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理论在教学中对学生行为养成的作用

2015-08-06 01:39郑盼盼
亚太教育 2015年24期
关键词:运用

文/郑盼盼



强化理论在教学中对学生行为养成的作用

文/郑盼盼

摘要:学习是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发展最为重要的手段,行为养成教育关系着学生未来。强化理论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行为主义学派全面系统研究强化理论,并使其获得长足发展。不同的强化理论由于其侧重点不同,对学生行为养成上要灵活运用。

关键词:强化理论;行为养成;运用

一、引言

行为主义心理学是西方心理学的第一势力。强化一直是行为主义研究的核心问题,行为主义主张采用客观的方法,力图把实验中的心理事实及其条件量化和操作化,通过对实验精确预测,有效控制,客观观察,经验积累,运用于教育,这是强化理论得以全面系统发展的重要条件。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关心行为的养成。巴甫洛夫,桑代克等人对学习行为展开深入的研究,并获得丰硕的成果。联结学习理论,社会观察学习理论都是在强化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学习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无论刺激的性质与出现时间先后,强化都是行为养成的核心。行为主义研究者把从动物学习研究获得的结论推广到人类学习中,促进了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也促进儿童心理学迅速发展。尽管,行为主义特别强调社会环境对人的塑造作用,其目标是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因而对处于可塑性强,发展迅速的学生在行为塑造上也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二、强化理论在教学中对学生行为养成的重要性

学生时期是身心迅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是学生知、情、意、行确立的关键期。这个时期是青年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良好行为养成地重要时期,培养良好的道德习惯是道德行为训练的重要手段。

学习是由经验引起的行为或思维相对持久的变化。行为养成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学习是动物和人类最重要的活动,也是有机体适应环境的必要条件。行为主义通过对动物进行的实验,并把获得的规律推广到人类身上,忽视了人的特殊性。强化是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手段。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把研究对象从动物过渡到人的过程中,对强化的研究愈加深入,分类也越加细化,对人类行为的习得分析的更加透彻。

行为养成已经成为当下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棘手的问题。目前行为教育的手段面临多种缺陷,有效的使用强化理论,遵遁强化理论原则势在必行。强化理论对人的行为习惯的养成,确实是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系统全面了解强化理论的应用,对早期行为习惯养成和教育,以及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科学运用强化理论,则可以有效避免不良习惯的养成,良好习惯的培养。

三、强化理论在教学中对学生行为养成的影响

巴甫洛夫提出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认为,习得与消退、泛化与分化、高级条件作用的形成过程,是离不开无条件刺的强化;华生的恐惧生成实验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这不但对于婴幼儿的行为有帮助,对于理解青年学生的复杂行为也是有助的。考试失误本身不能引起学生焦虑,而经多次与老师的批评相联系后,考试失误便可引发焦虑行为。老师和家长应有意识用快乐事件作为学习任务的无条件刺激,引导学生来获得和泛化良好的行为习惯,要特别避免不良行为习惯地泛化和高级条件作用的形成。

桑代克提出了尝试错误学说。他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并提出学习的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这三条学习律告诫,在学生本身对将要习得的行为感兴趣,且心理上已经准备充分,老师做到有准备而教,有利于行为的养成;当然,行为初期离不开反复练习,行为最终地养成也离不开令人满意的效果强化,如表扬、奖励。心理准备得以实现就是内在强化,而满意的效果可以是外在强化,也可以是自我强化。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认为学习有可能是自发地,主动操作的行为。能够增强反应率的效果即强化。呈现喜好刺激为正强化,撤消厌恶刺激为负强化,两者都增加行为发生的概率。连续强化,要注意其容易强化的频率,间隔强化要注意把握好间隔时间。实际教育中,不良的行为常受到不明智的强化,注意消退技术的运用。行为养成早期要及时强化每次行为,随着行为熟练,逐渐从连续强化转为间隔强化。

苛勒的顿误说认为学习是对问题情境重组,产生顿悟的过程。顿悟常不期而至,灵感一闪或恍然大悟带来欣喜本身就是一种间隔强化。顿悟带有被动的含义,这中间离不开心理作为中间变量。顿悟对行为者本身来说是内在强化,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顿悟以试误为前提,学校教育要抓好每一次启发和引导,常对学生进行启发教育。

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对“符号-完形”的认知。托尔曼还认为学习之前对养成行为的期待是至关重要的,预期的证实就是一种强化。老师要唤起并保持学生强烈求知愿望,并为其创造提供宽松的学习环境,来实现对行为的期待。

班杜拉社会认知理论认为行为主要是通过观察和模仿别人的行为习得的。班杜拉认为儿童因看到榜样受到强化而强化,从而习得攻击行为或友善行为,这是替代强化。这依赖于儿童个人情绪的唤起。当个体的行为表现符合社会标准时,个体对自己行为的奖励叫自我强化。教育中,除了尽可能多的为学生的榜样示范之外,还要培养学生设立自己的目标,调节自我行为,并进行自我评价。

每一种理论都有其不足之处,但也都有其值得借鉴的地方。因此,在学生行为养成中,要因材施教,有意识的对不同对象,不同年龄段,不同心理准备,不同的群体实施在差别的强化。在运用强化理论时,要注意强化物的选择,强化的时间并加以灵活运用。

(作者单位: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杨鑫辉.心理学通史(第四卷)[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07.

[2]陈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08.

作者简介:郑盼盼( 1983-),男,河南巩义市人,专职辅导员,硕士,研究方向:心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 ( 2015) 08-0263-01

猜你喜欢
运用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企业管理中社会网络的运用及相关问题阐述
节能降耗技术管理在电气设备的运用
工厂电气节能技术综述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