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芬 陈海利 王丹慧 付孝泉 彭仲生 李忆华
【摘要】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和谐的基础。对高校招生考试评价标准与模式进行改革,可以最大限度地克服招生中的不公平现象,有利于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关键词】教育公平 教育制度 高考改革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 2012 年度教育考试研究专项立项课题(编号:XJK012JKB021)。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4-0232-0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简称《纲要》)提出:要“建立健全有利于促进入学机会公平、有利于优秀人才选拔的多元录取机制”。近年来,随着高考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现行的“全国统考”已不再是全国统一命题,高校多元录取方式正在逐渐形成。为此,只有加快高考制度及评价标准和模式改革,才是实现《纲要》目标的理想途径。
一、教育公平呼唤高考改革
高考改革但凡涉及公平,无不引起社会上下的关切,走过了一个曲折的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后,以统一高考、统一录取为标志的高考制度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这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它从制度上排除了考试之外的人为因素的干扰,有效地保证了考试的健康发展。尽管“文革”时期统一高考曾被废止,使教育公平受到践踏,但它终究阻挡不了历史前进的步伐。1977年恢复高考后,以全国统一招生考试制度30余年不动摇,但其改革的步伐并未停歇过。首先是招生体制的改革。如在招生来源体制方面实行定向、委培招生;在收费体制方面实行不收费的国家计划招生和收费的国家调节招生同时并存的“双轨制”。至2003年以后,高考改革顺应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求,进入了改革深化的全面探索时期。其次是考试方法的改革。如通过考试命题的科学化、管理的规范化以及手段的现代化,克服传统考试命题的盲目性和管理的随意性,尽可能公正准确地反映考生掌握考试内容的真实情况[2]。再次是考试内容与形式的改革。高考内容的改革主要集中在“标准化”和“科学化”为目标,进行了标准化考试改革以及命题立意的革新,强化能力立意,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考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考制度的一系列改革,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考制度中存在的诸多矛盾,为高考注入了多元色彩与活力。
二、高校招生考试评价改革的现状与问题
长期以来,高校招生考试评价改革往往形式大于内容,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一是外部环境营造得尚不理想,认同度遭遇社会意识挑战。作为高考改革的一项重大尝试,综合素质评价采用非数值化的衡量标准,能否避免学校对学生的鉴定流于形式、能否得到高校对评价的认定及考生、家长和高校各方面认同,还是未知数。二是评价的区分度较低,评价结果趋同现象明显。综合素质评价建立在考生成长记录基础之上,而此种评价模式,更注重让考生与自己的过去对比,是把过程性和发展性相结合的评价,目的是为了激励考生。而一旦如此,大部分中等及偏上的考生的评价等级就会出现趋同的情况,可能使高校招生录取时无所适从。三是衡量标准过于单一,结果的可比性不强。同一地区不同学校的考生之间,乃至不同地区和不同学校的考生之间,各方面素质及其发展情况并不一样,倘若用同一个标准去衡量,那么评定的结果与实际情况就会产生较大的差异。四是过程性评价不易把握。如将综合评价引入高考,若把握不好,可能会使过程性评价演变为终端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变成以高考为目标指向的评价竞争。
加强高校招生考试评价标准与模式改革研究,对于促使高校教育工作者反思长期以来束缚创新精神培育的一些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观念,改进评价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高校招生考试评价标准与模式改革路径
1.创新高考内容形式
我国现有的统一高考,利用一次考试为所有层次、类型高校选拔生源,尽管效率很高,但在考试内容和考试标准上根本无法兼顾所有高校的需求,明显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因此创新高考的形式与内容,以高校和考生为服务对象,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考试机会和选择机会。这就需要在坚持国家统一考试为主体的基础上,对部分地区的考试组织(命题)主体、考试次数以及考试类型进行系列改革。如通过分散性分类考试、高校的单独招生考试与国家统考相容的格局,形成国家统考与地方统考并存、国家统一高考与高校单独考试结合的局面,使高考形式逐渐从统一走向多元[3]。在高考内容的改革上,应当更加注重考察考生的能力与素质等,包括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分析与综合的能力,尤其是要密切联系我国和世界文化、经济、科技、教育、社会的发展,突出学科内部及学科之间相关内容的渗透、交叉与综合,体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以致用,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
2.改革高考评价体系
高考从表面上看尽管只是一种为高校选拔新生的制度,但由于它同时肩负巨大的社会功能,致使其发展与制度以外的方方面面有着各种牵连,尤其与学校教育有着无法割舍的巨大关联。比如考试成绩是评价教育结果的一个重要手段和明确的指标,追求好的考试成绩便与高考如影相随,成为教育施行过程中的一个直接目标。因此,改革教育评价体系已成为新形势下高考改革的必然,其改革方向应该不断朝着有利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推进,朝着有利于人才健康成长和综合素质的提升迈进。即将学生的标准化考试成绩、年级排名和所得的荣誉级别等因素进行量化,将学生的个性以及其他品质等无法量化的进行定性评价;这两部分的因素构成学生的综合特征,将综合评价建立在综合特征基础之上,并充分考量不可量化的学术成就、个人品质、课外活动等其他因素,把学生作为一个饱满的个体进行考核选拔,向“唯分数录取”的高考制度迈出“破冰之旅”的坚实步伐,这将对推动知识的繁衍生长、培养开拓性创新人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及充分体现教育的公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完善高考选拔机制
近几年来,高考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高考作为选拔人才的主要方式已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被认为是一种公平、公正、客观的选材模式,在人們心中的地位与影响深远,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对高校自主招生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如目前依托高考制度的自主招生,无法体现出个性化、多元化、多样化对考生的要求,人们看不到高校招生方式的可比性,认为自主招生模式会带来很大腐败,在维护社会公正、公平方面,高校自主招生比不上统一高考。因此作为自主招生的高校,无论从思想观念、体制创新和利益格局上都需要进行调整,尤其是现阶段高校自主招生改革,不能废弃现有高考这一相对成熟的人才选拔模式,而应通过改革完善形成高考和自主招生取长补短、互补共赢的格局。使统考前提下的自主招生模式更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用适合自己的考核方式,录取适合和志愿报考的该校的学生,即使所有的高校挑选到最合适的生源,使所有的学生选择到最合适的高校,充分体现双向选择原则制度,达到多样性地选拔人才目的。
参考文献:
[1]陈海利. 高校自主招生教育公平问题、成因及其对策[J].大学教育,2014(6):22-23
[2]罗萍.思想政治教育逻辑起点探析[J]. 教育评论,2010(4):54
[3]付孝泉. 基于高考制度改革的分类招生考试的思考[J].高教论坛,2014.(9):49-50
作者简介:
王莉芬(第一作者),女,南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高教研究与管理。
通讯作者:王丹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