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涯
摘要:教学目标是师生落实《课标》教育、培养目标的具体化,也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常存在淡化目标或目标不明确(把握不准),难以实现教学目标,笔者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的功能;归结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存在的问题;探讨教学目标应具有的特点;紧扣“坚持”,全面落实小学语阅读教学目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学目标;功能
一、教学目标的功能
(一)导向功能。
教学目标明确了,教师就明确了教学要达到什么结果,从而根据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反过来学,教学活动会受到教学目标的指导和制约,整个教学过程是围绕教学目标而展开。因此,制定准确、合理的教学目标是教學设计的首要环节,是师生活动的方向。
(二)评价功能。
教学目标是评价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教学目标作为预先规定的教学结果,自然是测量、检查、评价教学活动成功与否,是否有效的尺度或标准。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必须有一个衡量的标准和尺度,测量的标准和尺度就是是教学目标,因此,教学目标也具有评价功能。
(三)调节功能。
教学目标影响并制约着教学程序的设定和教学策略的选择等;教学目标一经确定,就对教学活动起着控制作用。它能更好协调教与学关系,即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协调一致共同实现已定的教学目标而共同奋斗。
(四)激励功能。
教学目标是对教师的教,对学生的学的评价依据。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的能力有没有得到发展,就应依据这堂的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来评价。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要适合学生的发展需求,教学目标不能太容易,也不能太难达到,要使学生认识到通过努力就能达到目标,这样就可以触发学生的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制定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目标意识不强
具体表现为:制定目标较随意,达成目标意识淡薄。例如:有的教师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人教六下)制定教学目标时把“了解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法”,“理解成学习环境描写、人物描写的方法”。把“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成“关注贫困、关注弱小,培植爱心、同情心和善良品质的思想。”
(二)教学目标的(重点)偏离
例如:1.《拓石》:学习村民互相关爱。
2.《景阳岗》:感悟武松的倔强豪放、机智勇猛。
3.《彩色的非洲》:了解非洲独特的自然景观与风土人情。
……
(三)教学内容模糊
1.我国的语文教材基本上是“文选型”教材。
2.语文课程标准缺失“教学内容”。对比语文、数学课标第一学段的内容。
如阅读(二)阅读要求
①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②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
③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
(四)图形的认识
①能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几何体。
②能根据具体事物、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③能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简单图形。
……
相比之下,语文教学目标就显得笼统,数学的教学目标就更加具体明确。
三、教师对教材的“二度开发不够”(对文本的解读)。
通常来讲,每篇文章都蕴藏着不同的意义:一是文本意义,即在具体的作品字面中所呈现出来的语词意义;二是读者意义,即读者通过阅读所领悟到的实际意义;三是作者意义,即创作者在作品中想要表达的主观意思。读者的意义受到时一定社会历史每件的影响和变化(以《落花生》为例,随着时代的发展,落花生——“我要做苹果”未必是对文本错误解读。
四、适切的教学目标应该有以下特点
用ABCD法来表述教学目标:
(一)行为主体。教学目标描述的是学生的行为而不是教师的行为。
(二)行为表现。由行为动词和结果构成,要说明通过学习后,学生能做什么。
(三)行为条件。具体说明学生在何种情境下达到表现行为。
(四)行为程度。通常是规定行为在熟练性、准确性、完整性、数量限制、时间限制等方面的标准。
五、如何制定适切的教学目标
不同的学段教学是不同的,例如《望庐山瀑布》教学目标
小学低年级学生:分行的形式(诗歌的外在形式的辨别)、诗句的朗读(发音的辨别)、识字写字和词汇即可作为教学内容。
小学高年级学生:内容则可能为诗句意义理解和一般结构规则。
中学生:鉴赏诗歌的意象运用、构思技巧、语言风格和表现手法等则成为主要教学内容。
六、教学目标确定应把握的要点
(一)坚持四个吃准:学段目标;教材编写的意图;课文特点:如说明文的课文就不能上成科学课,如教学《太阳》别上成了一节只是让学认识到太阳人类的密节关系。面对同一文本,学生个体之间和班级整体学情之间存在差异,了解这些差异成为确定语文教学内容不可缺少的环节,也为师生课堂中的和谐对话留出了弹性空间,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坚持把工具性与人文性目标统一起来。
以“语言文字”训练为主体。从新课标的前言来看反复提到“语言文字运用”。
(三)坚持每课拟定1—2个重点教学目标。
(四)坚持从学的角度拟定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设计应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把学生作为目标主体,教学目标表述的行为主体应该是学生,教学目标对教师来说是教授目标,对学生来说则是学习目标,表现为教师教学活动所引起的学生终结行为的变化,或者说它着眼于教而落脚于学。
(五)预留一点空间。
以备设计不周;以备意外事故: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而又动态的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出现偶发事件是常有的。再有预见性的教师,也不可能预料到课堂偶发事件的出现。再周密的教案,也不可能为偶发情况事先设计好方案。给“生成”留下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