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柠
针对性心理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刘 柠
目的 探讨针对性心理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180例,以随机抽样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n=90);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糖尿病常规健康宣教指导干预,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主观幸福(GWB)评分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评分。结果 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GWB评分分别为(45.59±5.41)分,(73.82±9.10)分;干预组患者治疗前后GWB评分分别为(45.17±5.36)分,(91.28±11.64)分;2组患者干预后GWB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且干预组患者干预后GWB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GQO-LI评分分别为(153.52±22.34)分,(210.77±30.68)分;干预组患者治疗前后GQO-LI评分分别为(154.36±22.70)分,(259.43±34.96)分;2组患者干预后GQO-LI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且干预组患者干预后GQO-LI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针对性心理护理用于2型糖尿病病人可有效改善自身幸福感,提高日常生存质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心理护理;糖尿病;生活质量
近年来我国糖尿病发病率逐渐提高,总患病人数已接近5000万[1];作为一种病程迁延的慢性疾病,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2]。如何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延缓病情进展已成为医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本次研究本院门诊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80例,分别采用糖尿病常规健康宣教指导干预和此基础上加用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主观幸福(GWB)评分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评分,探讨针对性心理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1.1 一般资料 选取江西省南昌市第三医院门诊2013年5月~2013年12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80例,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1999年临床诊断标准[3],并排除合并神经系统疾病及严重糖尿病并发症者。入选患者以随机抽样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n=90);对照组患者中男57例,女33例,年龄40~65岁,平均年龄(52.65±6.10)岁,病程2~9年,平均病程(3.82±0.95)年;干预组患者中男60例,女30例,年龄41~67岁,平均年龄(52.74±6.12)岁,病程2~10年,平均病程(3.88±0.97)年;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糖尿病常规健康宣教指导干预,包括饮食指导,用药指导及运动疗法;干预组患者则此基础上加用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即:(1)护理人员在接诊过程中加强与患者沟通交流,耐心倾听患者诉说自身感受,依据患者身心健康状况给予及时引导和干预,鼓励其以乐观心态遵医治疗;同时一旦发现患者有益改变应立即进行表扬,使其长时间保持良好心境[4-5]。(2)实施心理日志疗法,指导患者记录每天生活中快乐、自信及感谢的片段,将1天中快乐和幸福的事情详细表述,并附以当时自己的感受[6];每周六、周日组织患者对日志进行分享,使患者互相交流日常生活中积极乐观的小事,鼓励大家积极融入有意义的生活中。
1.3 观察指标 (1)患者自身幸福感评价采用美国国立统计中心制定总体幸福感量表(GWB)[7],共6个分量表,总18个指标,包括对生活满足和兴趣,健康担忧,精力,心境,情感和行为控制,松弛或紧张心境;总得分越高提示人群主观幸福感越强;(2)患者日常生活质量评价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评分[8],共4个分量表,包括物质生活、躯体、心理及社会功能;患者总分越高提示日常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录入分析软件分别采用Epidata 3.08和SPSS17.0;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成组和配对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组患者干预前后GWB评分比较 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GWB评分分别为(45.59±5.41)分,(73.82±9.10)分;干预组患者治疗前后GWB评分分别为(45.17±5.36)分,(91.28±11.64)分;2组患者干预后GWB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且干预组患者干预后GWB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干预前后GWB评分比较(x±s)
2.2 2组患者干预前后 GQO-LI评分比较 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GQO-LI评分分别为(153.52±22.34)分,(210.77±30.68)分;干预组患者治疗前后GQO-LI评分分别为(154.36±22.70)分,(259.43±34.96)分;2组患者干预后GQO-LI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且干预组患者干预后GQOLI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干预前后GQO-LI评分比较(x±s)
随着现代医学护理模式逐步转变,当今临床护理工作中心已由疾病护理转为患者护理[9]。目前临床护理必须采用全方位综合护理干预,以整体健康服务提高患者对于护理工作认可,建立和谐护患关系。已有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对控制血糖和稳定病情进展具有不利影响[10]。
护理人员通过针对性护理干预一方面帮助患者在就诊过程中积极反映自身变化,达到宣泄情绪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日志疗法加强病人间乐观心态交流与感染,进一步增强自身战胜病魔信心,最终达到消除不良心理状态,改善日常生活质量的目的。近年来研究显示,过度精神紧张和激动可导致患者血糖水平显著上升;而糖尿病患者在记录幸福、快乐及感恩小事时,身心多处于放松平静状态,并有利于分散自身对病情的担心,这些均会对患者幸福感和生活质量提高产生有利影响[11-12]。
调查显示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低于正常人群,尤其是在生理职能方面。糖尿病出现并发症甚至轻微的便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糖尿病并发症可影响患者日常的社会交往、情感、精神、心理、体力活动等,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本次研究结果提示针对性心理护理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在提高自身幸福感、改善日常生活质量方面具有优势,激发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对患者社会功能以及情绪功能的提升都有明显的好处。在治疗过程中,注重患者心理护理,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针对性心理护理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可有效改善自身幸福感,提高日常生存质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但因入选样本量不足,随访时间短等问题制约,所得研究结果还需更大规模临床研究证实。
[1] 李伟,胡宝春.心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伴抑郁患者糖代谢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1):3140-3142.
[2] 毕晓飞,范黎黎,付欣.心理护理干预改善2型糖尿病病人生活质量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3,27(10A):3186-3188.
[3] 张国琴.社区心理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14,21(9):72-74.
[4] 许春宝.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与血糖控制的相关性研究[J].安徽医药,2012,16(10):1538.
[5] 杨玉娇,陈志刚.社区糖尿病一体化管理对糖化血红蛋白和血脂的影响研究[J].上海医药,2012,33(2):41.
[6] 靳素梅,陈晓兰,穆俊林.心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情况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1):94-95.
[7] 赵云玲.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0,8(1A):39-40.
[8] 穆艳,李红.糖尿病健康教育的研究现状与进展[J].中华护理教育,2007,4(6):253-256.
[9] 张欣.人文关怀在现代护理模式中的探索[J].当代医学,2010,16(30):118.
[10] 李陵江,郝伟,杨德森,等.社区人群生活质量研究:生活质量问卷的编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5,9(5):227-231
[11] 李弢,王洁.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1):1985-1987.
[12] 亓东红.老年糖尿病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J].全科护理,2011,9(10C):2812-2813.
10.3969/j.issn.1009-4393.2015.20.073
江西 330000 江西省南昌市第三医院内分泌科 (刘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