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抗结核药肝损害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5-07-31 22:42
当代医学 2015年10期
关键词:还原型药物性谷胱甘肽

杨 华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抗结核药肝损害的临床疗效观察

杨 华

目的 探讨对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患者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82例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n=41),对照组采用肌苷和维生素C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谷胱甘肽治疗。结果 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56%,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5.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ALT、AST、TB水平分别为(34.15±7.35)U/L、(32.70±4.24) U/L、(18.51±2.58)☒mol/L,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6.75±11.26)U/L、(76.52±9.49)U/L、(38.76±4.31)☒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3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的肝损害,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安全性高,疗效明显好于肌苷和Vc治疗,值得推广。

抗结核药;药物性肝损害;谷胱甘肽;肝功能

随着目前我国新发、耐药结核病患者的不断增多,在临床中主要采用抗结核药物治疗,该治疗通过杀灭病灶中的细菌,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目前,临床中的抗结核治疗主要是以INH、RFR、PZA等药物联合治疗,虽然临床治疗效果良好,但这几种药物会对肝脏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严重时还会导致急性肝衰竭危的出现,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1]。为探讨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的对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患者临床效果,现对82例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1年3月~2013年9月辰溪县红十字会医院收治82例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n=41)。研究组中男28例,女13例,年龄23~60岁,平均年龄为(40.6±4.2)岁;对照组中男31例,女10例,年龄20~62岁,平均年龄为(40.8±4.1)岁。所有患者的病情特点为:(1)基础病为浸润型肺结核;(2)抗痨方案中包括HRZE(S);(3)用药1~4周内出现肝脏损害;(4)肝功能检查异常。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肌苷注射液(0.6g)、维生素C注射液(5g)与10%葡萄糖溶液(250mL)混合静脉注射治疗,1次/ d,以4周为1个疗程。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注射液(上海复旦复华药业有限公司生产,产品批号为:140824)1.8g与10%葡萄糖溶液(250mL)混合静脉注射治疗,1次/d,以4周为1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治疗前后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总胆红素(TB)指标的变化情况。

1.3 疗效判定标准[2](1)显效:治疗后,患者的自觉症状消失或明显缓解,且肝功能恢复正常;(2)有效:治疗后,患者的主要症状有所缓解,ALT、AST、TB中有2项或2项以上指标比治疗前下降程度超过50%;(3)无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正态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56%,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5.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对比[n(%)]

2.2 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变化情况 治疗前,2组患者的ALT、AST与TB等肝功能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各项肝功能指标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情况的对比

2.3 不良反应的比较 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3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比较2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n(%)]

3 讨论

药物性肝损害是一种因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导致的肝脏损害,该病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药物本身与代谢产物产生的代谢产物、免疫过敏等反应,从而对肝实质摄取、干扰胆汁的运转与排除等造成影响,病理上可累及肝内的全面细胞,且容易引起各种类型的肝损伤,如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脂肪肝等[3]。抗结核药物引起肝损害的机制非常复杂,多数认为其肝损害机制可分为:(1)通过改变肝细胞的物理和化学特性,抑制细胞膜上Na+-K+-ATP酶活性,干扰细胞的摄取过程,破坏细胞骨架功能,在胆汁中形成不可溶性的复合物等途径导致肝损害;(2)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对肝细胞的损害,使肝活细胞坏死;(3)药物及其代谢产物阻断胆汁排泄或某项代谢途径,对肝活细胞造成间接性的损坏;(4)在原有肝脏疾病时,药物代谢异常对药物代谢和清除的影响;(5)多种药物的相互作用,因竞争肝微粒体酶的作用点对药物的代谢过程造成影响。相同药物可以不同机制引发肝损害,而不同的药物则可以通过相同机制引起肝损害,尤其是抗结核药物的联合治疗,容易导致药物肝毒性反应的加重,严重时还会导致急性肝衰竭危的出现[4]。因此如何减轻与解除结核药物性的肝损害显得非常重要。

还原型谷胱甘肽是人体细胞中一种自然合成的肽,主要是由谷氨酸、半胱氨酸、甘氨酸等共同组成,是含有巯基的低分子活性肽,分布在人体机体器官中,具有维持细胞生物功能的重要意义[5]。还原型谷胱甘肽不仅是甘油醛磷脱氢酶的辅基,还是乙二醛酶、丙糖脱氢酶的辅酶。该药物能有效激活巯基酶类等多种酶类,从而起到促进糖类、蛋白质及脂肪等代谢的作用,能有效影响肝细胞的代谢过程。该药物经过谷胱甘肽过氧化酶催化,还原H2O2而解毒,并结合氧自由基使之清除[6]。同时还能提供还原型疏基,以起到稳定羟基蛋白质与酶的作用。通过γ-谷氨酸循环转换成氨基酸,以为细胞提供足够的营养。同时,通过γ-谷氨酸循环而补充磺胆酸与甘氨酸,从而起到促进胆酸的作用,并参与到转甲基与转丙氨基反应以及解毒、抗损伤、肝脏代谢等代谢反应中,然后与各种化学物质结合,从而起到解毒的效果,以实现对肝脏的保护。临床研究表明[7],还原型谷胱甘肽可起到拮抗巯水基毒性的作用,并起到抑制巯水性胆酸诱导细胞毒性的作用,可以保护肝细胞膜,并抑制T细胞被激活,能有效预防药物介导肝脏免疫损害的发生。李爽[8]报道对80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发现,谷胱甘肽治疗组的治疗效率为

95.00 %,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的80%,其认为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等指标,有利于改善肝功能,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对研究组患者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治疗的总有效率高达97.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61%(P<0.05),与李爽等[8]的研究报道相符;且研究组的ALT、AST与TB等肝功能指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对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患者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指标,安全可靠,是一种理想的治疗药物。

[1] 刘丘岗,张华茹,谭于飞.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38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疗前沿,2011,6(4):47.

[2] 李斌,张伟.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2):199-200.

[3] 钟细涛.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甘利欣治疗抗痨药物肝损害的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2):96-97.

[4] 王常芳,郑翠霞.谷胱甘肽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2,22(7):2164-2165.

[5] 韩彩丽,石丽彩.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抗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损害保护作用的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10(2):46-47.

[6] 王玉林.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甘草酸二铵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的肝损害[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3):196.

[7] 安鼎伟,李静,金丽君,等.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急性药物性肝损害的疗效观察[J].中国药房,2011,15(28):2642-2643.

[8] 李爽,周林丽.还原性谷胱甘肽治疗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损害80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3,16(11):1819-1820.

10.3969/j.issn.1009-4393.2015.10.105

湖南 419500 辰溪县红十字会医院内科(杨华)

猜你喜欢
还原型药物性谷胱甘肽
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治与分析
谷胱甘肽:防治中风改善帕金森症状
苏智军:药物性肝损伤的预防
傅青春:药物性肝损伤的防治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间歇低氧高脂饮食大鼠脂肪细胞因子表达及分泌的影响
谷胱甘肽的研究进展
有关两种还原型辅酶的高考试题分析与教学启示
骨疼丸致重度药物性肝损伤1例
蚯蚓谷胱甘肽转硫酶分离纯化的初步研究
瑞替普酶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