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的相关性演绎
——探讨藤本壮介非线性思维下的弱建筑

2015-07-31 09:23马跃峰MAYuefengLIYuan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藤本秩序空间

马跃峰 李 媛 MA Yuefeng, LI Yuan

◎建筑学

空间的相关性演绎
——探讨藤本壮介非线性思维下的弱建筑

马跃峰 李 媛 MA Yuefeng, LI Yuan

藤本壮介作为日本当代建筑理论与实践探索的先锋人物,对建筑空间与人体行为之间的关系有着独到的设计创见。本文试图从非线性视角探寻其创作原点的由来,进而对设计思想和建筑作品进行深入解读。首先,阐述非线性科学对传统思维模式的颠覆;其次,以传统美学要素“秩序”为切入点,探讨藤本基于深层秩序美学追求的“关系性”建筑观;最后,结合案例从功能、空间、秩序、场所四个方面分析和总结其“弱建筑”设计理念和方法,以期对当代建筑创作思维与表达的多元化发展提供启发。

相关性;模糊性;非线性;弱建筑

0 引 言

藤本壮介(Sou Fujimoto)作为继黑川纪章、安藤忠雄、伊东丰雄之后日本新生代最有才华的建筑师之一,一贯反对以功能自律为先导的传统空间设计方法,强调以模糊性的空间生成重塑自然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其作品以嵌套、堆叠的方块演绎在形式的单纯性和空间的多样性之间建构了内在的逻辑关联。在《建筑诞生的时刻》一书中,藤本曾提到伊里亚·普里戈金(Ilya Prigogine)和伊莎贝尔·斯唐热(Isabelle Stengers)的著作《从混沌到有序》以耗散结构等非平衡系统自组织理论为基础,深刻揭示了自然界有序和无序之间的统一性[1],对其设计活动产生了决定性影响,并认为找到了可以替代柯布西耶的“某种可能”。由此看出,藤本独特的设计创见源于对复杂性事物内在秩序的研究,试图创造一种能被他者理解和记忆的“未来的原初景观”[2]。传统的创作思维是线性的思维模式,且总是以功能为先导,这不免局限了设计者的思路,使建筑创作缺乏创新性。本文试图从非线性思维的视角对藤本壮介的“弱建筑”理念和作品进行剖析, 探究其独特的思考过程和建筑设计手法,启发当代的建筑创作思维。

1 非线性科学对传统思维模式的颠覆

线性与非线性是两个相对的数学概念。线性是指系统中的变量之间存在正比直线的关系,遵从叠加原理,即部分之和等于整体。而非线性则是指变量之间呈现不按比例、不成直线的复杂性关系,一个量的微小变化可能导致其他量的巨大甚至灾难性的变化,整个系统具有内在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料性,以及自相似和自组织的特点。以混沌、分形和孤粒子理论为核心的非线性科学是一门研究非线性现象共性的交叉学科,它改变了人类观察世界的方法与思维模式,继而掀起了当代科学从简单性向复杂性转向的巨大浪潮,被誉为20世纪自然科学的“第三次大革命”。其研究对象主要是不规则、不确定、不可逆、不可用逻辑分析的非平衡态系统,颠覆了传统科学中均衡、稳定、有序、封闭的理性思维模式。

非线性科学冲击着传统的科学观和建筑观,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之所以是复杂的,其根源在于非线性相互作用的客观存在。非线性系统的本质在于:系统内的部分子系统或者全部子系统之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产生的非叠加效应形成了系统动态演化过程的多样性和多尺度性[3]。在其影响下,许多著名建筑师试图打破建筑创作思维僵局,将视野转向应用非线性科学带来的新思维、新方法,追求复杂的、动态的形式语言和空间系统,注重对多样性、开放性、无序性、不稳定性以及事物之间内在关联性的研究和表达。后现代哲学家吉尔·德勒兹(Gilles Deleuze) 对“褶子”(Fold)、“图解”(Diagram)、“生成”(Devenir)、“平滑”(Smooth)等概念的哲学解释,更是直接为非线性建筑提供了形体创造的途径。可见,非线性科学和后现代哲学的发展对建筑系统的内在生成逻辑与表现方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理解空间与塑造空间的过程中,将带给建筑创作主体思维上的转换和跃迁。正如查尔斯·詹克斯(Charles Jencks)所言:“哪里有思维框架的改变,哪里就有建筑学的变化。”[4]

