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登三座山

2015-07-28 18:26李丽琴
大理文化 2015年4期
关键词:坝子红土山顶

李丽琴

家乡马登,是一个四面环山的小坝子,在这个小坝子里,人人皆知的山有三座:雪邦山,盐路山和红土山。在我们的心里,它们不仅仅是山,更是一种心灵和精神的依靠。

雪邦山

雪邦山位于剑川县马登镇黄花村后,主峰海拔4295.3米,是大理州最高峰。确切一点说,位于怒江州的兰坪县与大理州剑川县的马登坝子之间。如果站到山顶以山梁为界来看,一边是兰州坝子(剑川县的马登和上兰),一边是兰坪县。

雪邦山中有众多高山湖泊,形状各异,湖水幽深神秘,被马登人称为九十九龙潭,其中一个龙潭较大,和老君山的黑龙潭同名,但潭体比老君山的黑龙潭小了很多。秋冬至初春,老天一变脸,山顶就一直有雪,白天阳光高照,洁白祥和。月夜观赏,如诗似画。阳春,兰坪一边的山坡开满红杜鹃,红火热烈。春末夏至,马登一边是迎风傲雪的报春花,满山遍野的映山红、白杜鹃、紫杜鹃,还有清香优雅的兰花、龙胆花和绿绒蒿等,可谓四时皆景。

站在山顶,可以西看碧罗雪山,东北观赏老君山和玉龙雪山,感受滇西北地区山脉横断、江河并流、重山叠岭的恢宏气势。居住上兰、马登的仁智之士喜爱攀爬,总会在每年花开的时候相约上山,登高望远,欣赏群山胜景,感受大白然的恢宏博大,但顶峰峭石奇崛,且天气恶劣,极其难行。坝子里夏天烈日炎炎时,山顶也是寒风凛冽,最能考验人的意志和耐力。从上兰(今老君山镇)登雪邦山顶,有一段极其陡峭的路,逼仄崎岖,两边都是悬崖。悬崖边的山凹有一堆帽子,是登山者没戴稳被风刮过去的,看着让人惊心动魄。在生活中那些豪迈者,到了山顶那逼仄险峻的单行道上,也是不得不收起心,小心谨慎攀岩爬石,看到岩石下的那一堆帽子,更是不敢轻举妄动,任由白己或别人的帽子添加上去,直到大家都山羊走钢丝般安全过去,才像重生一样拥抱欢呼。

雪邦山杉木繁多,以前是黄花村人采伐建筑木料的主要林场,受到规范管理以后,人们只到山上打柴和掳松毛了。但人们靠山吃山的习惯有时候也会让山体遭受摧残。上世纪80年代中期,黄连紧俏,马登很多村寨在家做起黄连加工作坊,导致全马登人去山上挖黄连,给山体造成了严重的毁坏。2006年开始,兰花市场繁茂,又吸引众多民众上山挖兰草,把山体挖得千疮百孔。此后几年的雨水季节,山中常引发泥石流,给马登人的生活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毁坏和不便。好在这些情况持续时间短,若干年后,雪邦山又恢复了秀美。

家在雪邦山下的坝子中央,雪邦山和我们的生活就有着密切的关系。只要天气一阴冷,就会见雪邦山上有雪,有些年份六月天也能见到,不过极少,天一晴就不见了。山上雪厚积的时候,人们的心情会多一些轻松,不再担心庄稼因缺水而减产。干旱年份,马登的一些老人又去那里做求雨会,祈求天降甘雨,泽润万物。

村人常以雪邦山的雪来恒定气温,山上没雪,该做什么做什么。要是见到山上有雪,即使阳光照得耀眼,也会多穿两件衣服。

盐路山

盐路山,顾名思义,就是运盐的主要通路。马登的盐路山是盐马古道从拉井到剑川的古驿道。马登人所指的盐路山和雪邦山为同一山脉,但分别为两座山。盐路山在雪邦山左,隔着几个云岭山峰。

马登的盐路山属于玉龙村,再具体些,就是北善村和石花坪村共有的专属柴场。马登的山有一些划分,哪个村子的人该去哪座山打柴掳松毛,都有一定规矩。如果你去了别村的山,遇上负责任的护林员,就会被没收柴刀、耙子,甚至会把背板砍了,柴禾也会被没收。山腰以下部分是砍柴最多的地方,小时候我们经常跟大人去山上捡拾干柴,头一两天回来腿就疼得好像不是白己的,一个星期后才能恢复。

盐路山中溪涧纵横,行旅艰难。翻过盐路山即是兰坪金顶镇,马登人向来多去兰坪做手艺,不背盐了,人们还是习惯走盐路山,一上午就到。特别是住山麓的玉龙人,走到剑兰公路需一小时左右,遇到车拥挤,一天都到不了兰坪。所以肯吃苦和勤俭的人总是选择走盐路山。上世纪80年代末,是兰坪铅锌矿开采鼎盛时期,很多外地人都去兰坪淘金,马登人离得近,白是更多。那时道路拥挤,路况又不好,经常堵车,很多马登人就是从盐路山步行到兰坪找活。有生意头脑的人还背着一箩筐的水果从盐路山上翻过去,到兰坪贩卖,非常辛劳但利润可观,

