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晓东
摘要:兴趣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日益受到重视,本文结合实际的教学案例,分析了当前兴趣小组合作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兴趣小组;合作学习;数学
一、当前数学兴趣小组合作学习的常见问题
(一)兴趣小组概念的认知偏差
部分教育工作者认为,数学兴趣小组应该是鼓励对数学有兴趣的学生,积极参与的小组活动。实际上,这是一种对兴趣小组概念定义的误解。兴趣小组应该是所有的学生,包括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和待激发兴趣的学生都应该积极参与的一种小组活动。有兴趣有一定基础的学生,通过兴趣小组进行合作学习,进一步深化自己的认识,探索数学的奥妙,获得对于数学学习更深刻的理解。待激发兴趣的学生,通过榜样的示范作用,观察学习与及环境的熏陶等,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将数学课程的教学紧密地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让学生明白数学课程的实用性,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分组缺乏科学依据
實施兴趣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分组是一项最先需要落实的工作,往往决定着兴趣小组能否切实达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数学课程的学习进程效果的作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的分组往往过于随意,缺乏科学性。比如,按照座位排列顺序分组,这是一种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最常见的分组方式。这样的分组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差异,个性特点,无法达到发挥优势,实现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教育目的。
(三)缺乏有效的指导,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部分教师只是把小组学习看做是一种形式,没有真正理解兴趣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和效用。只是简单地布置任务,问题的设置,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没有切实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育的潜在水平之间的差距,无法起到启发学生主动思考,调动学习兴趣的作用。交流讨论环节,缺乏对合作学习的过程和进度进行有效的监控,对学生的数学兴趣小组合作进程中遇到的问题,缺乏及时有效的指导,认为让学生自由讨论就是合作学习。导致很多情况下,表面课堂气氛热闹,实际上学生是处于一种自己学习的状态。在某些情况下,小组合作学习指导不恰当,极易变成教师和学优生的对话,后进学生无法充分进行独立思考,课堂参与度不高,陷入被动学习,惰性学习的怪圈,进而影响兴趣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影响素质教育的实施
二、有效利用兴趣小组进行合作学习的几点建议
(一)利用生动的数学背景知识激发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小组活动过程中,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是认知内驱力的来源,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增进学习的效果,有重要的作用。
如中国乃至世界都享有盛誉的数学家天文学家祖冲之,《周髀算经》上提及,圆周长是直径的3倍。祖冲之为了验证这个概率,清早起床,拦住过往的马车要求量轮子的圆周长。经过多次反复测量,他一直对这个古书上的定义,心存质疑,直到他40多岁才解开,这个谜题。现在我们都知道,圆周长和直径的比率用π来表示。祖冲之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数字的人。
如毕达哥拉斯对勾股定理进行演绎的故事,在一次参加政要会议的晚宴上,由于大餐迟迟不上桌,宾客们怨声载道,这位数学家却凝视着地面上华丽的瓷砖,一块瓷砖的对角线AB为边,画了一个正方形,他发现这个正方形的面积等于两块瓷砖的面积之和,进而一步进行演绎,从而提出假设,任何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的平方等于其余两边平方之和。整个晚宴的时间,这位伟大的数学家都在凝视着地上的瓷砖中度过。
(二)设置悬念,启发学生主动思考
任何学习形式,最终的目的是要激发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的欲望,离开了学生的主动探索,兴趣小组合作学习无法实现最终的教育目标。通过设置有信息差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激起学生的“疑”。
如将钻石从上到下码成三角形的形状。第一排1颗,第二排2颗,依次每排增加1颗钻石,计算下列题目
1+2+3+4+5=?
1+2+3+4+5+6=?
1+2+3+4+5+6+7=?
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对一系列的问题进行思考,验证,对比分析,进而允许学生大胆猜想,提出假设。配合PPT的形式,呈现出钻石分布的三角形图。通过点阵的方式,直观地呈现给学生。鼓励学生推算出1+2+3+4+······+20=210。此后,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推及一般情况1+2+3+4+······+n=n(n+1)/2
(三)选择贴近学生生活,贴近课堂教学的内容
学生的学习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但是间接经验的教学,应该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基础。兴趣小组的活动任务应该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或者经历出发,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另外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如学习几何图形,教师可以这样启发学生,你们是否注意过自行车的轮子呢?为什么自行车的轮子是圆形的?假如变成长方形的或者正方形的或者椭圆形的,能否顺利骑行呢?通过联系实际生活的例子,让学生感知到几何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从而产生兴趣,加深对枯燥乏味的知识的理解。
学生的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获得基本的知识和基本的技能,兴趣小组合作的学习,最终目的要落实到提升学生的“双基”上面。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也不是为了兴趣而活动。实际教学工作中,需要重视活动内容贴近课堂教学。如学生中数学课堂中,学会了解答基本的四则运算之后,兴趣小组的活动可以是解答联系生活有趣的应用题。将知识的学习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学兴趣小组合作学习,对于提高学生对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形成勤于思考,乐于探究的学习精神有重要的意义。实际教育工作中,教师应当妥善处理可能面临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推动小组兴趣合作学习的进展。
参考文献:
[1]刘晋彦.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与实践[J].学周刊,2014,14:106
[2]肖卫华.初中数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3,1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