2 相关性——混沌状态下的秩序建构

秩序作为美学要素,指的是事物有条理、不紊乱存在的状态。秩序本身是人们最易理解的外在形式美;同时,凭借对秩序的理解,人们还能感悟到审美对象的内在逻辑美[5]。秩序的表现形式有简单、变化和深层三种。由于形式和结构的简明性,简单和变化的秩序往往易于感知。深层秩序是隐藏在事物内部或尚未探明的某种规律,且通常以一种看似“无序”的复杂外部形式出现。

受到伊里亚·普里戈金的复杂系统内在秩序机制的启发,藤本提出赋予事物秩序的两种方法:一种是嵌入大秩序;另一种是由局部的关联性连锁产生的小秩序[2]。从建筑美学角度来看,极端线性思维下的现代建筑追求的是理性主义的大秩序表达,严格遵从欧几里德几何学,提倡明晰纯净的几何形体、建筑形象的逻辑性与统一性、建筑形体和内部功能的配合。然而,伴随着非线性科学对复杂事物自组织规律的揭示,当代建筑美学追求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摆脱了总体性、线性和理性的思维惯性,逐渐由简单和变化的美学秩序表达转向对复杂系统内在规律——深层美学秩序的探索。

在混沌和多元的当代建筑语境中,每个建筑师的审美价值取向和自发领悟的深层秩序都不尽相同:扎哈·哈迪德倾向动态和柔软,伊东丰雄偏爱临时和轻盈……藤本壮介则专注于“关系性”建筑观——空间就是一种关系性,建筑及空间可以被视为依循着局部规则与秩序生成的结果[6]。具体而言,建筑与空间如同城市复杂系统中的适应性主体,在和环境及其它主体相互作用的关系中存在;其次,一座城市并不是建筑的集合,它本身就是一个大而复杂的建筑,所以,建筑和城市并不是完全不同的东西,而是同一个现象的不同显现;再者,人与建筑空间是相互作用、互相适应的动态关系,通过主体的特殊性、差异性以及行为模式、感知体验的介入,来塑造建筑空间多样性、选择性和生长性,使有限的建筑获得了无限的生命。基于此,从部分和部分关系性衍生的小秩序—— 一种崭新的思考方法突破了传统的美学规律、秩序体系和线性思维,这或许就是替代柯布西耶整体秩序结构的“某种可能”。

3 弱建筑——基于相关性的空间生成

基于“关系性”建筑观,藤本提出了“弱建筑”概念——弱化建筑强加于人的功能界定,减少设计师的个人设计意识和参与度,让使用者的人际关系及空间与人的相互作用来引发建筑空间形式多样性的产生,从而使空间具备可再造性和可选择性。这与传统建筑学关注功能、形态等建筑空间的客观因素不同,人与事件成为“弱建筑”关注的核心问题,构成引导建筑空间组织的主要因素。建筑不再仅仅作为一种事物和对象而独立存在,它成为一种容纳和激发人的各种可能行为的互动性空间。

3.1 功能退让

功能在“关系性”建筑观中是如何被重新界定的呢?藤本的解释是:“我对功能的定义等同于从场所中出现或发现的功能性,而不是一个为容纳人类活动而造的地方。”①换言之,建筑功能的界定应该是模糊和不确定的,不是直接提供明确限定的使用空间,而是随着人的需求变化在与人的相互适应中不断被开发的动态生成过程。这种退让型和过程型的功能定义避免了过度明确的功能空间对主体参与意识的钝化和行为方式的限制,强化了主体之间的差异性、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对话状态,以及由此形成的建筑空间的多样性、选择性和可再造性。

