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误区论-投入篇

2015-08-06 01:39黄卫立张艳
亚太教育 2015年24期
关键词:投资效益投入高等教育

文/黄卫立张艳



中国高等教育误区论-投入篇

文/黄卫立1张艳2

摘要:从学校层面、政府层面和社会层面三方面分析了中国高等教育投入上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学校不开拓社会融资渠道单等政府投入、建设好高好大、教学科研设备投入不科学、行政后勤部门规模太大、科研垃圾投入多,政府高校融资机制不健全、对高等教育投入监管不够、评估体系不合理,社会对合理学费有偏见、对投资办学有偏见等问题。

关键词:高等教育;误区;投入;投资效益;科研垃圾

高等教育投入资金来自于国家的财政拨款、社团组织与个人的集资、捐赠和缴纳学杂费等。我国高等教育投入经历了从政府单一投入到主体多元化投入的过程。过去,高等教育经费全部来源于政府。政府拨款是高等学校经费的唯一来源。从改革开放后,我国高等教育投入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高等学校办学经费从政府全额拨款,向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资的体制过渡。《高等教育法》开始实施后,高等学校作为独立法人面向社会自主办学,高等教育形成了以国家办学为主、社会力量办学为辅、高等学校与多种社会组织以多种形式合作办学为补充的多元化的高等教育投资体制,极大地发挥了市场机制在高等教育筹资机制中的作用。与此同时,高等教育事业了得以高速发展,伴随着高等教育大发展是高等教育投入与投资效益之间的问题矛盾也日益突出。无论是与高等教育发达的国家相比较,还是与我国国情相适应方面,我国高等教育投入上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企图以一个老教育工作者的见识,从中国高等教育误区分析的视角,议论一下高等教育投入问题。

一、学校层面的误区

从学校层面来说,有关高等教育投入需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如何获得投入,二是如何使用投入、配置资源。从目前中国高校的现状来看,主要问题是资源配置不科学,投入使用不合理,投入的高耗低效使用、无效使用严重。中国高校获得的投入普遍严重不足,但有限的投入在使用上也严重不合理,投资效益差。

误区1:不开拓社会融资渠道单等政府投入

中国高校普遍缺乏对民间投资的吸引力,或者根本就不去开拓民间投资通道。学校拥有的资源没有统筹规划、有效利用,没有建立引入社会投入的长效机制,甚至没有将此作为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 1)吸引民间投入的机制不健全,渠道不畅通,多数高校根本就没有从事此项工作的专门机构。中国社会现在的富人其实很多,数量上甚至超过了发达国家,高校如何争取企业和个人的捐赠,没有一个完整的设计方案。学校争取到的少量民间捐赠通常用于发福利甚至被学校官员私分,这样就让捐赠者寒心了。如果是用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并且记入学校史册,情况可能会大不一样了。

许多高校通过校庆等活动邀请校友回校,接受校友捐赠,但一般不会告诉校友你接受的钱花在哪里了,校友一般会认为他的钱给你变成了你袋子里的零花钱,他的钱花得不值,所以当你下次请他回校时通过会找各种借口回绝。如果高校把校友捐赠作为学校发展资金的重要来源,并且明确告知他的钱作了功绩长在的事情,相信还是有很多校友愿意投钱的。

( 2)高校服务社会的功能没有很好发掘和发挥。高校拥有较大的人才优势、科研优势,通过服务社会是可能获得合理收入的,但中国大多高校没有较好地利用自己的资源。有的教师以个人名义在外揽项目赚钱,学校可以不闻不问,其实学校的人才与学校应该是一种契约关系,教师应该是在学校的组织下为社会服务,收入应该是归学校,个人由学校给予报酬和奖励才是。

( 3)科研方面组织管理不力,通常高校科研是教师的个人行为,是教师上职称的需要,因此高校科研与地方经济社会的需求结合度很不够,因而也得不到当地政府和企业的资助了。其次,学校的科研成果也没有有效开发和利用,例如多数高校对教师的发明创造申请专利,学校是申请人,学校对教师给予专利奖励,但专利获得的同时就是专利无效的开始,因为无人去做专利实施或转让的工作,第二年的年费基本上都不会再交了。

( 4)校办产业弱小,不成规模。大多高校没有利用自己的学科优势、人才优势来创办产业,有学科优势的教师自己在外有企业,或与他人合作办企业,与学校无关,学校的专利技术没有利用来开发产品,获取收益。

