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种不同缝线在翼状胬肉术后的临床对比观察

2015-07-31 23:38冉美谭薇
当代医学 2015年30期
关键词:翼状胬肉缝线

冉美 谭薇

2种不同缝线在翼状胬肉术后的临床对比观察

冉美 谭薇

目的 比较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带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采用2种不同缝线术后眼部刺激症状及炎症反应情况。方法 收集拟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术的133例单侧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8)和观察组(n=65),分别用8-0可吸收缝线与10-0非吸收缝线缝合,比较2组患者术后1d、3d、1周、2周、1个月及3个月的眼部刺激症状及炎症反应情况。结果 术后1d、3d、3个月对照组的症状及体征评分分别为(21.41±2.25)分、(14.85±1.86)分、(0.79±0.62)分,观察组分别为(21.33±2.12)分、(14.39±1.79)分、(0.71±0.59)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2周及1个月对照组的症状及体征评分分别为(10.24±1.18)分、(5.15±0.81)分、(3.25±0.55)分,观察组分别为(9.39±1.32)分、(4.97±0.93)分、(2.91±0.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翼状胬肉手术用8-0线与10-0线术后前3d及3个月后的眼部刺激症状及炎症反应无显著差异,在1周~1个月时10-0线优于8-0线。

翼状胬肉;缝线;刺激症状;炎症反应

翼状胬肉是极常见的角结膜变性之一,好发于常暴露于阳光下、生活在热带及亚热带区域的居民,与紫外线照射、长期生活在干燥、炎热及有尘埃的环境中有密切关系,呈三角形的纤维血管薄膜,常发生于睑裂区球结膜向角膜内生长,如刺激症状较重,不能戴角膜接触镜,出于美观或病灶向视轴区发展接近瞳孔区时,可考虑手术切除。目前主要的手术方式有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术、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局部使用丝裂霉素、翼状胬肉切除+羊膜移植术、翼状胬肉切除+自体带角膜缘干细胞结膜移植术等,而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通过干细胞移植来填补翼状胬肉切除后的病变缺损区,进而重建该处的角膜表面以及角膜缘屏障功能,阻止异常组织和新生血管侵入,从而达到阻止翼状胬肉复发的目的[1],目前是治疗翼状胬肉的一种方便、安全、有效而经济的方法[2-3]。但不管采用何种术式,因角膜含有丰富的三叉神经末梢,术后患者多因角膜创面的暴露和创口缝线的存在而出现明显的疼痛、异物感、眼痒、畏光、流泪等刺激症状,导致患者舒适度下降。本研究比较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术采用8-0线与10-0线术后眼部刺激症状及炎症反应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6月就诊于湄潭县人民医院并行翼状胬肉切除+自体结膜移植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n=68)和观察组(n=65),分别采用8-0线与10-0线缝合。其中对照组男25例,女43例,年龄38~75岁,平均(56.3±17.1)岁;观察组男24例,女41例,年龄40~73岁,平均(55.6±16.3)岁。所有患者均为原发性鼻侧单眼翼状胬肉,均无感染征象及其他眼表疾病。2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2组均由同一熟练操作的手术医师完成。术前2d均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滴眼4次/d,清洁结膜囊,术前1、5、10min分别滴用奥布卡因滴眼液行角结膜表面麻醉各1次,常规消毒铺巾,开睑器开睑,2%利多卡因1mL行胬肉颈部结膜下浸润麻醉,然后行常规翼状胬肉切除+自体结膜移植术,取结膜瓣时均取自上方球结膜并分离至角膜板层,大小与巩膜暴露区相若,随机选用8-0线或10-0线连续缝合结膜瓣。术毕,取下开睑器,点妥布霉素眼膏及小牛血清去蛋白眼用凝胶后加压包敷术眼2d,术后第1天打开包敷检查后予庆大霉素冲洗结膜囊,再点上述眼药继续加压包敷。术后第2天打开加压包敷后不再包敷,并在术后第4天改用典必殊眼液及眼膏抗炎治疗,继予小牛血清去蛋白眼用凝胶促进角膜修复,根据患者炎症反应及角膜修复情况适时停药。术后每天裂隙灯显微镜观察并记录2组角膜刺激症状,结膜、角膜创面修复情况,连续观察3d至病情稳定后间断复查。对照组一般不予拆除缝线,但对少数患者在术后2周以上反应仍较重、并且用药不能控制者予拆除缝线;观察组患者均在术后2周拆除结膜缝线。2组均至少随访3个月。其中角膜刺激症状(眼痛、眼痒、畏光、流泪、异物感、分泌物及球结膜充血)评分参照赵家良等[4]的分级评分标准。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患者的症状及体征评分统计术后1d、3d、3个月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2周及1个月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术后症状及体征评分统计(x±s)

