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卫红
作业不只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它起到了复习、巩固、拓展知识的作用。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但是怎样才能做到科学地布置作业呢?
首先,教师要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观念。学生不仅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还应是作业的主人。教学中,教师应让课外作业成为学生的“自留地”,学生学只有摆脱思想的束缚,真正获得主动权后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认真地、有创造性地“耕种”它,才能不同程度地收到实效!
其次,教师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语文无处不在。因此,课外作业不仅是课内的延续,也是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提升的过程。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自觉、自愿地“耕种”这片“自留地”呢?
一、帮助学生明确思想
教学时,教师应让学生明确:“自己是作业的主人”、“作业是自学提高的过程”、“语文无处不在”,还应该让学生从“作业即巩固课堂上已经学过的知识”这一误区中走出来,明白“我”也是作业的主人,作业是提高自身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二、培养学生作业习惯
1.培养自我检测的习惯
教学时,教师应把课本知识巩固作业放在初学阶段。这个阶段的作业需要学生进行适量抄写,但为了避免重复劳动,教师可以在设计作业时投其所好,分出层次和级别,以激为辅,以趣取胜。例如:基础较差的同学可要求他们必须掌握一类字,而基础扎实的同学不但要求他们掌握一类字,还要求他们必须掌握二类字。在写生词之前可说:“今天我们玩一场闯关游戏,看10分钟后谁默写的生词最多,就算闯关成功。”通过创设情景充分调动所有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
2.培养合作能力,提升作业品质
新课标要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作业设计中体现出作业的层次性,让合作成为学生自主探究、大胆创新、发挥个性的舞台。
在学《千年梦圆在今朝》一文时,我让学生课前合作完成一份有关中国及世界载人航天飞行的调查表。学生自由组合,分工合作,有的上网查找,有的查阅资料等,几天后我收到了一份份令人欣喜的调查表。学生在合作过程中不仅完成了作业,还懂得了相互合作的重要性。
3.培養阅读习惯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是为了不教。”语文教学归根到底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一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大量阅读训练来完成。因此,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还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例如,教学时教师应该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做好摘录,写好读书笔记,要指导学生学好四种类型的读书笔记:①摘抄型;②感想型;③抄写型;④评价型。对于优生,应介绍或推荐适量课外阅读,让他们扩大阅读面,摄取更多课外知识,多给他们一定的指导,使他们在写作中能灵活运用,进而提高写作水平,定时安排一定难度的练习任务,要求他们必须完成,全面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则可安排较基础的内容让他们掌握,可阅读一些浅显易懂的文章,可布置他们摘抄、写读后体会、感受,可简单写一两句,循序渐进,再仿写,后独立完成,保证每个差生有话可说、有文可写,训练差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创设情境,让差生试说、敢说,进而争取善于说。使阅读教学真正落到实处。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4.培养在在生活中学习的习惯
生活处处皆语文。教学时,教师应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汲取知识,让学生时刻感受语文的魅力。应把课本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拓宽知识视野,发展思维能力。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如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多看电视新闻,勤练笔,多关注人生百态,多交流生活见闻,多议议社会热点;另一方面,注重拓展延伸,指导并鼓励学生运用课内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及时批改并反馈学生的作业
教师及时检查学生的作业,这是保证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的必要措施。只要学生在自主作业的过程中得到发展,教师就应予以肯定和鼓励,这对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应引进一些竞争机制,一周或两三天进行一次作业点评,对于表现突出的同学可采取贴小红花、红旗或设置表格加分,并纳入平时学生考核成绩范围,只要坚持做下去,就一定会使学生受益匪浅。
总之,师生应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科学地布置作业,运用各种方法设计多样作业,使学生爱上作业,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动力,以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基础,兼顾课内与课外。让作业成为学生成长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使课外作业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有效手段,成为学生自我提高的过程,不断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