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珏
【摘要】《软陶入门》校本选修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是应浙江省深化高中课程改革的大趋势而进行的。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以培养和提升学生艺术素养为宗旨,指导学生通过佳作欣赏、DIY原创、交流展示等形式感受软陶的艺术魅力,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快乐和满足,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关键词】课程改革 软陶入门 校本选修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4-0216-03
一、开发背景
2011年4月,我省30所具有代表性的普通高中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进行深化改革方案的试点。经过1年的试点及广泛的征求意见和深入讨论,2012年6月,省教育厅正式发布《浙江省深化高中课程改革方案》。整个课改方案中,最突出的特点是强调选择性,选择是这次课改深化方案的主旋律。即通过有效减少必修,全面加强选修,把更多的课程学习选择权交给学生,把更多的课程开发选择权交给老师,把更多的课程设置选择权交给学校。加强选修课程建设,构建各具特色的选修课程体系,是转变育人模式,实现学生自主选课、推进高中多样化的重大举措,对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育学校特色、为国家培养各类人才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选修课程的建设是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重点。
《软陶入门》校本选修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正是应浙江省深化高中课程改革的大趋势而进行的,并且入选杭州市普通高中第四批精品选修课程。
二、课程优势
优秀软陶作品
所谓“软陶”其实并不是陶,而是一种人工的低温聚合粘土。相较于传统的天然土性泥料,软陶在教学中有着诸多的优势。
1.软陶是油性泥料,常温下即可保存,半成品不怕搁置,不影响下一次的继续制作。而土性泥料要严密封存,否则间隔时间一长变硬后,作品就无法自然衔接。
2.软陶有着丰富可调的色彩,在制作过程中色彩是可感知的。而土性泥料的制作,只能感知形状,灰色的釉料只有在烧制后才能见其斑斓,何况作品最后的成色因素复杂。
3.软陶的烧制简便,一台家用烤箱就能解决。每堂课后学生就能拿到新鲜出炉DIY小品,颇有成就感。而陶瓷作品相较就显得娇贵许多,必须要有专业的窑炉,专业的人员。烧制温度高,时间长,危险也大。关键是作品在烧制过程中容易爆裂,甚至殃及其他无辜的作品,成品变得没有保证,所以有些学生宁可选择弃烧以避免可能的灾祸,但其作品要长久保存就难了。
4.软陶制作环境整洁,不会有任何粉尘。
5.软陶避免了在刺骨的冬天还必须用双手活泥。
三、开发目标
软陶制作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艺术。说古老,是因为制陶术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勤劳智慧的古人制作出的精美陶瓷器至今让后人叹为观止;说年轻,是因为这门艺术随着时代的发展,在选材、制作流程及作品创意上都已融入了许多时尚的个性元素。一些怀着童趣之心的设计者们加入进来,把真实生活加以夸张,用五颜六色的陶泥塑出各种表情与姿态。因为有了生活的真实细节,这些卡通化的软陶作品被赋予了灵性和天真。DIY手工制作的过程就是探索和发现你的奇思妙想!它能让我们变得更快乐,同时为这个忙碌的生活增添了很多希望和方向。
软陶展现的是唯美的理念和艺术价值,将软陶导入兴趣特长类选修课程,以教育的方式传授、理解传统与时尚。这一尝试拓展了美术课程原有的空间。本人试图通过对软陶的历史、制作方法和功能的分析、研究,形成校本课程体系,推出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系列成果。包括教师开发的教材、撰写的论文、活动的课例、小制作等。
《软陶入门》校本选修课程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软陶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和方法,正确运用各种工具、媒材进行创作;以软陶为载体,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能力。如:思维能力、观察与分析能力、创造能力、综合艺术手段的表现能力等;学习欣赏和评价不同的软陶作品;了解软陶对人们文化生活的独特作用。
2.过程与方法:教师示范引导,丰富学生对软陶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鼓勵个人自主探索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软陶设计制作活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制作习惯,获得对软陶学习的持久兴趣,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素养;尊重个性发展,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造,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
