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学波
摘要:新课程改革是对传统应试教育的彻底改变,其中非常倡导实施情感教育,这样有助于良好教学氛围的建立,可以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也能在合作交流中高效的学习,对于教学效率的提升很有帮助。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情感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联系生活实际,还要开展各种实践活动,从而真正让学生的情感受到触动,实现教学有效性的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语文;情感教育;意义;策略
引言
随着新课改在我国的实施,教育工作的重点越来越倾向于素质教育,其中语文教学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和良好的品质都有着直接的影响。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注重实施情感教育,这样能够满足学生对知识及情感上的双方面需求,从而全面增强教学效果,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
一、初中语文情感教育的重要意义
依据新课程理念的指导,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要始终坚持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培养未来德才兼备的可用之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情感上影响良好的教学环境,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情感教育是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
新课标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这样的三维目标,只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让他们在学习中逐渐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才能真正发挥出教书育人的作用[1]。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再进行单方面的灌输式教育,需要在加强师生互动交流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情感,要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作为核心目标。
(二)情感教育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在情感教育过程中,充分结合学生的心理状态,深入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与文本产生情感共鸣,有助于陶冶情操,实现身心健康发展。语文这门学科有着很强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征,不但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及运用方面的能力,同时还对学生的思想品质塑造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情感教育就是关注学生的内心,使其建立积极健康的态度。
二、新课改下初中语文实施情感教学的策略
(一)重视多媒体教学,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法是新课程背景下一种新型教学方法,通过构建相应的教学情境,师生之间能够充分的互动沟通,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会更为深刻,也就会在情感上受到触动。当前最常用的情境创设方式就是多媒体教学,以往教师就是口述讲解文章,学生学习起来感觉很枯燥乏味,既不能很好的理解和运用知识,也无法获得情感上的激发,而多媒体技术具有图片、视频、音乐等多种表现形式,在这样形象立体的场景中,学生们的注意力被深深的吸引,对于文本中作者描述的故事或场景会有更为直观的认识,对于所表达的情感也有更深刻的感受[2]。例如在教学长春版初中语文《黄河颂》的教学中,这首诗歌主要表达了作者对黄河的热爱之情,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一段黄河奔腾景象的视频,并配上《保卫黄河》这样的背景音乐,让学生的思绪回到抗日战争那个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的年代,此时学生们在视频及音乐的观看中,内心的情感一定会受到强烈刺激,深刻认识到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中华民族在黄河中汲取了抵抗侵略者的勇气、信心和力量,再次诵读课文中光未然的这首诗歌,一定会满怀激情,直抒胸臆。
(二)联系实际生活,触动学生心灵
文学作品的创作都是源于实际生活的,只有在生活中有着更深的情感体验,学会思考和感悟生活,才能创作出饱含真挚情感的优秀作品。初中语文教材中选入的课文,很多都是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挖掘文本中的生活元素,从而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这样学生在阅读和分析文本的过程中,才更可能心灵受到触动,情感上得到良好的熏陶[3]。例如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时,作者鲁迅叙述了童年快乐生活的一些故事,这些故事给作者留下的印象最深,充满了感情回忆,比如对于雪地捕鸟的动作描写细致入微,栩栩如生地画面展现到了学生的脑海中。然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回想一下自己的童年都哪有深刻的记忆,与同学们分享自己以前的快乐时光,这些生活中的点滴瞬间都会让学生们的情感深受触动,这样就会对于文章中的情感有个更为深刻的体验,觉得要珍惜现在的生活,不断努力学习。
(三)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培养语文核心素养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不仅要掌握其中的基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语言组织、表达、阅读及写作能力,再就是情感方面的培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课堂上的课文讲解难以真正讓学生得到全面的情感触动,还应该注重生活实践的体验,开展形式丰富的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培养,而且还能考察学生获取及运用知识的能力,锻炼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进而学生的情感会得到更多地体会,对于文本的感悟更为深刻,语文核心素养得以发展[4]。例如在教学《一个价值一千亿元的名字》内容时,这篇课文是一种人物访谈的形式,通过对“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人物访谈,体现了其安贫乐道、刻苦执着、甘于奉献的精神。在学习完课文后,教师为学生布置作业回家采访自己的父母亲人,重点突出被采访者的事迹,最后整理出采访录。学生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就会对人物访谈这一形式有个更为深刻的认识,并且在采访父母的过程中,也一定会感受到父母的工作辛苦和对自己无私的关爱,内心为之感动,深知应该孝敬父母。
结语
总之,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要注重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运用,始终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在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得到发展,真正实现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赵方圆.初中语文情感教育之我见[J].成功(教育版),2013(23):68
[2]潘海生.让情感滋润心田——初中语文情感教育与学生情感培养[J].考试周刊,2013(11):45
[3]赵成明.浅谈探析初中语文情感教育[J].未来英才,2014(03):134-135
[4]徐勤科.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应用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4(08):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