山顶有救命房,相当于彭荆风先生《驿路梨花》中描写的小房屋,方便行人短暂休憩。盐路山山高坡陡,道路崎岖,据《新纂云南通志》记载:同治二年(1863),提督杨玉科,都司王武然,盐大使刘克让、许有书“改修盐路,一些路段用石板砌成”。盐路山属云岭山脉,主峰海拔4295米,巍峨雄壮,东临马登坝,西接兰坪坝,常遇风霜雨雪阻滞,如临险境。故岭上设有救命房,救险助危,至今演为名地。足见古时的人风雨无阻,运盐忙碌之盛况。现今来看,背运几十斤水果物什翻越一座高山,也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通常走到山顶就有气昏力绝之感,若遇骤风急雨,危险可见,把能遮风挡雨的房子称救命房一点也不夸张。

盐路山留下过很多马登老人的足迹,现在这些人大多是70多岁了。回忆起当年背盐的情景,他们感慨万千。生活贫困的岁月,他们忍受着饥饿和寒冷,节衣缩食攒点钱,再翻越一座高山,至兰坪金顶再到拉井买盐,然后背着盐再原路返回。那是何等的不易!现在很少有人能体会那种艰辛了,但盐路山的笔记本上载有他们抹不去的足迹。

据资料载,该山也是茶马古道的一条必经之路:从剑川翻盐路山、碧罗雪山、高黎贡山,渡澜沧江、怒江可到缅甸、印度,如沿怒江和独龙江溯流而上,则可到西藏的察瓦弄和察隅。具体线路是:剑川一羊岑一马登一盐路山一兰坪金顶一拉井一营盘一猴子岩一老母登(知子罗)一福贡(上帕)一利沙底一贡山一丙中洛(或独龙江)一西藏察瓦弄、察隅。从福贡可达泸水(鲁掌镇),经泸水就可从片马出境到缅甸。

红土山

红土山是坐落在上兰和马登两个坝子之间的一座山,相当于两个乡镇之间一个界碑。

叫它红土山,很大程度是因为出于山体中红褐色的土壤。那红褐色的土壤和我们本地人的生活很有关系。以前的房子都是土打的墙体,比较粗糙,年经日久,风吹雨打会让墙体受到磨损,为了让房子更牢实和美观一些,要在外面粉刷上一层泥土,条件好的人家在墙体上下加上石灰和水泥配色,对于一般家庭,红土是最简单经济的一种选择,我父亲就是到红土山下背回两箩筐红土,把我家房子粉刷起来的。

传说中红土山是观音老母搬来镇压恶龙的,在两个乡镇之间的山脚,有一股不小的水流一年四季从红土山流出来,被当地人称为龙泉,有心之士以此为名就地做起山庄的开发,也有取龙泉水酿制的龙泉稗子酒,久负盛名。

红土山的美不在于土壤的奇特,还有各种让人意想不到的景观。附近的村人通常去山上掳松毛和割茅草。我有一年春天早晨跟村里人去山上掳松毛,到半山腰往下一看,整个马登坝子变成了滔滔云海,四周的青山清晰可见,云层涌动,我们好像在天上一样,那种壮观的场景持续了一个半小时左右才渐渐散去。夏天雨水一来,红土山上就经常云雾缭绕,各种杂菌也相继冒了出来,村人通常是一上午就能采回一背篓鸡油菌.青头菌之类的并不名贵却很爽口的菌子。

更为神奇的是,村人总以山顶云的走向来判定天气。他们看云层的厚薄和蹿动的速度,就能知道天气是否下雨和晴好。这种属于他们的本事在生产生活中起着很大的作用,让人们在没有天气预报的时候,也知道哪些日子里会有突如其来的骤风急雨,并做好应对措施。

家在雪邦山下的坝子中央,西边是高高耸立的雪邦山,北边就是红土山。山体对着我们的一边向阳,植被并不丰茂,以前都是茅草和稀疏低矮的松树,在我家楼上和门外的草坪,能见到山腰红褐色的小道上走动的人。

村里人说一上了山顶树木就很浓密,山顶有一个深洞,有人为了验证下面是暗河的传说,丢进去一只白鸭子,然后到龙泉守候,鸭子果然活着随水流从山里游了出来,这更增加了它的神秘感。人们上山,自是小心谨慎地去做自己的事。

我看得最多的就是红土山,我们村人茶余饭后常坐在草坪上,看着三座山说话。说我们的历史,说我们的现在,也说我们的未来。

猜你喜欢
坝子红土山顶
山顶站不了几个人
几株月季
在山顶
朽木颂
保山市粮食生产发展的辉煌历史成就
风和老麻豆(外一首)
云南蘸水谣
此人是否到过山顶
咏杏花
宽坝子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