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剑
七氟烷与丙泊酚对上腹部手术冠心病患者围麻醉期的影响
谭剑
目的 研究七氟烷与丙泊酚对上腹部手术冠心病患者围麻醉期应激反应的抑制影响。方法 将择期行胃大部切除术的冠心病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七氟烷组与丙泊酚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4%七氟烷吸入麻醉+4μg/kg瑞芬太尼诱导麻醉,对照组给予1~2mg/kg丙泊酚靶控输入麻醉+ 4μg/kg瑞芬太尼诱导麻醉,2组患者均于麻醉前30min给药,手术结束时停药。定时抽取颈内静脉血测量C反应蛋白、皮质醇、AtⅡ(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分别为手术前,手术后即刻,手术后4、8、12h。结果 2组患者皮质醇、C反应蛋白、AtⅡ水平等应激指标在术前无明显差异,七氟烷组患者术后12h平均C反应蛋白水平(432.45±50.21)μg/L、皮质醇水平为(70.34±21.52)U/L、血清AtⅡ最大值为(127.34±38.65)ng/L均优于丙泊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对上腹部手术冠心病患者围麻醉期应激反应的抑制效果明显好于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
七氟烷;丙泊酚;应激反应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发病率也逐年升高[1]。手术应激会加重上腹部疾病患者在术前合并冠心病的患者的心血管系统负荷,易诱发心肌梗死或心源性猝死。老年患者由于冠脉储备能力低,代偿能力有限,在手术过程中或术后易诱发心肌缺血[2]。所以,本研究就有效地降低手术应激对心急的损伤以避免老年冠心病患者手术过程中及术后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展开研究,将七氟烷与丙泊酚对上腹部手术冠心病患者围麻醉期应激反应的抑制影响做对比,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2年4月~2014年12月于江西省萍乡市人民医院择期行胃大部切除术的冠心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七氟烷组和丙泊酚组,各30例。七氟烷组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60~79岁,平均年龄(68.4±6.3)岁;丙泊酚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60~80岁,平均年龄(69.1±6.4)岁.患者均依据心电图ST段和T波的改变诊断心肌缺血。ASA分级Ⅱ~Ⅲ级[3]。2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参与研究的患者均经内科治疗至T波、ST基本恢复正常。
1.2 麻醉方法 麻醉前30min给予2组患者吗啡0.2mg/kg、东莨菪碱0.3mg肌内注射,均采用芬太尼4μg/ kg、维库溴铵0.15mg/kg诱导,气管插管、麻醉机通气维持,手术过程中维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在30~35mmHg(1mmHg=0.133kPa),给予七氟烷组患者4%七氟烷(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H20080681)吸入麻醉,给予丙泊酚组1~2mg/kg丙泊酚(西安力邦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H20123318)靶控输入麻醉,术中2组患者均持续输注350~550μg/h,间断静滴维库溴铵0.05mg/kg保持肌松。收缩压大于160mmHg时静脉注射乌拉地尔12mg/次,收缩压小于90mmHg时静注麻黄碱4~8mg/次。术后给予新斯的明拮抗肌松药的作用,所有患者给予昂丹司琼4mg。
1.3 观察指标 分别观察并记录术前、气管插管后10min、气管拔管后10min、术后4、8、12h抽取静脉血,取低温离心后的静脉血的上清液。测定C反应蛋白、皮质醇、AtⅡ(angiotensinⅡ,血管紧张素Ⅱ)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组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手术前后变化比较 2组患者在气管插管前10min的各指标的水平相比于术前基础值有一定的降低。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在气管拔管后10min,以及手术后4、8、12h内2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升高,术后12h时,七氟烷组平均C反应蛋白水平为基础值的3.7倍;丙泊酚组的CRP浓度是术前基础值的4.5倍,明显高于七氟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CRP手术前后变化比较(x±s)
2.2 2组患者血清皮质醇水平手术前后变化比较 2组患者在气管拔管后10min及手术后4、8、12h的皮质醇浓度明显升高,在术后12h时,七氟烷组的皮质醇水平为为基础值的4.1倍;而丙泊酚组的皮质醇浓度为基础值的8.5倍,明显高于七氟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皮质醇手术前后变化比较(x±s)
2.3 2组患者AtⅡ水平手术前后变化比较 2组患者在气管拔管后10min及术后4、8、12h的血清AtⅡ明显升高,术后12h内,七氟烷组的血清AtⅡ最大值较基础值上升52.60%;丙泊酚组的血清AtⅡ最大值较基础值上升94.96%,明显高于七氟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At Ⅱ手术前后变化比较(x±s)
手术中由麻醉引起的应激反应能引起心脑血管紊乱,各种代谢紊乱等严重并发症。有研究表示,围麻醉期因手术应激引起的心肌梗死或心源性猝死的病死率高达28%[4]。丙泊酚降低围手术期应激反应发生率的原理是清除体内的氧自由基、使炎性因子的合成及释放减少,刺激机体生成一氧化氮。而七氟烷吸入麻醉的原理则是通过抑制儿茶酚胺的分泌来抑制心血管反应[5]。近年来研究显示,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抑制心脏手术的麻醉应激反应效果显著,明显改善心血疾病患者的预后[6]。七氟烷与瑞芬太尼联合应用是利用瑞芬太尼的强镇痛作用,优点为在使患者意识消失的同时阻断疼痛的传入,可以有效地抑制应激反应的发生,降低炎性免疫应答的发生率[7]。敏感的显示机体应激反应的指标为C反应蛋白、血清皮质醇以及AtⅡ,应激反应会刺激机体内的C反应蛋白,血清皮质醇,AtⅡ分泌,分泌量与刺激的大小以及持续时间有关,故C反应蛋白、血清皮质醇、AtⅡ常作为临床上判断应激反应强度的主要指标[8]。
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患者在气管拔管后10min、4、8、12h时的C反应蛋白、血清皮质醇、AtⅡ较术前基础值明显升高,证明手术应激依然会对患者造成伤害,但是七氟烷组各项数据明显低于丙泊酚组的数据(P<0.05),说明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吸入麻醉较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对手术应激的抑制作用效果更好,更有效地降低心肌的损害。
综上所述,相比于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能更好地降低上腹部手术冠心病患者围麻醉期应激反应造成的影响。
[1] 谢文超.经桡动脉进行冠心病介入治疗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4,20(7):70.
[2] 张占军,胡腾,周华.七氟烷 丙泊酚麻醉对不停跳冠脉搭桥血流动力学和心肌细胞影响比较[J].医药论坛杂志,2013,34(7):129-130.
[3] 钱兴文.丙泊酚与七氟烷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研究[J].当代医学,2012,18(34):52-53.
[4] 吴小刚,金诗荣,李晓红,等.七氟烷、丙泊酚麻醉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率及心肌酶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6):3842-3843.
[5] 张维维.七氟醚吸入与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在全胃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比较[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4,23(4):550-552.
[6] 范丹,兰志勋,吕强,等.七氟烷与丙泊酚麻醉在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又到期的应用效果比较[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3,10(2):63-65. [7] 杨日辉,黄品,赵红炜,等.瑞芬太尼丙泊酚与丙泊酚异氟醚全麻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效果比较[J].当代医学,2013,19(6):5-6.
[8] 仲勇,周嘉,袁岚.两种不同麻醉方式对患者围手术期应激的影响[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3,12(33):1681-1683.
10.3969/j.issn.1009-4393.2015.15.039
江西 337055 江西省萍乡市人民医院麻醉科(谭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