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资深公立本科院校创业教育现状、困难与对策的研究

2015-08-06 01:39孙忠凯
亚太教育 2015年24期
关键词:团学学院院校

文/孙忠凯



地方资深公立本科院校创业教育现状、困难与对策的研究

文/孙忠凯

摘要:李克强总理“创客“概念的提出无疑是对当前大学创业教育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高等院校尤其是对地方公立本科办学较久的院校更是一个机会,对其提炼自身办学特色具有重大的益处。但如何打破现有地方资深公立本科院校的利益屏障却是摆在高校理论研究者和实践管理者面前的一道难题。文章基于问题,深度挖掘背后的原因,并对未来的发展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可以说是对当前创业教育的发展一种探索。

关键词:创业教育;地方本科院校

在我国地方地方本科院校占绝大多数,截至到2013年,教育部网站上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现有本科院校1170所,其中地方本科院校668所,民办本科院校392所,而有中央机构直接管辖的学校只有110所[1],从数据中我们不难看出地方公立本科院校站到全国本科院校一半以上,可以说是中国高等教育的中坚力量。地方资深公立本科院校是指在地方公立院校中,一批本科办学比较早,办学模式比较成熟,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较高的学校,相对于传统的研究型大学和在近年由专科学校升级为本科教学型大学,这些学校属于教学研究型大学。大学生创业从中关村的建立到李克强总理“创客”的提出,不过二、三十年的历史,大学生创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是巨大的,同时相应的问题也不小。地方公立资本本科院校(以下称地方本科院校)作为承担为地方建设输入人才的主力,对其创业教育情况进行研究在今天就显得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地方本科院校创业的现状与困难

地方本科院校由于其较为成熟的办学模式和较长的本科办学历史,在适应新形势尤其是在应对新时期高等教育大众化对高校提出新任务的情况下,其改革的阻力是巨大的。在创业教育的过程中,这样的情况突出的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缺少相应创业教育的实践,学校、学院被迫降低认可度低。相对于国内大学生创业较早的学校,这些学校的学生缺少创业实践,创业学生数较少,创业教育一直处于一种边缘化的地位,大多数学校都没有开设专门的课程。当前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对高校的评估中也将创业纳入其中,学校也增设了相关内容。但工作中创业教育缺少系统的课程体系和专业的教师队伍,不少课程的开设依附与学校的招生就业部门和团委,开展教育活动上风风火火,实际却很难深入学生之中流于形式,这使得创业教育很难得到学生的认同,在工作过程中往往存在着比赛成绩较好,可真正落地的企业较少,注册企业的数量更少,同时注册企业存活率也非常低,最终的结果是人人都认识到该项工作的重要性,但基于当前的困难无法有效开展相应工作,使得学校、学院被迫降低创业教育的认可度。

(二)团学、教学相分离,专业教师认可度低。目前创业教育不管是活动的开展还是课程的开发,大多数不是以学院为主导进行开展,而是以学校的招生就业部门和团委为主体。而在地方本科院校中,“教“与”育“常常是分开的,教学有专业教师负责,而育人则是由学生工作部门负责,造成了教学、团学相分离的情况,这种情况被高校工作者调侃程“教书不育人、育人不教书”。大学生创业与社会人员创业的最主要区别就在于大学生的创业往往立足于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是在深刻领悟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知识转化、再创造的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多数团学工作者限于专业的问题,不能给予专业的指导,所以专业教师就显得非常重要,可遗憾的是专业教师对这一活动并不感兴趣,原因在于创业教育活动的开展在对专业教师进行考核的过程中,产生的影响并不大,甚至在其职称评定过程中没有任何影响,虽然很多学校在绩效工资的分配中将创业教育、创业活动指导也作为其收入分配的一项内容,但由于分配数额少、工作量大,没有办法吸引专业教师参与到其中。

二、加强地方本科高校创业教育的对策

大学生创业活动、创业教育的开展一定要遵循高等教育的内在规律,而高等教育的内在规律就是要统筹处理好国家、社会、高校、学院、教师、学生几者的关系,具体来说就是顺应时代发展、深化高校内涵式发展、提高学生培养质量、使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共赢共存。

(一)深入开展地方本科院校创业教育研究,生成具有地域特色、学校特色、专业特色的校级、院级创业教育体系。克拉克.科尔曾将大学比喻为巨大的怪兽,更一语道破大学是由学院组成的松散同盟[2],从这个角度来说,大学的发展应该以学院为主体。我国在经过高等教育扩招之后,地方本科院校也已经进入万人时代,人数少一点有在一两万人,多一点的有两三万,甚至是三四万,很多学院也从百人时代过度到千人时代。面对这样的变化,创业教育还以学校为主体显然是不合适的,未来创业教育的开展应更多的以学院为主体。学校、学院都应该设置专门机构和人才,引进来、走出去,对社会上、其他高校已经存在的创业教育进行学习,同时结合地域、高校特色,更主要的是结合学院、专业的特色,形成学院主体、学校主导的创业教育格局,凝练具有学院、专业特色的创业教育体系。

(二)打破团学、教学壁垒,加强专业教师引导,促进创业教育产、学、研一体化进程。教学、团学一体化首先要加强对专业教师的引导,提高专业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可以尝试在职称评定、绩效工资考核上,加大对创业教育、创业活动影响因子的比重,同时注意和团学工作者的配合,充分发挥出专业教师的专业特长和团学工作者的管理特长,形成合力共同为创业教育提供支持。同时学校、学院在已有条件基础上,深度挖掘在教师学术产品、学生学术产品的商业价值,利用好学校创业园、学院创业支持政策等资源,产生一批将学术转化为生产能够真正落地的项目,并整合资源给予支持,同时利用相关成果,加深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实现社会价值和学术价值共赢。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克拉克·克尔,大学之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孙忠凯( 1986-),男,吉林,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助教,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大学生发展路径、大学生心理咨询与生涯辅导等领域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 ( 2015) 08-0221-01

猜你喜欢
团学学院院校
初等教育学院
“三全育人”背景下团学组织对高校学生学习成绩影响的研究
高校创新性团学干部培养探索
学院掠影
新形势下高校团学干部培养研究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
院校传真
独立学院:“我该如何存在?”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