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背景下的职业教育发展研究

2015-07-31 11:55李玲俐董俊华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5年6期
关键词:变革职业教育融合

李玲俐 董俊华

摘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下称“两化”融合)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时代命题,在“两化”融合背景下,职业教育挑战与机遇并存。文章在文献分析基础上,分别从人才培养内容、培养模式和评价标准等方面探讨了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变革方向,旨在适应“两化”融合对信息人才和工业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两化”融合;职业教育;变革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5)06-0016-03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崭新命题”,要求我国在推进工业化的进程中全方位、多层次、跨领域地融入信息化,实现一体化。信息化在技术、产品、管理、资源等多个层面实现与采购、设计等多个环节的融合,在技术支撑、管理手段与自主创新等方面挖掘潜能,达到管控一体化,加快实现行业产业转型升级。“两化”融合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其关键是对人才的培养,职业教育作为职业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之一,有义务变革自身特质,肩负起“两化”融合所需人才的培养任务。

一、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现状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命题的提出一针见血的指出了工业发展过程的问题,智能化、精细化以及高效率等关键要素的缺失阻碍了工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大力推进“两化”融合是我国加快推进现代化的战略选择。

现阶段,我国实现“两化”融合是可能的,我国不断推行新型工业化机制,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经济增长方式与效率,使工业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以互联网络、高新科技等为主导方向的信息产业的发展加快了信息产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发达国家产业演变等都为“两化”融合提供了经验借鉴。

我们也清晰地认识到实现“两化”融合还有诸多制约因素:第一、我国信息技术水平较低,尤其是包括信息安全在内的核心信息技术的自主研发与创新能力不高,缺乏信息化产业的支撑环境;第二、“两化”融合所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信息等主导资源的缺乏;第三、缺乏全新的管理体制与绩效评估体系。

二、“两化”融合对我国职业教育的要求

(一)信息化产业方面

信息产业是基础性的产业,是推进“两化”融合的战略基础,我国的信息产业增长迅速,从GDP所占比重,到高技术产品出口额都逐年增加,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矛盾,如关键技术自给率低、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尚未形成、高层次复合人才缺乏、核心产业基础落后等。信息化产业是职业教育服务一大产业,信息技术人才也是职业教育所重点培养的人才,在“两化”融合背景下,职业教育的教学不仅仅注重对学生信息素养等基本能力的培养,更要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技术研发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学校层面成立“两化”融合技术研发中心,创新研发核心信息技术,提升信息化产业。

(二)劳动者信息素养方面

“两化”融合需要不同岗位的劳动者、管理者都要提升个人的信息素养,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甚至技术研发能力,基于劳动者信息素养提升的需求,职业教育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对学生的基本信息检索、处理与加工、信息传输与共享等能力与意识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与训练。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内容、学习手段与认知工具三个层次,通过课程教学、网络教学、移动学习、第二课堂等方式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干预,在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以应对“两化”不断深入的融合。

(三)信息技术发展方面

“两化”融合不仅对劳动者、管理者的个人信息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生产力的提升手段,用于企业生产的各项信息技术也要不断进行换代升级,在生产各个流程环节都融入信息技术,用信息技术替代传统生产工艺或者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这是一项庞大的信息技术更新换代的系统工程。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发展密不可分,职业教育不仅仅为社会发展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更要承担起企业转型升级对信息技术的多方面需求,随着通讯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快速发展,企业转型升级对技术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所以,信息技术的自我发展要求职业教育积极投身到对技术发展与应用的研究中。

(四)管理与评估手段方面

管理与评估是企业提高生产绩效的重要手段,但随着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企业对管理与评估的准确性和高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便于对生产流程、人力资源实施准确干预。如何优化企业管理与评估手段,作为与企业具有产教融合、深度合作关系的职业教育应该加强研究,把信息技术手段与企业的管理理念与评估策略进行融合,形成一套高效的管理与评估信息化系统。

三、职业教育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一)“两化”融合背景下职业教育发展的挑战

信息化融入工业化,不断实现对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改造,促进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培养新兴产业。电力电子、汽车电子、汽车美容、金融电子、信息通信、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节能环保、移动银行等与先进信息技术结合可以为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扩大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迎接产业发展的新形式,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与招生规模要发生变化、学生的培养标准与方向要进行调整,开设新专业,淘汰旧专业;加强师资引进与新技术培养,以适应新专业与人才培养需求;对现有实训资源的改造以及新资源的重新购置,等等。只有努力适应市场规律、顺应经济发展趋势,职业教育才能办出特色,才能助推“两化”融合进程实现工业化的升级改造。

(二)“两化”融合背景下职业教育发展的机遇

“两化”融合也给职业教育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我国大力推进传统企业转型升级、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将不断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广逐渐深入,在质量、计划、财务、生产、设备、人力资源、安全保障、绩效管理等环节加强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在“两化”融合进程中,人才队伍建设是最重要的一环,国家也依托高校、研究所等建立一批培训基地围绕两化人才需求加强人才培养,面对这良好的机遇,高职院校要努力创办人才培养基地,针对周边行业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企业信息化进程中所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使职业教育在顺应社会发展历程中占据有利位置。