终极小木屋是一个度假休息室。藤本舍弃木材的传统架构法,代之以堆叠、拼接的原木搭建法,目的是通过同一性的建构方式创造出一种等待人们去发现和探索的洞穴空间,亦即“原始的未来建筑”②。整个空间没有具体的功能划分,把350mm的间距模数作为一个秩序,通过方木块间的不同组合,从这里产生出场所与人体之间的新关系。在这里我们看不到地面、墙壁和屋顶有任何区别。地面的水平高度是相对的。根据人的位置不同,空间呈现不同的存在方式,人在这样的空间中仿佛成立体分布。在这样的地形中,空间不是划分出来的,而是产生的,居住者会在与建筑物关系的起伏变化中探索到多种功能(图1)。这就是一种基于人体行为的“弱关系”模式,即建筑的使用方式由使用者自行探索,可随意更改。

图1 终极小木屋Fig.1 final wooden house

3.2 空间暧昧

在藤本看来,暧昧空间就是若离若连的空间,以多重选择的模糊性反对非黑即白的明确性。这种暧昧空间的营造就是靠相邻空间的“关系性”实现的。暧昧性首先表现为空间在功能上具有不确定性,给使用者留下自定义和选择的权利;其次,空间在从属关系上具有模糊性和多重性,这无疑进一步增强了使用者对空间的主体认知、选择和体验,从而丰富了空间的多样性。

(1)单一空间的并置暧昧——T住宅。位于日本群马县的T house是藤本为一户四口之家设计的一居室住宅。从外部看,建筑就像一个被黑色表皮包裹的洞穴,简洁而单纯。但是,内部空间却充斥着复杂和暧昧,一组放射状的内墙将整个大空间分割成一系列彼此分离又相互连接的单一空间(图2),并由此营造出丰富的空间层次感和距离感,在私密性和开放性之间提供了充分的选择。在这种拥有距离感的住宅空间中,每个房间就其本身而言无法独立存在,所有的房间都是在与其它房间的相互关系中才获得了存在的意义。因此,距离只有在两个以上的空间并存时才能成立。藤本通过每个人所处空间距离的变化在分离与连接之间创造出无数的空间层次。居者可以选取各种各样的距离,获得属于自己的那处居所,同时感受到“步移景异”的戏剧性变化。

(2)多层空间的嵌套暧昧——N住宅。这座住宅由三层带有方形孔洞的墙体有秩序的嵌套而成,最外层是一个被围合的庭院,最内层是主人生活所需的室内功能区域,中间层则是一个过渡空间,它既是外层空间的内部,也是内层空间的外部,它的存在具有不确定性。住户的生活就建立在三重套间的渐层当中(图3)。在这种层层嵌套的空间结构中,内与外永远相对存在,外中有内,内中有外,室内外之间没有明确的分界(图4)。通过这种方式,藤本试图表达一种“间隔”的未分化的建筑存在形式,这意味着:一方面,建筑并不是单纯地营造内部空间,也不是一味地构筑外部结构,而是在内部与外部之间营造出内涵丰富的场所;另一方面,作为非线性系统的世界是由无数的嵌套层次构成,具有自相似性和多层次性特征。藤本只是将表皮层叠便建立了室内外渐变的联系,他模糊了私密和公共空间的界限,创造出一种无限过渡的空间。

