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如
摘要:学生的学习是主动构建自身知识体系的过程,因此学生的课堂参与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在如今的大学英语课堂,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成为外语教学过程中的关键。因此,如何促进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进而提高教学质量,是大学英语老师必须研究的一大课题。大学老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生活的实际情况,给学生设计各种课堂任务,让学生能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关键词:大学英语;任务型教学;课堂参与
一、 引言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在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语言教学模式。它是根据现实的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实际需要,制定语言学习的任务,由学生根据任务制定计划,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计划、完成任务,而且在这一过程中不断评估自己学习的过程。将课堂教学的目标真实化,任务化, 从而培养其运用目的语的能力。
在中国,英语教学一直存在着费时低效的问题,学生对英语的英语能力不是很理想。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化,大学英语在教学指导、教学方法、教材等方面都有了很多的改善。任务型教学模式逐渐被大学英语教师所认可。但是,任务型教学模式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例如教学任务设计的不完善,学生参与意识不强等问题。
二、 大学英语任务型教学框架模式
“任务型教学框架模式与其他交际教学模式区别在于,它更强调使用有明确目标的任务来让学习者能主动地学习和运用语言。任务型教学模式让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在语言教学过程中,尤其在课程设计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独立作用。教师根据自己对语言、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的理解以及学生的语言需要和能力设计教学任务,并能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调整教学设计”(韩刚、王蓉,2004:1)。
任务型教学至少须具备以下特点:1、任务的可行性。任务的目标必须明确,学习者应明确知道自己需要完成什么任务,完成任务所要达到的结果,并且能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探索和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方法。2、任务的互动性。任务的完成必须依赖于参与者的互动与合作。学生通过小组合作, 子对合作等活动,学习和使用语言,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3、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4、情境设置的真实性。 任务设计要把语言材料放入真实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贴近生活的语境中,激发参与欲望,从而培养学生语言的实践能力。5、任务的延伸性。任务型教学要在课内体现,更要延伸到课外的学习和生活中,发展学生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Willis认为,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模式包括三个阶段,即前任务(Pre—task phase )、正式任务阶段(Main task phase)和后期任务阶段(Post-task phase)。其中,前任务阶段,是指在正式任务前,教师与学生参与的教学活动。教师通过示范,让学生提前参与某些预热性的活动。正式任务阶段是核心部分,任务的设计是实施任务型教学的前提条件。任务的设计必须包括任务的目标,任务的学习内容和任务的活动。
下面是高等教育出版社高职高专《英语 4》“Job hunting”单元教学任务实施方案及具体步骤。
(一) 前任务阶段
老师在上课前设计与正式任务相关的词汇以及相关的预备任务。要求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查找“job hunting”的相关资料,了解找应聘时需要的相关词汇与表达方式。
给学生看一段带字幕的关于应聘的视频介绍,并要求他们参照字幕进行模仿,熟悉相关词汇的发音与用法。
要求学生带着老师设计好的问题,快速默读课文“job hunting”,并找出答案。
让学生归纳总结在默读过程中遇到的语法与词汇上的问题,组内同学探讨,,老师做出适当的指导。
每个小组在组内交流老师要求准备的资料,通过归纳整理,汇总后,每个小组派出代表汇报本组的讨论总结,老师根据每一组的汇报总结做出评价、补充,然后要求学生进行自由练习,例如角色扮演、情景剧表演等。
(二) 正式任务阶段
在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预备任务后,对正式任务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进入正式任务的实施阶段。
老师提出的任务包括:
1、 What should we do to get ready for the job hunting?
2、 What should we notice when we are being interviewed?
3、 (主题任务)“Job hunting”
每组学生在组内陈述所收集到的资料,每组选出一位同学做记录。每个学生在组内汇报自己的内容后,小组内进行讨论,讨论过程中遇到不会的词汇与表达,可以向组内同学或老师求助。执行任务时,学生应该注重话语的意义,而不是形式。
(三) 后期任务阶段
学生回想任务完成的全部过程,包括从前任务开始,一直到正式任务为止的所有课堂教学任务。
复习本科学的语言文化知识,教师把从前任务开始,学生做出的汇报中出现的问题做出纠正。
由于学生对实际的就业问题比较感兴趣,通过对这一主题的讨论,学生不仅对自己的将来就业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而且扩大了词汇,学到了新的句型。
任务型教学不仅仅停留在课堂,更应该延伸到课后。因此教师要求学生在下一次课中,同样以小组形式,汇报在应聘过程的准备工作,应聘问题的解答等,并录制成视频,由小组互评,或老师抽查。
以上任务型教学模式,把课本里的任务实施过程前后拓展,增加了学生语言输入与输出的机会,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改善英语教学的效果。
三、 任务型教学存在的障碍
任务型教学模式下,部分学生的课堂参与存在一定的障碍。例如学生的基础教材,语言水平不高等。任务后的课堂发言的要求,使学生变得焦虑。有的学生英语确实很差,尤其部分工科男生,他们不知道如何说、说什么,甚至都不去思考。很多时候,学生不是不想说,而是,他们有什么想说的时候,而语言水平的限制又阻碍了他们的参与。另一个影响学生参与课堂任务的障碍是自我抑制,因为提供型任务要求一定的语言水平,会导致更多的焦虑,学生会变的消极并且不愿意参与。但也有一些害羞的人不参与,例如胆怯,害怕犯错误等等。
四、 促进大学生英语课堂参与的任务型教学建议
(一)多设计信息轮流交换型任务,尽量避免为信息自由提供型任务
一般在信息轮流交换型任务中,学生对自己要做的事非常清晰,他们仅需要告诉他人自己知道的。因此,一般不会出现无话可说的情况。其次,信息轮流交换型任务需要每个学生的参与,它给每个学生相同的机会发表意见,否则任务不可能被完成。第三,他们有足够的信息完成任务,这样,他们就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思考如何表达。而信息自由提供型任务要求比较高,只能面对少数拔尖的学生。例如小组制定一个度假的方案,在小组里面,大家通过分工,部分同学找景点,部分同学收集大家意见,部分同学做好预算等。该任务属于信息轮流交换型任务。而谈谈自己理想的度假胜地。该任务属于信息自由提供型任务。
(二)创设适中的任务
教师在设计课堂任务时,应该确保任务的难以程度,任务必须具有真实性,贴近生活。否则学生因过度语能力有限,无法跟上老师设计的任务而不能将所学的知识学以致用,从而影响任务型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Ellis,R. Task-based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3.
[2] Nunan,D.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4.
[3]程可拉.任务型外语学习研究 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周晓梅.李晓燕任务类型对独立学院英语学习者言语输出的影响——从自我修正的角度研究 201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