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内容的重新梳理

“两化”融合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需求,这就要求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标准进行重新梳理,各专业不仅仅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还有加大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只有提升了信息素养,学生才能有技术再造和技术迁移能力,才能突破技术更新升级带来的瓶颈问题。所以,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设置,要紧密结合“两化”融合的新背景、新要求,重新梳理课程体系和培养目标。

在非技术类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增加信息技术相关课程,包括信息道德类课程、基于互联网搜索有价值信息的课程、对信息进行有针对性加工处理的课程、利用应用软件开展内容创新的课程以及传输共享信息的课程,等等。使学生在一定信息道德的基础上,具有搜索信息、获取信息、加工处理信息、传输信息的能力,努力提升个人的信息意识和信息时代的高效学习能力。

在技术类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在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基础上,还要加大对学生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结合该专业的市场需求和岗位职责,加强学生专业软件的技术创新和团队协作,使学生能尽快适应行业企业的信息化进程,适应新兴产业的技术要求。加强产教合作,加强与企业工作岗位的对接,让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提升个人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和创新能力。

五、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

职业教育是以市场为导向的教育形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主要的人才培养模式,随着“两化”融合进程的深入,现代学徒制不断创新发展,在学生培养中取得良好效果。

现代学徒制是对传统学徒制和学校教育的重新整合,根据合作企业的岗位需求,学生从学校招生,并成为合作企业的学徒,学校和企业联合培养学生,最终考核由企业实施,即学生通过企业各项考核,尤其要完成企业综合项目的考核后才能从企业毕业,并正式成为企业员工。

立足信息能力的培养,实施现代学徒制培养的学生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学资源建设、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以及教学手段的选择等方面,都渗透着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联合合作单位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按照岗位标准建设人才培养方案、联合构建课程体系、开发岗位课程,增设信息技术专项课程,搭建校企共建共享的教学资源信息化平台。同时加强对学生的信息化管理,现代学徒制培养的学生坚持企业的教育主体地位,但学校要参与到学生的教学与管理中,借助信息化手段监控学生的学习进程,实施远程教学与管理,提供人才培养质量。

六、人才培养实施过程的信息化设计

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过程灵活性比较高,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根据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做多样化教学过程设计,但在“两化”融合背景下,人才培养过程需要增加信息化成分,包括信息化教学环境的设计、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建设、信息化教学与学习手段的选择等,学生只有在各个环节中尽可能多接受信息化熏陶,才能在成长过程中逐渐提高自身信息素养。

(一)教师以多媒体形式呈现教学内容

减少传统文字形式的教学内容呈现方式,采用图片、动画、视频、音频、三维造型等形式呈现教学内容,信息化体系化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络课程、视频公开课、MOOC等成为主要的教学内容载体。学生的学习对象不仅仅是课程内容,还包括课程内容呈现方式。

(二)教师借助信息技术教学

在丰富的数字化资源前提下,教师还要通过组织教学活动实施教学,随着互联网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互联网技术得到普及,教师借助QQ软件、微信、微博等技术实时发送教学活动组织指令,结合数字化资源实施教学活动。

(三)学生借助信息技术学习

信息技术已经全方位实现与教育教学整合,学生借助信息技术学习已经成为现实,包括因特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学生以喜好的方式学习,并进一步打破学习空间和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都有学习行为发生,这不仅仅完成学习任务,还能提高自身信息素养。

七、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变革

职业教育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教学质量的评价也围绕学生实践技能的学习效果展开,但随着“两化”融合的推进,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方法与标准也要随之变革,评价内容不仅仅是专业技能,还包括信息素养和学习方法等,评价标准要依据企业各个岗位的岗位要求,侧重于信息技术相关规范,评价方式要立足于真实的综合实践项目,注重基于信息化管理平台的过程性评价。

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是全方位的、多层次的、跨领域的,信息化要与所有工业门类融合,渗透到工业企业的采购、设计、生产、销售、管理等各个环节,成为企业管理的常规方式与手段,是工业企业走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关键。在“两化”融合,大力推进现代产业的新形势下,培养一批精通信息技术的工业技术技能人才和精通工业技术的信息技术技能人才成为职业教育的使命,所以,在“两化”融合背景下,以市场为导向的职业教育需要紧紧抓住发展机遇,实施全面的调整与变革,以适应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梁国浚.信息化工业化融合与高等职业教育[J].潍坊高等职业教育,2011(9):9-11.

[2]李飞,陈炜,黄刚. 两化融合视角下“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7):131-151.

[3]黄明,梁旭,董长宏等.基于“两化融合”的复合型软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10(1):70-73.

[4]杭永宝.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标准体系问题研究[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12):5-12.

责任编辑 陈春阳

猜你喜欢
变革职业教育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卷首语
刚柔并济
破次元
融椅
变革领导力的三个层面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