图2 T住宅Fig.2 T house

3.3 秩序缓和

关于建筑的秩序,藤本是这样描述的。在五线谱的音符系统里,旋律符号被置于五线谱的线框中。与此相似,现代建筑也采取了这种框架约束,空间以笛卡尔坐标系统为参照均衡、有序地被整体定位。借助逆向思维,设想抽离了五线谱,只画上音符,结果会失控吗?并非如此,联系出现在音符之间,无数的音符在巨大的互相联系的网中彼此交织。由于主体控制关系的弱化,元素之间的局部联系反而凸显。这里存在着一种由局部的联系产生的动态的温和的秩序,即弱秩序抑或小秩序。因此,没有五线谱的音符同样可以谱出动人的旋律。为此,藤本提出了“局部建筑”的概念,即不依靠所谓的大秩序,或通常意义上的外围秩序,而是借助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关联性,这种连环相扣的小秩序,由内向外营造出复杂、多样的空间场所。

情绪障碍儿童短期治疗所采用了看似随机布置的体块布局。零散错落的盒子之间夹留了许多缝隙,这些原本可能毫无意义的空间反而成了空间的主角,成为孩子们活动玩耍的主要场所,编织出有如建筑与城市之间的公共领域(图5)。无规则的并置排列产生了丰富多样的间隙空间,让这栋建筑看起来像一个小城市,找不到可以称为中心的部分,但又会感觉存在着无数中心。这些“相对”的中心会随光照方式或居者意识而偶然发生、交替变换,形成一个动态的系统。这个设计呈现出一种“缓和”的空间秩序,即局部与局部之间通过弱势的连锁关系互相扶植而形成整体。这就好像森林中的树木,既不是没有秩序,也非任何人能够从外部进行排列组合,而是不确定性和秩序的共存。这样的尝试在于回归自然,重塑自然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同时提出一种随机而成的建筑造型方法,这样的造型也意外地形成了特殊的景观。

3.4 场所开放

图3 N住宅Fig.3 N house

图4 空间的嵌套与模糊Fig.4 nesting and fuzzy space

图5 情绪障碍儿童短期治疗所Fig.5 children’s psychiatric rehabilitation center

自然环境是一个动态、有机、开放、不稳定的非线性系统,具有自相似、自组织和自适应的特征,且自组织的过程较少受到外部环境的干扰[7]。与此相似,非线性思维框架下的建筑同样处在动态的系统中,注重建筑、人、环境的互动,强调建筑不仅仅是可以容纳人们居住与工作的容器,而是不断与人、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有机体,是具有生命体特征的开放结构[8]。因此,建筑空间需要向外部环境开放,不断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依靠相互之间的关联,形成一个动态的整体。简言之,就是在建筑与周边环境之间不刻意设置分界线,利用模糊的边界促使二者产生渗透和融合。

在青森县立美术馆方案中,藤本试图摸索一种可能,即建筑是否可以通过与森林自相似同构的方式而成立,以便使建筑与场所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实现局部与整体的和谐统一。整个建筑以屏风状的围墙作为骨架,围墙本身被置于森林中,面向森林开放,却并非在方盒形的建筑物中划分出不同区域(图6)。建筑本身也没有明显的内外之分,藤本开创了一种崭新的展示关系。无规则形状的“柔弱的围墙”在与大自然错落有致的衔接中内外刻意强调自身的特质,而是通过让各个空间同外部森林形成遥相呼应的对接效果,从而向人们提供捕捉森林万种风情、多彩印象的契机。

