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集体备课的意义

2015-08-06 11:18明成会
魅力中国 2015年33期
关键词:教案研讨集体

明成会

摘要:关于语文集体备课的必要性、重要性似乎已经不需要论证和强调,但我们遗憾地发现,集体备课的低效和流于形式,已成为制约当前语文教学质量的瓶颈。

关键词:语文;集体备课

一、高中语文集体备课存在的问题

(一)准备仓促,走过场、粗疏浮浅

许多主备教师(教学预案的撰写者)事到临头才匆匆赶写教案,以致在集体备课正式开始前才把刚从学校文印室拿来的教学预案匆匆发给同行,有的同行甚至在发下来时才知道本次的备课内容。

(二)教案设计混乱无序,内容缺乏原创

作为集体备课载体的教案,其格式不能体现集体备课的特点和要求,甚至没有留下足够的空白让教师进行二次备课,以致教师只能把一些讨论内容和自己对文本的思考随意零散地写在边边角角,显得零散无序,混乱无章。

有的直接从网上下载别人的教案,有的七拼八凑抄写教参、教辅资料;大多则是知识框架的罗列,时代背景、文章结构、写作特色的静态抄录,或者干脆就是语文习题集。

(三)检查重量不重质、重形式轻内容

无论校内还是校外教学督查往往只是检查语文教案的数量、详略、字数多寡甚至书写情况。为应付检查,“剪刀加浆糊”、“复制和粘贴”,这些语文教案的制作方法已是校园内公开的秘密和无奈的风景。

二、高中语文集体备课的超越

(一)立足语文学科特点和集体备课内涵

1.突出课标要求,细化任务分解

语文课程已由“文本课程”向“体验课程”转变,不论教师还是学生,都成为了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了课程的主体和创造者。语文学习过程则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所进行的一种建构性的言语实践活动。语文集体备课应该把重点放在挖掘文本语言能力训练点、研讨如何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上,应当把工夫花在探究体味、调查访问、资料收集、交流讨论、反思创作等多样化语文实践活动的设计上。

语文学科的开放性、生活性决定语文集体备课绝不只是单纯的书面教案准备,还要尽量搜集生活中对语文教学有帮助的材料作为备课和教学的素材。语文集体备课要联系生活,关注政经热点、媒体舆情、文化潮流,搜集开发以作课程资源,在集体备课时分享交流。这些重要而丰富的备课内容,只有通过高质量、精细化、集思廣益的集体备课才能实现,尤其需要集体的智慧碰撞、协作分享,靠教师个体的单打独斗、死揪蛮干无法适应语文教学的需要。 因此,语文集体备课过程的任务必须根据备课组成员的专长进行细化分工。除主备人之外,还要根据研讨内容和活动环节的设计安排发言人,一次至少要确定三个人对同一课题从不同角度进行内容分解、任务准备。只有多方向度、多层次地完成任务和“挑起”话题,才能激发大家踊跃参与、自由发言,形成讨论甚至争论的气氛。

2.团队彼此开放,研讨教学真问题

教学目标不明和教学策略随意是当前语文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这是由于个人视角带来的教学目标上的摇摆和文本解读上的偏颇所致。而在彼此开放的教师团队中,集体备课能最大限度地纠正这一现象。语文集体备课要从教学目标制定得是否准确、教学策略是否能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语文教学活动设计能否完成教学内容等方面入手进行集中研讨。诸如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确立以及如何突破,教学过程、教学活动的安排和实施,课堂上会出现什么样的细节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才是有价值的教学真问题,也是教师最感困惑或仅凭个人力量难以解决的问题。如果集体备课能以彼此开放的心态对这些教学真问题进行充分、有效的研讨,备课团队的每一位成员都将是受益者,青年教师的成长也将更为迅速。

(二)建立规范完整的集体备课制度和流程

1.规范教案格式和记录方式

根据每位语文教师的个性爱好、学养情趣确定主备的文本类型,进行合理分工。主备人至少要提前一天独立完成教学预案的编写并发到每一位备课组成员手中,以便有充分的时间消化解读。根据语文教学特点,在教学预案的右侧统一留下占页面不少于三分之一的空白,以作二次备课留白补充之用。语文学科的审美性、多义性决定集体备课最应该是一个见仁见智、热烈讨论的过程,此过程理应全息地呈现于教研组活动记录中。它是一个连贯的系统流程,不仅应该有前期准备情况的记录,还应该有集体研讨内容的实录(这当然是最核心的部分);不仅应该有对观摩课课堂重点场景的“切片化验”、随堂诊断,更应该有议课时各抒己见的真实记载。建议把观课议课笔记和集体备课活动记录合二为一,人手一份。这样既便于议课时比对观照,也便于集体备课活动过程让人人都参与记录,形成参照,互相印证,提高参与度。

2.完善优化集体备课全流程

在二次备课的基础上,由主备人上观摩课并进行即时的集体评议和纠偏,是语文集体备课的题中之义。要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和课堂状态作为观课议课的焦点,通过学生对语言的学习、实践、体悟来映射和观察教师的教学活动。在教学目标得到明确的前提下,要重点研讨教学策略在多大程度上落实了教学目标。有条件的可以对观摩课进行摄像,通过录像回放的形式对有代表性的课堂场景和细节进行“切片化验”式的随堂诊断,以研讨和反思加以完善。

(三)注重科学管理和文化引领

1.教学督查突出质量和过程

要重点督查教案是否体现了集体备课的特点和要求,集体备课活动过程记录是否体现了集体智慧的凝结分享,是否与教案吻合,并据此评价教师在集体备课活动中的表现和贡献。同时,教学督查应该真正突出常态化、动态化、过程化的指导和引领,而不是固定时间的运动式、突击性、形式化的“检查评比”。

2.营造健康的“集体备课文化”

以备课组为单位,以文本解读为基础,以集体备课为形式,以对话为工具,建立语文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和健康的“集体备课文化”,不仅是学校业务学习的需要,更是基于教师自身发展与成长的愿望。“文本解读能力是语文教师的核心竞争力。”[1]语文集体备课中,不同教师之间就文本阅读交流、情感体验,并一起琢磨如何在课堂上与学生共同感受、体验互动,这不仅是获得合适的教学方法的过程,也是不断反思摸索、突破自我的过程,更是建立具有共同文化背景的专业共同体的过程。以集体备课的形式在专业共同体中学会对话,学会质疑、研讨、商榷甚至“叫板”,把互动、辩驳、分享的习惯持续带到教学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形成健康的“集体备课文化”,不仅能发挥可持续的集体备课效益,还可以促进每个人的专业成长。

总之,只要真正树立质量意识、实效意识,无论是从教师个人专业成长还是学校管理需要,我们坚信:对于学校而言,再也没有比集体备课的时间能得到绝对保证更重要的事了。真正建立一种专业成长共同体制度和文化,情况就有可能改观。

猜你喜欢
教案研讨集体
《触摸春天》教案
《立定跳远》教案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Does a kangaroo have a mother, too教案
5.4.1认识分式方程 教案
“网络研讨”实现教师多元发展
警犬集体过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