3 讨论

目前,翼状胬肉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方式,如何降低术后复发率是所有手术医师的共同目标,通过不同术式的改进,翼状胬肉切除+自体带角膜缘干细胞结膜移植术因为复发率低、并发症少及取材方便已经成为主流[2-3],但是在手术细节方面如缝线的不同是否可以让此手术达到更加完美的状态,让患者在术后刺激症状减轻、少受痛苦是本研究的目的。

目前,常用的缝线有8-0可吸收缝线和10-0不可吸收缝线,关于2种线的利弊仍有争议[4]。8-0可吸收线的成分为90%的乙交酯和10%的L-丙交酯共聚物制成,可以在体内降解而被吸收和代谢,患者不用受拆线时的痛苦和恐惧[5-6];缺点是线较粗,2周时仍保持原线强度的75%,一般在56~70d内被基本吸收,吸收时间较长,可导致较长时间的炎症反应,甚至红斑和硬结[7]。10-0不可吸收线由聚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制成,线比较细,线结较小,眼部的不适感明显较8-0线小。缺点:不可吸收,需拆线;表面光滑,易松脱;线较硬,如线头短会加重眼部异物感[8]。

本研究结果表明,手术医师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缝线,如患者对拆线有恐惧或复诊不方便者,适宜选8-0线;若患者是过敏体质者,适宜选10-0线,并在手术中适当将线头留长一点,让其顺向贴付与结膜表面,减轻刺激症状。

[1] 和二红,葛战雷,郝鲁梅.翼状胬肉的三种手术方法疗效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4(1):83-84.

[2] 范惠雅,陈子林,宋青山.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的结膜移植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J].国际眼科杂志,2014(5):961-963.

[3] 谭瑾.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3):496-498.

[4] 赵家良,黎晓新,董冬生,等.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疗白内障术后炎症和非感染性眼前段炎症的临床评价[J].眼科研究,2000(6):560-564.

[5] 刘小勇,张晓玲,周清,等.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和羊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及安全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3):3517-3520.

[6] 王云娥,唐世云.显微镜下翼状胬肉逆行切除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1,17(1):80-81.

[7] 俞洪涛,马晓蓉,解正高,等.不同缝线方式对翼状胬肉切除术后眼部舒适度的影响[J].中国美容医学,2015,24(8):19-21.

[8] 王雅坤,王虹,解正高,等.显微手术应用不同缝线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比较[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3,36(6):599-601.

10.3969/j.issn.1009-4393.2015.30.008

贵州省省长资金临床应用课题专项研究项目(黔省专各字[2012]131号)

贵州 564199 湄潭县人民医院 (冉美 谭薇)

谭薇 E-mail:1404082012@qq.com

猜你喜欢
翼状胬肉缝线
刨根问底之翼状胬肉
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在翼状胬肉逆行撕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应用
剖腹产横切口两种缝线缝合的对比探讨
原发性与复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指标及实验室指标差异
外科缝线标准中线径问题的研究
眼睛长胬肉要不要治
缝线抗议
锯齿状缝线皮下埋置面部提升术临床应用(附140例)
翼状胬肉自体干细胞移植术后口服中药治疗60例临床观察
眼翼状胬肉治疗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