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训练与传统训练对百米运动员运动成绩影响的实验研究

2015-08-01 10:46臧卡
体育时空·上半月 2015年7期
关键词:功能性训练

臧卡

中图分类号:G82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7-000-02

摘 要 功能性训练是当今竞技体育训练中一种新型的训练方法,它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通过功能性训练与传统训练的实验研究,找出两者相通的地方和差异的方面,研究两者结合的方向和方法,在训练过程中的实际运动的效果和具体的操作方式。拥有更多更有效的训练,提高训练效率,减少运动员损伤,提高运动员的综合素质,培养出更多的高水平健康的运动员。

关键词 功能性训练 传统训练 百米运动员 运动成绩

一、前言

百米作为短跑运动项目中最具代表性的项目,对运动员的步频、步幅、爆发力、无氧能力等素质有非常高的要求,在最初的选材中身体形态也是至关重要,怎样去提高运动员的各项素质和其它方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用什么样的训练方法及训练的安排。传统训练是肌肉的等长收缩训练,只是针对项目的特点和经验进行一些专项训练呢周期性的训练,没有考虑核心训练、平衡性、柔韧性等元素方面的问题,比较单一。功能性训练是多关节、多方位、强调本体感觉的运动,包括减速、加速以及稳定性能力、对不稳定状态下身体的控制能力、控制身体重心、对地反应力和冲力的调控能力。和传统的训练相比较,更加全面、更加多样化,对运动员的各方面的能力取长补短达到全面强健。功能性训练对提高人体运动能力和预防运动损伤、对将一般身体素质转化为专项素质有积极的效果,但是不能否定传统训练的价值。功能性力量训练创新了力量训练方法和手段,弥补了传统力量训练在提高运动员协调、灵敏、平衡等能力方面的不足,在训练实践中能有效预防运动员运动损伤的产生。

二、主题

功能性训练沟通了传统训练和专项训练,利于一般运动素质转化为专项需求的运动素质。功能性训练在力量、平衡、柔韧、本体感受等诸多方面起着领导性的作用,对运动员的损伤预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调节运动员的疲劳和恢复效果都非常显著。传统的训练只有针对专项素质单方面的训练,需要更新改革。

(一)功能性训练与传统训练对百米运动员步频、步幅的影响

步频和步幅在百米运动中是决定性的因素,所有的训练都围绕着这两点展开,改善步频和步幅就意味着训练成功了二分之一。步幅的大小关键一是个人的习惯,接下来是柔韧性的好坏,还有身高,然后呢是平时的训练方式和内容息息相关。步频主要取决于大脑皮质运动中枢的灵活性和各中枢间的协调性以及快肌纤维的百分比及肥大程度。传统训练对步频和步幅的训练一般就会采用定点的步长训练和跨步跳等手段进行训练,对运动员的柔韧练习和其它方面中枢神经的锻炼是没有的。但运用功能性训练的话就会运用一些小工具或者是锻炼本体感受的一些方面先调动这些要运用到的神经和肌群,在进行强化来达到最终的目的,提高运动员的能力。研究表明:运动员通过传统训练能够有效提高100m成绩、最大步频、最大步长及位移速度成绩。功能性训练能够通过心理作用、意念等多个组织同时调动起来进行高效的训练,提高运动员的步幅、步频。

(二)不同训练对百米运动员爆发力的影响

爆发力也就是力量,力量素质是指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阻力的能力。力量是竞技运动的基本素质,传统的力量训练方法主要是等长收缩、静力性等长收缩、等动收缩、超等长收缩和循环训练。主要的手段是负重深蹲、自重的一些徒手练习,重心均是相对比较稳定的,而且均是一些超伸损伤关节的活动,长期照旧训练难免会造成伤病对后续的比赛或训练带来损失。Gray于1997年首次提出了功能性力量训练的概念,指出功能性力量训练应注重身体运动链的作用,避免单一的训练某一环节的力量,将人的身体运动看作是一个运动链。功能性力量是一种柔性的力量,更多运用多块肌肉参与进行锻炼,核心等是不稳定的,需要更多稳定肌群的参与和稳定性能,主动肌、拮抗肌、协同肌之间的协作提高了,神经与肌肉的支配能力增强,力量不再只是但一方面的提升,而是一个支链的力量。比如有前侧链、后侧链,披肩效应中的前后披肩,当一块肌肉发力的时候会带动一起发力,那么它的力量水平与之前单一发力相比是不可小视的,它的肌纤维的数量、围度,在其它单位的带领下也会增粗变大。

