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下的农民工
今年4月,国家统计局发布《2014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以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先后召开新闻发布会,并在会上发布了有关农民工监测的各项数据,数据显示今年农民工状况出现了新的特点和趋势。同时,本刊在《劳动报》的微信平台上发起了关于在沪农民工的问卷调查。调查期间,共计858人参与。
《报告》显示我国农民工总量仍在继续增加,但增速也在继续回落。2011年、2012年、2013年和2014年农民工总量增速分别比上年回落1.0、0.5、1.5和0.5个百分点。去年,我国农民工总量27395万人,比上年增加501万人,增长1.9%。
同样,在人社部今年7月召开的2015上半年就业形势专题新闻发布会上,对10省500个行政村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6月末,500村在外务工人数为29.4万人,占监测全部劳动力人数的50%,比去年同期增加0.3万人,仅增长了约1%。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特别是在社会整体受教育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不难想象,未来农民工增速的下降还将持续并加剧。人社部原副部长杨志明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农民工正在从无限供给向有限供给转变,可以说不再是取之不尽的蓄水池。”
《报告》显示,从年龄段看,农民工仍然以40岁以下的青壮年为主,但所占比重继续下降(见图1),由2010年的65.9%下降到2014年的56.5%。根据本刊的调查数据,在沪40岁以下农民工所占比重为62%。
新生代农民工比重逐年下降,意味着农民工老龄化的趋势正在加快。农民工平均年龄由35.5岁上升到38.3岁,50岁以上的农民工数量和比重也都在加快提升。同时,农民工受教育程度比过去有很大提升。本刊调查显示,在沪农民工高中以上学历人数占比为80%。
图1 :农民工年龄构成(来源国家统计局)
人社部召开的就业形势专题新闻会上,就业促进司副司长张莹表示,今年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监测数据,呈现出了两个新特点:第一是创业人数在增加,第二是就近就业的趋势更加明显。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激励下,有一大批的农民工带着资金、经验回乡创业。到6月末,监测的农村劳动力中,自主创业的有1.3万人,同比增长3.1%,是高于总体转移就业人数的增幅。在一些劳务输出大省,返乡创业的人数更多,像贵州今年上半年返乡创业人数同比增长58%,达到7.2万人。
《报告》显示,超时劳动和签订劳动合同情况变化不明显。外出农民工日从业时间超过8小时的占40.8%,较上年略有下降,但周从业时间超过44小时的农民工占85.4%,比上年提高0.7%。2014年与雇主或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农民工比重为38%,与上年基本一致。根据本刊调查,在沪农民工加班情况也比较严重,选择“经常”或“一般”的比重占50%。
在工资保障方面,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比重有所下降。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所占比重为0.8%,比上年下降0.2%。从行业看,建筑业仍是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多发地,批发和零售业农民工被拖欠工资的比重上升。另外,工资拖欠额上升较多。2014年,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人均被拖欠工资为9511元,比上年增长17.1%。在本刊调查的“签订劳动合同”和“没有拖欠工资情况”两项中,在沪农民工情况良好,分别达到了91%和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