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俊 王炎
摘要:商务英语口译者在商务英语活动中,用自己扎实的双语知识进行有效的传达,能帮助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促成合作。然而由于社会文化、思想观念、商务英语的适用范围等差异性,使得语用失误现象屡见不鲜。基于此,概述语用失误的相关概念,并重点分析商务英语口译中存在的问题,探寻其成因,并总结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商务英语;口译;语用失误
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5)07-0136-02
由于地理位置、风土人情、宗教信仰的差异,世界各国人民的文化素养、消费观念也大相径庭。商务英语口译中,口译人员是双方沟通的桥梁,一旦理解有歧义,在翻译中就会产生偏差,导致语用失误发生,阻碍整个商务活动的顺利进行。为此,需要口译者了解不同国家文化内涵的真谛,在口译中最大限度地避免错误的发生。
1商务口译的内涵
1.1商务口译的定义
口译顾名思义就是用口头进行表达,将语言加以转换以此传递信息的形式,实现及时、准确、完整地传递交流信息的目的,在现代社会中是极为普遍的沟通方式[1]。
1.2商务口译的特点
口译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就是商务口译,有自己显著的特点——即席性。在商务谈判中双方是在没有工具书的辅助下进行的交谈,口译者灵活运用现场及上下文将口译的内容翻译出来[2],但很难预测出具体细节,这就对口译者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他们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口译技巧,也需要精通行业、商务等多方面的知识。商务活动的成败与口译者有着密切联系。商务口译者无论是自己学习的还是专门训练过的,在口译实践中免不了有一些问题:例如,口译者自身对语言错误运用,尤其是口译者对商务活动者双方的语言特点、社会文化不甚了解,翻译中也会造成误解,影响商务活动的结果。
2语用失误概述
2.1语用失误的定义
语用失误是Jenny Thomas首次提出,他认为语用失误就是难以理解的话语[3]。语用失误很广泛,不仅在口语中存在,在口译中也存在。口译中的语用语言失误主要是违反英语的语言习惯,将母语习惯直接套入目的语或误用目的语的表达方式等;口译中的社交语用失误是由于文化差异对于交际者所处的文化背景理解不到位而造成语言形式选择的错误。
2.2语用失误的常见类型
Jenny Thomas最早对语用失误进行定义并且分类,可以分为社交语用失误和语用语言失误两种。具体如下:
2.2.1社交语用失误
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语言。文化不同,所在地区的语言表达也不尽相同。因而翻译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的文化环境。社交语用失误很多就是因为对交际双方的社会文化背景不了解甚至不理睬而产生。例如:
中方代表:祝愿我们“东盟经贸合作”获得圆满成功,真诚祝愿与会代表家庭幸福!
翻译:I wish the“ASEAN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a great success. And wish a happy family.
“a happy family”不适合当时场合出现。“家庭幸福”在中国文化中是一种美好的祝愿,语用意义远远超出了指称意义。而在英语国家中很多人对此不理解,尤其是在大型会议中祝福家庭幸福有些不对称。这就需要翻译进行灵活变通,可适当调整,翻译为“a happy stay here”。
2.2.2语用语言失误
语用语言失误就是翻译者在进行语言的转达过程中,使用的语言方式系统性与当地人常用的母语表达方式不同,而产生偏差造成的理解错误[4]。例如:
外方代表: Will the goods be shipped to our country by the end of this month?
中方代表:当然。
翻译:Of course。
在汉语中“当然”是一种态度坚决的语气,说话很干脆,是一种肯定的答复。而在英语中Of course 则是“what a stupid question”,他们会以为中方的回答是一种没有礼貌的语气,这就会造成双方的误解,此时“当然”可以翻译“Yes,certainly”。
3语用失误的原因
3.1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不同语言所处的文化背景、语言结构、思维方式、表达方式等各不相同[5]。例如:中国人经常说“招待不周多见谅”“请慢走”等是一种谦虚语气,而文化差异不同,外国人就不理解,甚至翻译之后会令人不愉快。可以翻译为“We hope you enjoy your stay here”“Thank you for coming”。
3.2文化渊源不同理解
由于地理位置与历史环境的差异,不同民族在发展的历史过程中逐步产生了本民族的典故、传说。作为一名优秀的口译员,应该对汉英语言文化的典故、成语的翻译等熟练掌握,在商务活动口译中达到最佳效果。例如:中方向外商介绍某一区域发展优势的时候,经常说“肥肉”。
中方代表:我们这个经济区可称得上是一块肥肉。
翻译: This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is really a piece of fat Meat.