四、开发内容
本课程共设置了4个基本模块的教学,包括软陶常识、制作要领、制作方法、烘烤方式等教学内容。课程设计由浅入深,分阶段、有层次地介绍了软陶的各种基础技法及注意事项。软陶的最大乐趣在于手工制作的原创性,课程的设置与教材的编写都希望随着大家对软陶认识的增加,制作技巧的逐渐娴熟,渐而作品能有效的融入作者的创意,散发出不同的个人艺术气息。
(一)课程的设置
(二)自编教材、教案
在《软陶入门》校本选修课程设置的框架下,本人编写了《软陶入门》的教材与20学时的教案,以保证课程有序实施。
为了编写贴近学生实际的教材,本人在陶艺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摸索、实践、反思、总结,积累了第一手的教学资料。《软陶入门》校本选修教材的编写,尤其突出工艺软陶的特殊魅力——可爱、情趣、时尚。通过整合几本软陶专著的精华,如:《软陶创作之美——二》、《软陶趣味玩偶》、《时尚软陶DIY》等,多维度的呈现不同工艺软陶作品的面貌,尽可能的加深学生对软陶这种材质表现力的理解。本课程教材由软陶基础开始,循序渐进地安排课程内容,且注重所选内容的实用性及可操作性。每篇皆有详细的活动方案,配有实物图片与制作流程介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可感,易懂易通。当然,校本选修课程教材的编写是一个“积累、编写、交流、实践、反思、改进、充实”的长期而反复的过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要通过实践不断完善《软陶入门》校本选修课程教材。
《软陶入门》校本选修课程教材中的各部分代表性内容
除了教材,本人另编有与教材相配套的10篇教案,每案2课时。编写时考虑教材的不足,适当的增减内容,以满足实际教学的需求。在编写过程中遵循以下原则:
1.根据学生生理、心理特征和经验基础,精选甚至重组教材内容,注意考虑基础性和趣味性的关系,降低难度,拓宽视野。
2.以项目活动为线索编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设计、制作、评价作品。
3.文字、图片、实物、实践操作等形式展现教学内容,力求图文并茂,生动活泼。教学中设置开放性和拓展性活动,引导学生通过查找信息、调查研究等方式获取制作经验,感知软陶DIY手工艺术的独特魅力,给忙碌的学习生活增添快乐和情趣。
4.渗透其他知识技能、生活经验的综合运用,注意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和创新意识;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技术素养和文化修养。
五、实施与反馈
(一)实施细节
(二)教学反馈
《软陶入门》课堂上的部分学生作品
六、评价及学分认定
为检查《软陶入门》校本选修课程的目标、编订和实施是否实现了教育目的,实现的程度如何,本人相应的制定了一系列课程评价的方式方法。以判断课程设置的效果,并据此作出改进课程的决策。
(一)通过教学评价,激发学生对手工制作课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和谐发展。
(二)坚持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原则,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对其情意知行等方面予以全面的评价。
(三)通过作品展示、成果报告、项目记录、技能比赛等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评价。
(四)采用自评、互评和师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每项指标按“优、良、一般、需努力”四等级分别评分。自评、互评、师评后算出合计,总分再按“自评*0.3+他评*0.3+师评*0.4”的公式计算。最终成绩转换为百分制,成绩达到60分(包括)为合格,给以1分的学分。具体操作的细则如下:
(五)学期结束时,优秀作品在学校橱窗内展览,推出优秀学生予以奖励。
(六)优秀学生推荐参加相关的中小学生软陶比赛,获奖者附加奖励学分,奖励学分计入本选修课程之校本课程学分中。获市级一、二等奖分别附加奖励学分2、1分。
七、结语
校本选修课程的出发点和最终追求是学生的个性能得到充分而自由的、全面的发展。因此校本选修课程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课程选择权,甚至有了一定的课程决定权,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有助于形成健全的人格,有助于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的专长得以突出,个性得以张扬。
《軟陶入门》校本选修课程很好的起到了这一助力。在《软陶入门》课堂上教师走下讲台与学生融为一体,师生一起摸索、实践、积累,与软陶课程共同成长。《软陶入门》校本选修课程是以培养和提升学生艺术素养为宗旨,指导学生通过佳作欣赏、DIY原创、交流展示等形式感受软陶的艺术魅力,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快乐和满足,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而自由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