图6 青森县立美术馆方案Fig.6 the design for Aomori Museum of Art

4 结 语

在当今信息时代的背景下,建筑如何以一种单纯性的形式重新演绎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场所,正成为建筑创作的根源性命题。藤本从理论和实践的双重角度给予了独特的阐释——世间所有的事物都是在与其他事物的相互关系中才拥有了属于自身的意义,建筑应该说就是属于关系学的学科。这种由局部秩序应运而生的“弱建筑”理念使藤本的建筑作品充斥着纷繁复杂的部分关系,而空间的整体性却模糊、暧昧且多样。与此同时,藤本对空间的认知从“实体”转向“关系”,摆脱了艾萨克·牛顿(Isaac Newton)、皮埃尔-西蒙·拉普拉斯(Pierre-Simon Laplace)的线性思维模式以及现代建筑“形式追随功能”的桎梏,确立了崭新的思维框架和创作原点——从事物之间的关联性开始思考,以主体的体验与认知为前提,从而与观者产生深层的情感交流与共鸣。这种关联性既包括空间之间的关联,又包括人与空间、环境、其他人的关联性。由于个体的差异性与多样性,主体体验和认知的考虑又使空间具有“可选性”,最终使建筑的生成具有多样性,丰富了建筑的空间与形式。“关系性”建筑观无疑为当代建筑创作思维、形式语言和审美价值观的多元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

注释:

① 参见:EL croquis 151“西泽立卫对藤本壮介的访谈”, 该文引自http://www.gooood. hk/_d271121133.htm.

② 在藤本壮介看来,巢穴和洞穴是建筑存在的两种原始状态。巢是为满足居住而人为安排的功能性场所。相反,洞不是功能性的而是启发性的,它作为场所激发人们各种各样的活动。建筑的未来必定类似于洞而非巢。参见:藤本壮介,《原初的な未来の建築》。

[1] 普利戈金 I. 斯唐热 I. 从混沌到有序——人与自然的新对话[M]. 曾庆宏, 沈小峰,译.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5.

[2] 藤本壮介. 建筑诞生的时刻[M]. 张钰, 译.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3] 李士勇. 非线性科学与复杂性科学[M]. 哈尔滨: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6.

[4] 詹克斯 C. 后现代建筑语言[M]. 李大夏,译.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6.

[5] 石孟良, 彭建国, 汤放华. 秩序的审美价值与当代建筑的美学追求[J]. 建筑学报, 2010(04): 16-19.

[6] 藤本壮介. 原初的な未来の建築[M]. 东京: INAX出版社, 2008.

[7] 张庆顺, 马跃峰. 混沌与秩序并存——传统山地聚落外部空间秩序的分形解读[J].新建筑, 2013(02): 127-130.

[8] 孔宇航. 非线性有机建筑[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2.

图片来源:

图1-5:作者根据http//www.archdaliy.com图片整理绘制

图6:藤本壮介. 建筑诞生的时刻[M]. 张钰,译.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106.

(责任编辑:曾引)

The Deduction of Spatial Correlation—Explorations on Sou Fujimoto’s Weak Architecture Under the Nonlinear Thinking

Known as the contemporary avant-garde architect in Japan, Sou Fujimoto’s explorations of architectural theory and practice reveals his unique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ace and human behavior. In this paper, a further interpretation of Fujimoto’s design concept and architecture will be investigated by analyzing his architectural starting point and inspiration from a nonlinear perspective. In the first place, this paper indicates how nonlinear studies subvert the traditional mode of thinking. Furthermore, with the traditional aesthetic elements “order” as the starting point, this paper will further investigate Fujimoto’s rational architecture, which is based on his deep understanding of classical order. Finally, this paper analyzes Fujimoto’s work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such as function, space, order as well as place, and summaries his concept and method of “weak architecture”, which can be regarded as the inspiration for the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al expression and creative thinking.

Correlation; Ambiguity; Nonlinear; Weak Architecture

10.13791/j.cnki.hsfwest.20150109

马跃峰, 李媛. 空间的相关性演绎——探讨藤本壮介非线性思维下的弱建筑[J].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5, 30(01): 50-54.

TU237

B

2095-6304(2015)01-0050-05

马跃峰: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教授,mayuefeng999@163.com

李 媛: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硕士研究生

2014-09-01

猜你喜欢
藤本秩序空间
衡阳岣嵝峰藤本对林下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藤本花卉课徒稿(二十三)
秩序与自由
外福来的藤本图鉴
花卉藤本课徒稿(六)
孤独与秩序
遏制违约频发 重建药采秩序
乱也是一种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