(三)不同训练对百米运动员最大摄氧量的影响

最大摄氧量是运动员的心肺耐力,测量值是运动员消耗氧气的能力,一般可以通过台阶试验来测得。传统的训练方法一般通过不停地跑百米重复式的训练手段,还有通过坡度冲刺等来提高无氧运动和摄取氧的能力。功能性训练最大优势就是可以综合运动员各项素质进行训练的同时提高摄氧与无氧工作的能力,不间歇式的训练在最短的时间内做最大限度的消耗和摄取,是最有效的手段。

(四)不同训练对百米运动员身体形态的影响

身体形态影响着运动员的发展及其运动成绩。传统训练更注重力量的训练造成肌肉肥大而没有弹性,俗称死肌肉,一般只注重下肢的训练,深蹲、跨步跳等的训练内容,上肢和躯干相对比较薄弱,看着不匀称。功能力量训练注重了多角度,在运动链各个平面协调练习,它将人体核心部位的稳定性作为重要内容,强调的是动作的一体化和整体控制下的动态平衡。进行多个平面、多个群组、多维度的训练,线条肌肉的弹性各方面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收缩和舒张的很充分,所以形态好而且质量和运用效度是非常高的。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Gray于1997年首次提出了功能性力量训练的概念,指出身体运动链的观点。而美国运动委员会指出功能性训练是训练动作的活动,包括平衡性训练、稳定性训练、核心训练和动态运动训练。美国早在20世纪就开始研究和运用新的训练方法进行训练和医疗康复方面,通过对脊柱稳定性的生理机制的研究,Panjabi于1992年提出了“三亚系模型”理论,该理论指出,脊柱稳定性的生理机制涉及三个系统:被动亚系、主动亚系和神经控制亚系。悬吊训练起源于二战时期对受伤战士进行肌肉放松的治疗过程中,并逐渐形成其在运动康复领域独特的治疗体系和理论体系,悬吊训练于21世纪初期被引用到竞技体育的体能训练之中,并取得了初步的训练效果。本体感觉功能训练也称为机体运动感觉系统的功能训练,是指通过有意识的感知关节的空间位置、关节运动以及关节移动的方向和速度来达到改善关节本体感受功能的训练。功能性训练不仅运用在竞技体育训练也更多运用到健身运动当中,让更多的人去达到健康的目的,在效率和效果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成效。

四、结论

功能性训练对百米运动员的各方面素质起到高速高效的锻炼效果,然而也不是说传统训练无可用之处,两者要相互结合,把功能性训练穿插在传统训练中,才能事半功倍,达到意想不到的结果。功能性训练与运动项目的专项性相结合进行的力量训练,但不强调某一运动动作中四肢力量的过分发展。没有绝对的好也没有绝对的坏,两者互补互利,达到综合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丹阳等.功能性训练:释义与应用[M].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27(10).

[2] 潘佳晨.专项速度训练若干问题研究[J].运动.2011:29.

[3] 吴杰等.传统训练手段对短跑运动员位移速度的影响研究[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8(6).

[4] 刘凯.功能性力量训练与传统力量训练的比较[D].天津体育学院.2011.

[5] Gray. Efficacy of low load resistive muscle training in patients with rheum to id arthritis functional class 2 and 3[J]. J Rheum a to.1997.24(8):1531-1539.

[6] Panjabi M. The stabilizing system o f the spine,Part I,Function,dysfunction,adaption and enhancement[J]. Spinal disord.1992(5):383-389.

[7] 陈小平.当代运动训练热点问题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41.

猜你喜欢
功能性训练
功能性训练在高校体能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功能性训练”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可行性研究
系统论视角下的运动链、链反应及功能性训练再认识
推陈出新:谈功能性训练在中学体育教学当中的应用有效性分析
功能性训练对网球正手击球动作影响的理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