴基斯坦贸易逆差问题突出
相较于两国政治上的密切关系,新巴在贸易领域的合作较为冷淡。这首先体现在新巴贸易规模过小,巴基斯坦的进出口总额从侧面反映出它并非新疆在贸易合作领域的重要伙伴。随着“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新疆对巴基斯坦的出口会更加便利,但是由于双方经济发展上的实力悬殊,巴基斯坦贸易逆差问题可能会进一步放大,进而引起贸易纠纷。
3.2 贸易结构不合理,进出口商品种类少
在新疆对巴基斯坦出口商品中,纱线的比重过大,远大于轻工商品中的制成品如服装、鞋类的比重。这折射出新疆在对巴基斯坦的出口中,出口商品内部结构不合理,行业间发展不均衡,重工业的发展相较于轻工业而言比较缓慢。新疆从巴基斯坦进口商品中农产品占比80%以上,双方进行贸易的产品种类少且过于集中,凸显出新巴贸易合作中存在领域过于狭窄,合作层次仍很低。
3.3 贸易方式简单,贸易主体过于单一
新巴贸易方式仅局限在一般贸易和边境小额贸易上,这两种贸易方式的比重过大致使其他能够为双方带来贸易利益的贸易方式如加工贸易、补偿贸易等发展困难重重。在对巴基斯坦的贸易中,国有企业在资金、技术支持及政策平台上都比民营企业占优势,但远低于民营企业的占比,说明新疆本地国有企业对巴基斯坦市场前景不太看好,同时政府在政策引导上也不够重视,这也折射出以中亚地区为贸易合作重心的贸易理念仍占主导地位。[3]
4.1 政府及时发布巴方的优惠政策,鼓励优势企业在巴直接投资
新疆政府应密切与巴基斯坦的联系,及时发布对来巴投资的企业给予的优惠政策,为新疆本土企业在巴基斯坦寻找新商机提供帮助。新疆本土企业在巴基斯坦直接投资,能在实现自身贸易利益的同时带动巴基斯坦的就业、技术及经济的发展,这不失为一个共赢之举。
4.2 加强红旗拉甫口岸及喀什经济特区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对红其拉甫口岸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以仓储、货站的建设为重点推动对象。同时,随着“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红其拉甫口岸及喀什综合保税区的通关便利化问题也应提上日程。这样,通过优化通关环境,缩短通关过程,也能对新疆与巴基斯坦的贸易合作提供良好的环境。
4.3 升级对巴贸易结构,努力缩减巴方贸易逆差
加大对重工业的投入,促进重轻工业产业升级,进而引导企业加大机电设备的出口,制定相关政策提高轻工业中制成品的比重,升级对巴贸易结构,促进企业发展。同时,企业增加对巴基斯坦国内的优势产品如棉花和农产品的进口,不仅能满足新疆地区及东中部地区对相关产品的需要,也有利于贸易逆差的缩小,减少未来不必要的贸易纠纷。
4.4 企业应认真研究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中出台的相关优惠政策
借助对来巴投资的电力和纺织行业给予的政策优惠,新疆相关企业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抓住机遇,成为在巴投资的领潮者。同时,随着新疆与巴基斯坦贸易的深入发展及巴基斯坦本国经济的发展,最终占据巴基斯坦市场的只会是物优价廉的产品。鉴于此,新疆当地企业应未雨绸缪,加大产品的研发力度,以质取胜,以求在与国内其他企业竞争时脱颖而出。此外,新疆当地企业一方面应积极在巴基斯坦寻找新的发展机遇,而不是坐等政府的优惠政策和引导;另一方面,应积极制定行业规范等,防止某一领域一拥而上,引起新疆当地企业在对巴基斯坦的贸易中恶性竞争。
[1]牛彪.中巴经济走廊探析[J].改革与开放,2014 (7):38—39.
[2]王恩丰.中巴铁路加速“一带一路”战略发展[N/ OL].[2015—04—29].http://www.chnrailway.com/ html/20150429/967853.shtm l.
[3]李钦.提升新疆与中亚五国贸易发展水平策略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 (3):26—27.
(责任编辑:文涵)
The China-Pakistan Economic Corridor is themost important partof the greatest idea of the"One Belt and One Road"project.As a significant open-development gateway of China to Pakistan in the plan,the trade development between Xinjiang and Pakistan deservesmore attention and concern.This paper attempts to combine the context of The China-Pakistan Economic Corridor,using themethod of normative analysis,and analyzes the current trade status between Xinjiang and Pakistan.And then it analyzes the favorable factors of Xinjiang and problems it faces.Finally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The China-Pakistan Economic Corridor;Xinjiang;Pakistan;trade
F752.7
A
1672—9536(2015)01—0022—04
2015—06—08
2014—2016年国家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与巴基斯坦互联互通建设问题研究”(14BGJ022);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新疆项目(12XJJA79000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新疆)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课题“中巴经济走廊建设背景下喀什外向型经济模式研究”(050115C04)
江瑞瑞(1989—),女,安徽阜阳人,新疆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新疆外经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