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惠芬
【摘 要】初中的政治学科因其理论体系的庞大以及内容的相對抽象性,很多学生对政治这门课程不能提起很大的兴趣,即使在考试之前已经进行了强化复习,背诵了大量的理论知识,但是在解答政治问题的时候依然显得无从下手。笔者就如何激发学生问题意识,营造充满“活力”的课堂环境,从情绪感染、问题教学法、尊重差异、利用时政等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问题意识;问题教学法;差异;时政
初中的政治学科因其理论体系的庞大以及内容的相对抽象性,很多学生对政治这门课程不能提起很大的兴趣,即使在考试之前已经进行了强化复习,背诵了大量的理论知识,但是在解答政治问题的时候依然显得无从下手,因为他们缺乏问题意识、将课堂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的经验。21世纪的国际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尤其是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竞争,我们如何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的高素质人才呢?教师要主动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真理”,善于发现问题,并通过刻苦钻研解决问题的创造能力,从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造能力。在此,笔者结合自己长期的教学生活,就如何激发学生问题意识,营造充满“活力”的课堂环境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问题”老师教出“问题”学生,情绪感染学生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是学生学习的启发者和促进者,起主导作用。所以教师要主动学习和接受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变固有的、陈旧的教学观念。我们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要在课堂教学中尽量采用问题教学法,引导和启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成为“问题”老师。现代教学论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心理发展存在两个相互作用的过程,一方面是感觉——思维——知觉、智慧过程,另一方面是感受——情绪——意志、性格(包括行为),后者是情感过程,是非智力活动,两者密不可分,而以往的教学只重视前者,忽视了后者。因此使多数学生感觉学习是一件很痛苦的事,使课堂失去了对学生的吸引力,学习也是被迫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你是孩子的教师,请记住,每一个孩子都是带着好好学习的愿望来上学的。这种愿望像一棵耀眼的火星,照亮了孩子们所关心、操心的情感世界。他以无比信任的心情把这颗火星交给了我们——做教师的人。这颗火星很容易被尖刻的、粗暴的、冷淡的、不信任的态度所熄灭。要是我们做教师的人,在心里也像儿童对待我们那样,把无限的信任也同样给予他们,就好了。那将是一种高于人情的、相互尊重的、美妙的和谐。” 教师真诚地尊重每一位学生,善待每一位学生,是搞好政治教学的前提,只有使每一位学生都从教师身上感受到老师关注的目光,循循善诱的教学理念,学生才会尊重教师,从而更积极地投身到政治学习中。
新课程强调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并把它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而新型的师生关系落实在课堂上,首先应该给学生以自尊,让学生在拥有尊严的环境中愉快的学习。教师从出现在学生面前的第一秒起,其情绪就开始感染学生。因此,教师应尽量在接班前就做好一切准备工作,调整好自己的情绪,精神抖擞、面带笑容地出现在学生面前。比如笔者在教授七年级上册《3.2师生情谊》时,除了教授课本知识外,还发给每个学生一张白纸,让他们尽量客观地写出,他们心目中的老师是什么样子的,他们希望自己的老师还要做些什么,思想品德课堂应该如何上,等等。通过这样的一个小活动,笔者得以与学生进行了一次心与心的交流与沟通,彼此的关系更加和谐。学生也可以放下包袱,有什么特别的想法和建议也敢于向笔者提出。敢于想象和思考是问题意识培养的基础,而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良好的自由空间。只有让学生处在自由、宽松的环境氛围中,他们的思维潜能才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二、保护学生的求知欲、自信自尊和兴趣,采取问题教学法
学生成长过程中,精神的核心是自信。学生有了自信,才能充满信心去努力实现自己的愿望和理想。自信心是成功的基石,有了它,人的大脑技能在强烈自信心的激励和驱动下,会焕发出极大的潜能,散发出无比灿烂的智慧之光;有了它,人能够调节自身的心理机能,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而兴趣和爱好是成就事业的最好老师。老师在课堂上要时时注意寓尊重理念于教学中,常用激励的语言鼓励学生,要能发现学生身上哪怕是微小的闪光点,要及时对学生给予肯定,这样学生才会进步,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才会越来越多,越来越亮。学生只要受到了老师的关注和不断的肯定,他们才会有成功感。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逐渐对你任教的学科感兴趣,才有可能提高学习成绩。
教师要能够根据课程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适时而恰当地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学习,这样对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培养有很大帮助。所谓问题教学法,简而言之,就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创设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的教学方法。比如在学习第八册第一单元《自立自强》一节时,笔者这样告诉学生:“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这些困难和挫折增加了我们完成任务的难度,我们该如何面对这些挫折,又该保持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呢?”学生回答:“寻找父母帮助”,“要学会生活自理,自己处理自己的问题”,“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等等。教师:“当我们有困难的时候当然可以向父母、朋友求助,但是我们也要试着学会自己处理问题,学会自立自强,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哪位同学能够给大家讲一下自己独立处理一件麻烦事的经历?”在笔者的鼓励下,几位学生举起了手。
