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在《医用化学与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2015-08-02 03:59康湘萍金国琴张学礼夏花英胡海燕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5年3期
关键词:生物化学医用课程设计

康湘萍,金国琴,朱 慧,张学礼,夏花英,胡海燕,郑 静

上海中医药大学:1 基础医学院生化教研室;2 教师发展中心, 上海 201203

·技术与教育·

课程设计在《医用化学与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康湘萍1,金国琴1,朱 慧2,张学礼1,夏花英1,胡海燕1,郑 静1

上海中医药大学:1基础医学院生化教研室;2教师发展中心, 上海 201203

根据迪·芬克博士提出的“大学课程整合设计方案”,结合在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为期三周的学习,尝试将课程设计的理念应用于课堂教学,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宗旨。初步教学实践显示,合理的课程设计可以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课程设计;教学方法;高等教育

《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课程》一书阐明所谓“课程设计”是指拟定一门课程的组织形式和组织结构[1]。简言之,即针对某一门课程进行的教学策划研究活动。课程设计往往具有简单、整体、实用、综合、标准等特点,由学习目标、教学活动、反馈与评估三个基本特征构成[2]。这三个基本特征之间不是一个线性关系,而是彼此关联、相互支持,因此我们也可以将其理解为综合性课程设计模式。

1 课程设计的必要性

著名教育学者赖利·斯宾斯在2001年就曾经提出“我们将无法满足越来越多、越来越高的教育需求,除非教授们成为学习经历的设计者,而不只是教书匠”。1993年,Courts等[3]在一项关于学生对教学反映的研究中发现,学生对于教学最不满意之处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教师在知识传输中对讲解和练习册的严重依赖;②缺少和学生的互动以及学生缺少“动手学习”的机会;③学生不是自主学习者;④学生所学的远没有他们所应该学的那么多。如何来解决这一普遍存在的问题,方法之一就是寻求有效途径为学生提供有意义的学习经历。

近年来,关于课程设计的研究很多,如陈怡等[4]开展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崔姗姗等[5]在《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中运用的“说课设计”模式,金国琴教授等[6]在《生物化学》课程中采用的PBL教学模式,等,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进一步证实了合理的课程设计对于高校教学是必不可少的。

以上海中医药大学《医用化学与生物化学》课程为例,该课程主要面向本科护理和康复专业,包括《医用化学与生物化学(一)》及《医用化学与生物化学(二)》两部分。前一部分主要涉及医用化学的知识,而后一部分则涵盖生物化学的内容。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于引导学生利用所学化学及生化知识分析和诠释临床疾病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及药物的防治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课程本身具备一定的难度,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若单单依赖传统教学模式往往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必须适当调整既往教学模式,进行必要的革新和改变,而科学合理的课程设计必将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条件。

2 课程设计的原则

迪·芬克博士在其《创造意义深远的学习经历:大学课程整合设计方案》一书中提及对于整合课程的设计,首先必须确定学习目标,设计反馈及评估程序,并据此选择适合的教学活动,这三个关键因素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形成如图1所示的模型图[2]。在这一基本组合中,有这样几个关键因素:

图1 整合课程设计模型的结构框图

①在某一课程学习中,有怎样的情境因素(包括学生的情况及特点,课程本身的性质和特点,等)?

②该课程的学习目标是什么?期望通过合理的课程设计达到怎样的目的?

③应该提供怎样的反馈及评估?

④可以安排哪些教学活动,运用哪些教学技巧实现上述目标。

该模式简单、实用,充分体现了有效课程设计中关键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通过这样的课程设计,其目的在于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理念,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如何在教学中融入这样的设计理念,找寻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切入点,一直是困扰笔者的难题。恰逢2013年上海中医药大学选拔了19名大学生及附属医院教师参加上海中医药大学与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教师教育能力提升培训项目”,使我们有机会前往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进行了为期3周的访问学习。通过学习,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如何进行有意义的课程设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种体验督促笔者在2013-2014学年的教学中进行了初步的尝试和探索。

3 课程设计在《医用化学与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尝试

在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培训期间,教师介绍了很多经过其课堂验证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技巧,我们期待能将这些方法运用到课堂中去。可是我们面临最大的问题是现在的很多课程都是大班授课,如何将在小班教学中生动有效的方法运用到大班中去,这是难点之一;其次,中西文化背景的差异,如何让学生能够适应这样的教学,甚至是喜欢这些教学方法,最终提高教学质量,也是关键所在。

针对上述问题,在《医用化学与生物化学(二)》教学中,笔者改变了以往的上课习惯,在课程开始前首先进行合理的课程设计,并结合适合的课堂教学方法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学习这门课程的学生总数为100人,属于大班授课,对象是护理及康复专业二年级的学生,以往对于大班教学最令人头疼的一点就是课堂纪律,如何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其对于课堂的兴趣是需要解决的一个难题。根据课程设计中三因素之间相互关系的模型图,针对教学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最终的教学目标进行了如下设计(如图2所示)。

图2 《医用化学与生物化学(二)》课程设计框图

学习目标: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使其掌握相关知识;