在汉语中“肥肉”“肥差”是能得到好处,一种褒义词,对英语国家而言“a piece of fat”则意味着没什么用、要丢弃的东西,这样会让外商比较反感。可以翻译为:This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is very promising.
3.3轻视汉英之间的差别,误用汉语表达结构
日常商务交往中经常会看到套用汉语表达结构的现象,主要是口译者对汉英差异的忽视或者不懂英语的表达方式。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不太喜欢张扬,所以一些委婉用语经常挂在嘴边。
汉语中“尽量”有一定的模糊性,有着推脱责任的意味,万一出现意外情况,难以完成,也可以有台阶下。在此将“尽量”翻译为 do our best,外商会理解为是一种肯定的回答,因而可以换成work hard。
3.4深受母语语用的影响
在跨文化交际中非本族语者的母语在运用中很容易产生语用失误。由于口译者成长过程、所处环境的影响,使得说话方式也有地方特色,尤其是一些习惯用语难以改变,在交际中会很自然地运用自己的说话方式[6]。例如:
外方代表:Thank you very much.
中方代表:不客气,这是我应该做的。
翻译:Never mind. Its my duty to do so.
中方代表的回答是在汉语中经常用到的说法,是一种谦虚的表达方式,然而翻译者直接翻译却出现语用失误。一方面,在英语国家中“Never mind”表示一种安慰,不符合语境中所要表达的真正含义;另一方面,“duty”让外国人觉得是不好的意思,背离交易准则,因而可以翻译为“Its my pleasure.”
4商务英语口译中语用失误的规避
首先,减少简单的直译。在商务交际中由于直译出现语用失误的现象较为常见,口译者应该对各地的风俗习惯、文化典故等了若指掌,选择意译[7],或者在英语俗语中找出相近词语代替。例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直接翻译为米(rice) 和饭(meal)外方很难理解,中方就可以翻译为:“Even the smartest housewife can not make bread without flour.”
其次,不断学习,提高语用综合能力。在商务活动中,口译者是双方沟通的桥梁,需要口译者在活动期间,研究外方国家的文化背景、生活习惯,及时提醒中方参与者,减少出现非语言文化的冲突。同时商务活动中会用到很多专业术语与缩略语,这就需要口译者平时多积累这方面的知识,自主学习,准确无误地传达双方的意图,促进商务活动的成功。
综上所述,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逐步加强。中国近年来积极参与多种国际组织的竞争与合作,使得商务英语在商务交流中日益频繁,需要口译者克服各种翻译困难,与时俱进,时时充电,熟悉掌握各个国家的文化背景与风俗习惯,不断提高语用综合能力,积极推动商务活动圆满完成。
参考文献:
[1]李明秋.商务英语口译译员素质要求——跨文化交际主体性探索[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11):92—94.
[2]蔡常石.商务英语口译中的跨文化语用失误[J].现代企业教育,2014,(14):132—132.
[3]李明秋.跨文化商务交际的口译译员主体性分析[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2):103—105.
[4]俞燕.商务英语口译中的跨文化语用失误[D].杭州:浙江师范大学,2013.
[5]贺娟.从跨文化视角论商务口译中的文化差异及其策略[D].长沙:中南大学,2010.
[6]徐小雪.商务英语中跨文化交际下的语用失误[J].中国外资(下半月),2012,(2):285.
[7]吕辉芳.商务英语语用失误[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25(2):158—160.
(责任编辑:刘东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