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教育目的的演变探究

2015-07-29 15:30赵英刚
青春岁月 2015年14期
关键词:教育目的演变以人为本

赵英刚

【摘要】自有人类的出现,教育也随之产生,人类懂得如何用教育去影响自己,让自己的能力与智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使自己生活的更好。教育的目的从一开始为己,到后来的为公,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解读,21世纪的中国教育目的面临着以分为本、功利化的考验,值得我们去深刻地思考。

【关键词】教育目的;演变;以人为本

教育,自古有之,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随着整个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从远古时期起,狩猎、采集、捕鱼这些技能通过教育,一代代的传递下去,才使得人类得以生存与繁衍。教育目的从开始为了生存,获得知识到摆脱愚昧,掌握科技,使人类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对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来说,教育的目的是让每个人学会与自己文化、经济、宗教背景不同的人相处,以和平的方式来解决冲突和纷争。二战以后的几十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各国政府都在不停的努力,文盲率从1960年的36%下降到2000年的25%。在发展中国家,2000年文盲百分比只有1970年的一半。随着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人们更加以开放平和的接纳世界上不同种族、宗教、文化背景的人,全球性的纷争也相应减少。

抛开全球性的角度,从更切合我们个人的实际角度看,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下,教育的目的各不相同。同样地,即便是同一个国家、同一种社会文化背景,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时代与历史的变迁,教育目的也不断演变。

从教育发展来看,教育目的在一定社会历史背景下不断变化,大致上有三种方向:第一种是强调教育的社会制约作用,主张从社会发展的需求来确定教育的目的。第二种强调人的自我发展,认为应从儿童内在的自然潜力出发来考虑教育目的。第三种则主张确定教育目的应兼顾社会需要和人的发展两个方面的。我们从下面的表格中看看我国的教育目的都经历了哪些历程。

不同历史时期中国教育目的

从教育发展阶段上看,我国已进入了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的历史新阶段,那现在,我们的教育理念又是什么呢?“以考为本”的教育理念贯穿着我们整个教育体系,我们重视的是考试,重视的是分数,重视的是学校名气,重视的是未来工作的薪资,心理健康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志愿精神教育、实践能力教育、创新能力教育统统成了口号,学生们被困在课堂上,被困在补习班上,周围有那么多可以教育他们的人,但是这些能够教育他们的人却都认为把他们放到课堂、补习班才是最对的事情。因为只有考试分数才是决定学生未来的关键。初等、中等教育看分数,高等教育则看就业。由于专业设置、学校扩招、产业调整等等原因,出现了就业难的情形,急功近利的教育也因此而产生。

现在的我们不得不回过头来重新审视,教育目的虽然会随着时代不断发展变化,会被时代赋予上不同的目的含义,但是以人为本,实现人的自由发展这一基本理念不应该变。

一、以人为本,发挥潜能,实现自由发展

我们接受教育都是想成为一个人才,在我们成为人才之前,首先应该成为一个有着自己的自由,独立的思想,理解自己存在意义的人。欧洲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认为:“每一个人都具有一些自然所赋予的潜在能力,并且这些能力都具有渴望发展的倾向。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全面和谐地发展人的一切潜在能力。”

教育如何做到以人为本,笔者认为应该体现到以下几个方面:一要学会自我思考,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教育要教会我们用大脑对自身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这样可以更好的摆脱生活中的许多困扰,倾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二要了解自我擅长,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喜爱的,与其费尽全身力气也不能成为一个好的全才,还不如愉快的努力的成为一个专才,正如香港大学教授程介明所说:“在以往的工业社会,教育是为了预备学生就业,但现在教育的真正目的是要释放每个人已有的濳能。”人往往对自己喜爱擅长的事充满动力;三要树立梦想,人因有梦想而有生活的动力、活力。教育就是赋予了我们去追求梦想的可能性。

二、学做一个幸福的人

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不能为任何不相干的利益牺牲这种幸福。”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都不尽相同,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众多领域的专家们都曾对幸福做出过定义,大致可分为主观性和客观性。主观性幸福认为幸福是一种内心的体验,是一个人的欲望、需求、目的得到了满足时的心理状态。客观性幸福认为幸福是自我完善,是人本能的需求,人只要存在就有追求幸福的需要。笔者认为,幸福与一个人的生存状态、存在意义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从出生就接受教育,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使人的心智得到发展,教育目的的实现与幸福是相互影响的。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在于使受教育者学会自我完善、自我提升、自我排解,做到面对困惑能够自我思索,面对困难能够自我解决,面对生活能够自我感悟。能否成为一个幸福的人是衡量教育目的有无实现的一个重要标准。要问教育的结果怎么样,不应只看分数与成绩,更应该问一问受教育者,你学习的幸福吗?你生活的幸福吗?你的幸福感有没有通过学习而增加?

三、成为社会的进步力量

存在就应有意义。教育教会了我们知识与技能、思考、判断、实践、学习的能力,社会是由众多个人组成的,每个人存在所贡献出的一小步就会推动整个社会进步一大步。基于前两点,人只要能更好的实现自己,把追求幸福贯穿于我们整个生命中,遵守社会秩序,与人为善,这个社会也会变得更加美好。

四、结语

我国的教育目的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在当今社会,不仅要大力发扬传统的育人为主、成才的目的,更应结合全球为社会服务、自我发展的目的,形成以人为本的教育目的,更好的培养受教育者。

【参考文献】

[1] 张家福. 我国教育资源平等分配的经济伦理分析[D]. 昆明: 云南财经大学, 2008.

[2] 张倩倩. 幸福视域内的小学生挫折教育研究[D]. 无锡: 江南大学, 2011.

猜你喜欢
教育目的演变以人为本
朱熹的理学教育思想及对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论教育价值与教育目的的关系
异类女性故事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演变
谈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进程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浅谈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误区与实施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