教学活动: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必须调动学生的参与性,适当选择一些教学中的小技巧。如“true or false”的随堂复习方式,章节结束的练习,随堂问题的抛出,主动回答加分奖励的激励措施,等(如图3所示)。

图3 “True or False”& 章节结束练习题示例

反馈与评估: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随堂回答问题的踊跃程度、正确率及最终的成绩等方面进行评估。

根据这样的设计框架,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随时灵活调整,穿插各种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活跃课堂气氛,改变教师“一言堂”,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思考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

4 多倾听学生的想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几十年甚至几百年以来,教师一直遵循着这样一个传统:教学活动的首要元素是教师的讲授。而近十年来,这个传统受到了主动学习理念的严峻挑战,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7],主动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学到更多并且能够将学到的东西保持的更长久。

该轮课程设计中,一改往年课堂前教师自述的复习方式,采用“true or false”的回顾方法,既调动了学生的参与度,又最快将学生从课前的“散漫”状态拉回课堂氛围,使课堂纪律有了极大改善。在课程结束的问卷调查中,有98%的学生表示非常喜欢这种教学模式,2%的学生表示无所谓;课堂效果显示,学生的参与热情越来越高,从刚开始的小声作答,到最后的抢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除此以外,为了多倾听学生的意见和想法,可以适当增加“反思法”的教学策略:如你对今天课上所讲的哪一点最不清楚?用你自己的理解来描述A和B之间的关系?你在该章节学到的最重要的知识点是什么,等。如果学生抓不住学过的要点或难点,那么他们就无法完成这个任务,要回答这些问题,学生必须在头脑中回顾整节课的内容,这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活动,同时也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和需要寻求的帮助,拉近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也可以将这样的一种沟通方式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依据之一。最终学生表示很喜欢“反思法”带来的挑战,很多学生表示课堂听讲会更专心,回去也会自觉复习,达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5 对教师提出的挑战

作为教师,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是否该费时费力去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并将其付诸实践?当今高校教师面临教学、科研、职称晋升、甚至是生活等多重压力,大部分教师已经是超负荷工作,因此要接受这一重要任务当然不是件小事。但是,每一位教师在内心深处都有这样一个梦想:首先能上好每一节课,同时学生愿意完成教师布置的每一项任务并出色完成,最终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让学生真正有所得,而非应试而已。

法国教育家西蒙斯曾经说过:“如果教师能适当地用一种令人愉快而又认真的方式教授的话,那么所有的科学知识,就其本质及其关联来说,都充满着趣味”。没有哪一种教学方法是万能的,只有根据课程和授课对象的不同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科学的课程设计才是最适合的。以上只是一些初步的尝试和探索,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能有更多的应用和提高。

[1]江山野.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课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15

[2]迪·芬克L.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经历—综合性大学课程设计原则[M].胡美馨,刘颖,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46-77

[3]Courts P L,McInerney K H.Assessment in Higher education:Politics,Pedagogy,and Portfolios[M].Praeger Publishers Inc:Original from the Univer- sity of Michigan, 1993:33-38

[4]陈怡,赵呈领.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及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2):49-54

[5]崔姗姗,李艳坤.中医基础理论说课设计体会[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11):98-99

[6]金国琴,夏花英,郑静,等.PBL教学法在中医药《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尝试[J].生命的化学,2012,32(6):585-589

[7]Sutherland T E,Bonwell C C.Using active learning in college classes:A range of options for faculty[M].Jossey-Bass:1 edi- tion,San Francisco,CA,1996:67

Application of course design in teaching of Medical Chemistry and Biochemistry

KangXiangping1,JinGuoqin1,ZhuHui2,ZhangXueli1,XiaHuaying1,HuHaiyan1,ZhengJing1

1DepartmentofBiochemistry,SchoolofBasicMedicineofShanghaiUniversityofTCM;2CenterforFacultyDevelopment,ShanghaiUniversityofTCM,Shanghai201203,China

The concept of course design was applied in classroom teaching in order to embody student-oriented teaching aim. The concept was based on our three-week learning experience in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and the theory of "approach to designing college courses" which was put forward by Dr. Dee Fink. Preliminary teaching practice shows that reasonable course design can help liven teaching atmosphere, improve students' learning initiative and mobilize their learning enthusiasm.

course design; teaching method; higher education

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建设项目(J50301);上海中医药大学第十三期校级课程建设项目(2013KCJS03)

2014-12-03

康湘萍(1979-),女,安徽马鞍山人,博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生物化学、医用化学与化学基础的理论及实验教学。

金国琴(1951-),女,上海人,硕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中药延缓衰老与防治老年病的基础研究。 电话:021-51322147;E-mail:jinguoqin8405@126.com

G642.0

A

1004-5287(2015)03-0285-03

:10.13566/j.cnki.cmet.cn61-1317/g4.201503013

猜你喜欢
生物化学医用课程设计
我校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22年活动计划表
75%医用酒精
75%医用酒精
山西省2019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生物化学 临床检验基础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中秋明月
高职高专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研究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医用酒精如何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