三、兼顾不同学生的需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把学生看成一个独特的人
学生的个性差异,不仅表现在学生的个体之间的差异,还表现在独特的精神世界和兴趣特长。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理解和宽容,这样才会给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给学生搭设知识的台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没有人不喜欢成功的滋味,没有人不喜欢被别人欣赏,欣赏一个人,是促使他做得更好的动力。因此,在教学上,笔者总是适时地、不断地给学生创造受到表扬和鼓励的机会。对不同的学生,也注意给他们搭建不同的台阶,让他们能拾级而上。
在以往的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提问要求整齊划一,束缚了学生创新潜能的发挥。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总是要求学生适应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常教导学生:一个班这么多学生,要老师适应学生是做不到的,学生应该学会适应老师。殊不知“教师适应学生是教学过程的核心”,特别是大班集体教学中,教师更是要适应各个学生的教育需要。要能在课堂教学中兼顾不同学生的需要,关键在于教师课前要精心准备,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在一个班中学生的气质不同、性格不同,有的学生属外向型,他们积极参加活动的欲望强,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多提供一些有趣的活动;有的属内向型,在学习过程中害怕开口,害怕出错,因此,教师在教学是应多鼓励、表扬;接受能力不强、反应慢的学生,教师应利用一些直观教具、身体语言、恰当的比喻等来适应这些学生;有些注意力不集中或容易分心的学生,教师在教学中需不断改变学习活动,并运用行为改变技术,使他们处于一种“活动状态”。
四、正确利用时政材料,让学生参与并以多种手段呈现给学生
由于政治学科的特殊性,部分教师在政治课上大谈理论,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导致课堂枯燥无味有很大的关联。纯理论化的学习不仅导致了学生丧失了学习政治的兴趣,也导致了学生在解答题目时缺乏对政治理论的实际应用能力。在把握知识体系的基础之上,教师应当善于将理论知识与时政相结合,采用时政教学的模式,以此来解决初中政治教学的困境。要切实落实时政教学,需要教师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以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必须紧扣社会的时政热点,将最新、影响最为广泛的新闻结合书本知识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室中也能耳闻天下事,做出自我的分析和理解,呈现出自己的看法。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收集时政资料的活动也可以让学生参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发地去收集一些材料,这样既可以调动起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的热情,也可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程度。指导学生在收集时政材料的时候要注意时政资料的准确性以及价值度。例如《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今日说法》等知名度较大的栏目;也可以在一些发行较广的报纸杂志中选择,例如《环球时报》《南方周末》《看天下》,应当尽量避免在一些普及性较小的地方性报纸上选择内容。教师在课堂上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具有时代气息的时政热点之后,要以多种手段呈现给学生。方式应该不仅仅限于教师口头表述,或者是文章的浏览,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一些视频或者是音频的多媒体文件,打造一个有声有色的课堂。在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之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述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在这一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在结合书本知识的基础上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这个时政热点。但是应当注意纠正其中一些消极负面的看法和观点,使课堂内容健康化。
教师在呈现时政材料的时候为了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程度和热情,应当给学生机会,让他们将在课外收集的资料或经过小组讨论之后的资料亲自展现给全班同学。如果教师把一切都准备好了,学生只需要听讲,那么学生很可能会丧失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因此,应当留有机会给学生发言。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可以看到学生对时政新闻的视角和观点。因此,教师在时政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把更多的自主权交给学生,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学习、自主讨论、自主表达的机会,充分活化政治课堂。
总之,教师要积极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以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勇气,政治课教师要能够根据课程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需要适时设置问题,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在积极参与时政新闻讨论的过程中,一方面提高了上课的积极性以及参与度,另一方面很好地培养了对时政的解读能力,提高了问题分析能力和课本知识的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孟玲.高中政治问题意识与有效教学的建构[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2).
[2]战宇.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的培养[D].东北师范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