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模式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2015-08-06 11:18彭伟
魅力中国 2015年33期
关键词:问题导学教学研究小学数学

彭伟

摘要:所谓的“问题导学”,顾名思义就是指,教师在开展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设置一些有挑战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解决,并在这其中,促使其获取技能、形成能力、养成习惯、健康成长、陶冶情操等,以获取到更加全面的发展。对此,小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将这一方法引入进来,从而更好的推动教学开展,使培育目标得以达成。

关键词:问题导学;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前言:由于数学知识具有着较强的抽象性及紧密性,与小学生现阶段的思维及身心特点严重不符,以导致其在开展学习活动的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使得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等得以降低。基于此,为了更好的改善这一现状,教师在实施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将“问题导学”这一形式引入进来,以借助于此来激励学生,以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促使数学教学得以有效、有序的实施下去。

一、“问题导学”的概述

所谓的“问题导学”,通常情况下就是指,巧妙的借助于问题,来引导学生更好的开展学习。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当中,“问题导学”的引入不仅仅用于课前,以此作为学生自学的向导,也可以用至于师生互动当中,是师生共同研究的主线。在“问题导学”当中,导学问题是核心所在,问题设计的好坏与否,将对最终的应用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1]。

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一个成功的“问题导学”应该包含四个方面。1.应找寻到新知识的利基点,引导学生实现知识迁移,对其已有的经验及知识,起到一个唤醒的作用;2.能在生活中找寻到知识原型,从而促进学生的表象认知,这一点,在课堂教学中是极为重要的;3.应充分的发挥出引领作用,使学生能更加深入的读懂教材,并可以围绕例题,加以全方位、多角度的设问;4.可以让学生掌握自己的问题与困惑,以更好地用于课堂质疑。因此,数学教师在实际运用时,也应该清楚的认识到这四点,只有这样才能将“问题导学”的内涵及价值突显出来,辅助数学教学得以有效、顺利的开展下去。

二、“问题导学”模式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一)注重知识迁移,提升课堂效果

小学教师在实施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在应用“问题导学”这一方法时,最先要注重的就是知识迁移,只有这样才能够促使学生更好地获取知识、强化能力,为有效学习的实现助力。在这其中,教师在讲解新知识时,应将旧知识作为基础,引导学生在后者的基础上,对新问题加以思索,从而在有利于学生获取新知的同时,也能够对旧知识起到一个巩固及延伸的作用,促使课堂效果达到预期。

例如,在讲解“观察物体”一课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进行知识迁移,以推动课堂效果得以有效的提升。比如,由于在之前“认识物体”一课中,学生已经对一些物体有了初步的认识,至此,教师就可以将两节课的内容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利用旧知来引入新知,以帮助学生构建起完善的知识体系,使数学教学的针对性及实效性得以增强。譬如,“在前面《认识物体》一课中,我们已经认识了很多物体,那学生们回忆一下,都有哪些物体呢?”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然后,教师就可以继续引导“那这些物体都有着怎样的特点呢,这些特点你是怎样观察到的呢?”促使学生思考及探究,并自然而然的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借助于这样的方法来推动教学开展,不仅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得以运转,也有助于其的后续学习,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創设授课情景,利于信息收集

为了更好的应用“问题导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应将信息技术引入进来,从而为学生更好的创设授课情景,促使其在相应的环境下,对问题进行探究,使最终的学习效果事半功倍[2]。

例如,在讲解《平行四边形》一课的过程中,教师在课前,就可以依据教学内容,来制作出课件,并在课堂中呈现给学生,推动教学的开展。比如,在课前,教师可以先进行情境创设,“在之前,我们已经学习过了很多平面图形,那这些图形有着怎样的特点呢?”,为学生播放课件,在屏幕上展现长方形和正方形,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作答;在这之后,教师就可以接着对学生说“那么今天,老师又为你们带来了一个图形朋友,你们看它是谁呢?”利用课件将平行四边形展示出来,引导学生联系三种图形,并尝试着说一说平行四边形的边角特征。借助于此方式,来实现“问题导学”,可以有效的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并促使其更好的掌握知识,保障学习任务的达成。

(三)实施小组合作,推动问题探究

由于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学习能力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很容易遇到一些问题,难以使探究活动得以有效的开展下去。因此,为了将“问题导学”的价值发挥到最大,教师也可以将小组机制引入进来,来为探究活动的有效开展保驾护航[3]。

例如,在讲解“因数与倍数”一课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置这样一道题目,“某一班级中,女生有24人、男生有20人,请问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多少倍呢?而男生人数占女生人数的几分之几呢?”引导学生进行分组探究,找寻到最终答案。在这样的模式下,可以有效的推动学生的思维运转,使其可以以合作的方式运用不同的路径来使问题得以解决,使学习目标得以达成,以将“问题导学”的价值展现出来。

结论:综上所述,在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下,身为一名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师,也应及时的转变自身的授课观念,紧随住时代的发展潮流,将“问题导学”这一模式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从而引导学生在不断的探索中更好地获取知识、强化能力,为将来的深入性学习打下基础。虽然,从目前的实际情况上看,部分教师在实际运用时,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但我相信,只有在广大教师的不懈努力下,一定可以使这些问题得以解决,以为数学教育的整体发展助力。

参考文献:

[1]以问导学拓展学生思考能力[J]. 陈士礼. 华夏教师 2015年08期

[2]邱小琴.论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大众科技,2015,15(04):156-158

[3]方云霞.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探析[J].学周刊,2015(26):77

猜你喜欢
问题导学教学研究小学数学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生物学概念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高三化学复习教学中“问题导学案”的有效实施
浅析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下引导学生提问的策略探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