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完善路径研究

2015-08-04 02:09李国辉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7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大学生

李国辉

摘要:当前,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一大社会难题,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对缓解这一难题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是教学工作的重点。首先我们应该明确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建立的意义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有效的改善对策,才能建立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5)07-0007-02

一、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意义

1有利于我国高校教育模式改革

在计划经济的长期影响下,我国高等教育模式依然一成不变,许多相同或不同专业的教育方式整齐划一。目前很多高等院校不管是教育理念还是教育方式都仅仅是在简单地传递知识,将知识学习依然放在第一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这种被动地单向传播方式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更对培养创新创业人才起到阻碍。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立是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这种教育模式与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方向保持一致,以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重点,一方面教授专业基础知识,另一方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教育模式,对推动我国高校教育体系的改革有着重要意义[1]。

2有利于大学生适应社会,提升自身素质

大学是学生们进入社会的最后一个阶段,这一阶段不光要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提升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激发其创新潜能,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教育过程中,教育工作者要重视系统理论知识的教育,并进行多层次的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促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挥,创新创业教育课堂中,老师可以采用情景模拟、亲身示例等方式引导学生,加大对学生的实践训练,让其尽早开始适应社会,从而不断调整自我应变能力。

3有利于缓解社会就业压力

随着高等院校扩招,大学生人数剧增,对社会就业形成巨大压力。因此,国家出台了很多相关政策来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其中包括鼓励各大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政策。因此,高校实行创新创业教育可以提升学生自主创业的能力,帮助他们解决毕业后的就业问题,同时也为社会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一举两得[2]。

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立的现状分析

1创新创业教育缺乏完善的理论体系

在我国各大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并不属于主流教育体系的一部分,还没有成为独立的专业和学术领域,也没有完善的理论体系作为指导框架。在部分高校,尽管也提倡创新创业,为学生提供了创业实践活动,但是都基于功利性,教育工作者普遍认为,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解决就业问题或为学生创业过程中遇到问题提供指导。因此,我们发现,大部分高校并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一部分,部分措施还停留在技术与理论层面,对社会创新、创意型社会不够重视。

2大学生创新思维不足,创新理念缺乏

当前,我国教育部门已经开始一定程度的改革,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开展了许多活动,例如各种竞技比赛、科技竞赛、才艺大赛,等等。通过各类实践活动的开展,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有了极大提高。但是,这种改革措施并不完善,只重视学生短期创造思维开发,在活动当时可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但是在后期实践中较少深入,有的团队可能就此结束研究。因此,高校以开展创新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是一种短期行为,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长期培养并无益处,对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观念等培养不够重视导致其不能长期持续发展。

3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不足

创新创业教育的一大重点是建立一支强大的师资队伍。当前,我国很多高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多为在校教师或辅导员。并不是每一位教师自身都具有丰富的创业经验,他们的教学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教学方式较为单一,知识结构不够完善,不能满足创新创业教育的各类要求。创新创业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是较高的,需要教师自身具备强大的创新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创新人才。尽管有的学校会聘请创业经验丰富的社会人士或管理人员进行讲座,但是仍然不具备完善的教育体系。此外,普通高校教育经费有限,他们没有多余的经费投入到创新创业教育中,导致教育措施难以落实到位,而教师在创业课程投入的精力也较少,导致创新创业工作难以展开。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完善路径

1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

我国一直以来都提倡建立创新型国家,因此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应该具有明确的目标定位。在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我们首先应该建立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坚持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重点。此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也应该属于高校教学计划的一部分,不管是教学设计、课件内容还是课程设置都必须有明确的定位和规划,确保最终发挥出最大的教学效果。

2注重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

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长期使用的是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重视知识的传递。其中,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占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挥和伸展,从而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主张实行创新创业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提升需要依靠良好的创新意识,因此,各大高校需要改进教育模式,开拓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大学生多参加实践训练,激发创业热情,最终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3]。

3注重培养创新人才,制定优化方案

培养创新人才首先应该具有合理培养方案,这也是高等教育的重点。各大高校应该建立完善的培养模式,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放在核心位置,建立一整套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制定具有实践性的课程体系,健全大学生创新创业知识体系,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另外,对大学生实行创新创业的培训计划,学校与企业加强合作,开发科研项目,邀请大学生参与,鼓励大学生积极开发创新思维。在进行基础知识教育的同时,高校要结合市场调研、专题讲座、科研技术、实践活动等开展第二课堂,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有效计划,实行学分制。

4建立完善管理机制,保障创新创业计划有效执行

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可以保障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顺利进行,是一种有效的保障措施。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施过程中必须坚持一定的原则,从整体上把关,分不同的项目执行,每个任务分摊到个人。第一,在整个培养过程中,我们主要以课外各类实践项目为主,从大学低年级到高年级一直不间断。大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第二,高校应该建立相关组织机构来保障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从学生、学校、年级等各层面出发。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的实施需要学校相关部门的监督和管理,高校的任务是设计创新创业的教育计划,各部门协调合作,开展有效的创新教育工作。大学生要在学校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特长,选择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创业计划并执行。

5建立一支优秀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要承担者,因此,教师的素质对创新创业教育有着关键影响。具备良好素质的创新创业教导者才能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目前,我国相当多的高校教师没有创新意识,更缺乏实践经验,仅仅停留于理论教学。因此,我们需要改进教学方式,进行不同教学方式搭配,解决目前存在的不足。另一方面,高校可以对创新创业教师开展培训工作,提高经费支持,完善教学考核,提升教师创新创业积极性,鼓励教师们走出课堂,深入企业,通过实践体验提高对学生的就业指导能力。此外,高校还可以通过聘请经验丰富的创业家、校友等开展讲座,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4]。

四、结语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立离不开高校这一主体,因此,各大高校要肩负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任,建立完善的创新创业体系,重视素质教育的实施,将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作为教育的核心,努力提高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鼓励他们多参与社会实践,积极投身学校开展的各类实践项目,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另外,建立合理的培养计划非常关键,教师们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教育,还要积极开发学生的第二课堂,加强课外活动的设置,从而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邓淇中,周志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问题与对策[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4,(1):33—35.

[2]陈玉娟.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3.

[3]王琳玲.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研究[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6):82—86.

[4]王东明,刘姬冰,崔建民,韩禹锋,夏艳霞.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4,(20):224.

(责任编辑:朱岚)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把握“金钥匙”打开创业门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