误区2:高校建设好高好大

建设标准过高规模过大,超出实际能力和实际需要,例如全校区建设,中国高校普遍抛弃或闲置具有悠久历史、文化底蕴厚重的老校区,热衷于建设华丽的新校区,杭州某高校把西湖边的老校区置于半闲置状态,在下沙建设的豪华新校区使用才10年左右,现在又在搞第二个新校区建设。

笔者所在地附近某高校系地方性高校,财力十分有限,在新校区建设时把几个拥有优势专业的院系的大楼建的超豪华,远远超过实际需要,楼内大量房间闲置或使用率极低,办公场所超大。

误区3:教学科研设备投入不科学

许多高校对于教学科研设备的投入缺乏严格论证,设备购置计划由少数人摸脑袋编制出来,设备购置、实验室建设常常为了迎接评估搞面子工程,设备使用率低,甚至闲置的现象很严重。笔者曾见到某系实验室竟然有一堆七年前购置的仪器还没开箱!

误区4:行政后勤部门规模太大

中国高校普遍是非教学岗位的人员超过教学一线人员,行政后勤的薪酬支出占有的比例太大,行政后勤机构占据大量的公办场地,运行经费太高。这一情况在公办高校尤为突出,但民办高校也有向公办高校学习看齐的趋势。

在一些高校,民间用“校级干部一走廊、处级干部一礼堂、科级干部一操场”来形容学校官员之多,机构之庞大。

许多高校后勤人员本来就多,但正式员工基本不动手做事,做具体工作的全部是请来的临时工,正式工坐在办公室喝喝茶、聊聊天,偶尔去工场查看一下临时工的工作。

误区5:科研垃圾投入多

中国高校由于评估与评价机制的原因,对教师的科研,不管其理论价值、应用价值、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如何,按照课题级别、论文级别、成果评价级别来施行资助和奖励,以至高校培育的科研项目和成果中存在大量的科研垃圾。

二、政府层面的误区

误区6:高校融资机制不健全

公办高校如果实行股份制改造,应该是能够吸引部分社会资本的,但目前由于缺少政策支持,所以在公办高校中暂时还没有先例。

误区7:对高等教育投入监管不够

高校资源配置不科学,行政后勤机构庞大,资金的高耗低效使用等这些问题如果政府加强监管,应该能最大限度地得以改善。

误区8:评估体系不合理

比如对生均占地面积、校舍面积、设备总值等要求过于教条简单,与国际通行的做法不一样,导致了高校校区建设和设施建设超实际需要严重。对高校办学效益的评价不合理,导致高校追求表面效益,产生低效与无效投资。

三、社会层面的误区

误区9:对合理学费有偏见

如果适当提高学费,对缓解高校投入不足是很有效的。对小康以上家庭学费提高3-5成并不会造成太大的负担,可以采取减免部分学费的办法来保护贫困学生,但由于社会对教育的偏见,总以为学费太高,不知道中国高校学费在学生教育成本中其实只占不到50%,所以学费增长很难实施。

误区10:对投资办学有偏见

中国企业与富人不愿投资办学,除了政策导向和学校自身的因素外,更重要是由于社会对教育的偏见,在价值取向上不认同投资办学的荣耀,认为投入的钱是肥了教师个人,对社会没有贡献。

结束语

中国高等教育投入问题存在于政府政策导向上,存在于高校自身的观念和行为上,也存在于社会对教育的偏见及价值取向上。解决中国高等教育投入问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政府、高校的努力和社会的进步。

(作者单位: 1.湖南城市学院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 2.广州松田职业学院实训中心)(作者单位:昌吉学院)

参考文献:

[1]黄卫立.中国高等教育误区论-质量篇[J].今日中国论坛,2013 ( 21) : 63.

[2]黄臻,易罗婕.我国高等教育投入公平性与教育整体效率研究[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 ( 11) : 21.

[3]丁乐臣,肖春来,姜万军,刘强.我国高等教育投入产出效率分析[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8 ( 3) : 71.

[4]郭鹏.中国高等教育投入制度变迁[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8 ( 5) :22.

新疆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体系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体系改革必须从课程管理、教学内容厘定、教材编写、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综合考虑,努力优化符合新疆高校教学对象和新疆人才市场需求相适应的教学内容等课程教学环节。

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 ( 2015) 08-0077-02

猜你喜欢
投资效益投入高等教育
东营市创新投入机制 发展现代林业
天津市卫生资源投入分析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