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师专业化成为21世纪教师教育发展的基本方向,教师职业要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专业”尚待教育科学的发展,尚需广大教师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研究水平和实践智慧。为了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教师培训作为一种基本手段势在必行,本文试图在教师专业发展的视域下探析枣庄市小学教师培训现状。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培训;培训需求
一、概念界定
我国部分学者认为,“教师专业发展就是教师专业成长或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有的表述更为具体,如:“教师个人在历经职前师资培育阶段、任教阶段和在职进修的整个过程中都必须持续地学习与研究,不断发展其专业内涵,逐渐达到专圆熟的境界。”
培训需求就是指人们由于已经具有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与工作活动所要求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之间存在差距而产生的培训要求。教师培训需求是从事教师职业的人员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学术和人格发展而产生的学习、培训要求。
二、关于枣庄市小学教师培训现状调查
此次调查研究主要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问卷共22道题目,涵盖了小学教师参加培训的时间、类型、强度、原因等多个方面,力争对小学教师参加教师培训的现状能有全方面的了解。通过对调查结果整理,我们概括出以下几方面进行总结分析:
1、小学教师参加教师培训的比例
本调查中,调查的256名小学教师中有154人参加过教师培训,参加比例高达61%。其中二年级参与调查的86人中有53名参加过,占其总人数的62%。三、四、五年级参加教师培训的人数分别占到了其调查人数的57%、56%、51%,六年级教师参加教师培训的比例更是高达72%。
2、小学教师参加教师培训的类型
在本次调查中,新任教师的上岗培训明显高于教师职务培训与骨干教师培训的比例,高达70%,其中,低年级教师参加上岗培训的比例明显高于高年级教师所占比例,高年级教师多参加教师进修、教师职务培训。而骨干教师所占人数较少,比例较低,仅为6%,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市骨干优秀教师的匮乏。调查结果显示,从二年级到六年级,参加上岗培训的教师比例呈下降趋势,而参加教师职务培训的比例呈上升趋势,而参加骨干教师培训的人数零散分布,不存在规律。
3、小学教师参加教师培训的原因及态度
问卷调查显示,上级的要求是小学教师参加教师培训的主要原因,其次是教师个人想要提升自身教学水平及教学素养,也有一部分教师想通过参加教师培训来解决教育教学上遇到的问题。
另外,超过半数的小学教师对参加教师培训持无所谓甚至比较消极的态度,只有39%的教师表示乐于参加教师培训,认为教师培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而对于不愿意参加教师培训的教师,他们则纷纷表示教师培训多流于形式,很多时候在做无用功,教师培训占用了过多的课余休息时间,加重了其工作的负担,同时与学校教学相差不大的授课方式和授课内容让他们觉得毫无新鲜感,实在无法提起学习的兴趣。
4、小学教师参加教师培训的效果及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参加教师培训的154人当中,认为效果很好的仅仅占到了总人数的22%,有101人认为教师培训的效果一般,占到了总参加人数的65%,甚至有6人认为教师培训有碍于正常的工作和学习。
在被问及参加教师培训对个人发展的影响时,仅有32%的教师认为有很大帮助,多达61%的教师则认为有时有帮助。同时,教师普遍认为教师培训在增加本体性知识、人际交往技巧、增加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等方面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而至于教学能力的提高则较少有教师提及。
教师培训确实在教师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扩充、教师师德素养的提升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毕竟参加教师培训的时间有限,加上普遍具有一定的功利色彩,对教师教学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对教师专业化程度的促进不足,忽视教师专业化意识的提高与培养,一段时间的培训结束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师培训带来的积极效果会越来越淡化,只能在短时间内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而很难长时间维持这种作用。
三、调查结果的讨论与分析
1、小学教师参加教师培训已成为时下的流行现象
教师专业发展和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素质、教师任教资格提出更高的要求,亦对教师培训工作提出更高要求。为了提高全民族素质,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我国实施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广大中小学教师则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顺利实施的主力军,没有高素质、专业化教师的参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验很难在广大学校顺利推广。为此,教师专业发展要求教师必须通过教师培训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和实德素养等多个方面。
教师培训是教师享有的权利,亦是国家和社会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我国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教师必须参与继续培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七条:“教师享有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第十九条:“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当制定教师培训规划,对教师进行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业务培训。”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学校或其他部门必须开展各种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活动或培训活动,以期促使教师达到专业成熟,拥有较高专业水准。
2、教师培训的教育效果延续性不佳
通过调查我们知道,教师培训确实在短时间内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素养的塑造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长期效果却并不尽人意,教师培训的教育效果延续性不佳。如果教师长期在参与教师培训的环境下学习,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厌倦心理,同时造成思维方式的模式化,遇到教学困难不主动克服只是被动地等待通过教师培训得到帮助,教学的潜力和发展空间反而会被压缩。另外,很多培训机构为了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把主要任务定为为了考评而进行的对基本理论知识的复习,缺乏对其他知识系统完整的认识会及早的把教师限制在了为了应付上级规定而参加培训的危险境地。
【参考文献】
[1] 叶 澜. 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M].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226.
[2] 朱宁波. 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M].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2: 72.
【作者简介】
肖志会(1989—),女,山东枣庄人,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
青春岁月2015年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