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绮云
真实是课堂的生命力所在,也是教学的根本。在真实、扎实、简约的风格中追寻思想品德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让思想品德教学回归本位。
一、真实的课堂教学,追求动态生成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最令人难以释怀的是笔者观摩过的《交往的礼仪》一课。课堂上不时传来孩子们的笑声,不时传来听课老师的掌声,这笑声彰显的不仅是老师的诙谐与智慧,更彰显了孩子们发自内心的、真实的快乐;这掌声不仅体现了听课者的感动,更体现了听课者对真实课堂的认可与追求。师生之间无障碍交流,无缝隙的交融,“你吃了吗”的诙谐幽默,“Hello!阿尼哈塞哟”的轻松自然,时而快乐交流,时而愉悦体验,毫无做作之感,毫无表演之嫌,一切都那么顺其自然,一切都那样顺理成章。对于这样的课堂,对于这样的老师,怎能不能让孩子心生欢喜?怎能不让孩子全身心参与?让我们一道重温最令人难忘的环节——体验新西兰的碰鼻礼。“现在,我们来到了新西兰,老师想与你们一道体验碰鼻礼!”随即,在与一女孩碰鼻后,老师来到一男孩前,只见男孩的脸瞬间涨红了,摇头摆手不想与这位年轻漂亮的女老师行碰鼻礼。我们能看得出,这是一位青春期男孩。此时,老师没有说教,而是转向了同学们:他不肯与我碰鼻,该怎么办呢?同学们纷纷出主意想办法。在同学们交流之后,老师再次来到男孩前,可是男孩仍然无法接受。在老师与另一女孩行碰鼻礼后,旁边一男孩勇敢地站起来:“老师,我想给他做个榜样!”“真是个好孩子!”随即与老师轻松碰鼻。此时,老师是这样回复的:“感谢你与我碰鼻,同时我觉得你也尊重了我!”在老师转身的一瞬间,那位害羞的男孩立即站了起来:“老师,我也要与你行碰鼻礼!”老师向其竖起了大拇指,课堂上也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大家为男孩的勇敢叫好,更为老师的循循善诱叫绝。在看似无痕的教育引领下,孩子们明白,与老师行碰鼻礼是尊重人的表现,要入乡随俗,对于当地的礼仪要乐于接受,这是尊重人的一种表现。在掌声响起的瞬间,我的眼眶已经溢满泪水,这掌声,这泪水,是来自内心的激动,是发自内心的感动。可见,富有弹性的预设,会使生成的课堂教学高潮迭起,精彩纷呈。
二、真实的课堂教学,追求“以学定教”
“以学定教”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素。学习九年级思品课《走科教兴国之路》,我举了“国人在日本购买马桶热”的案例并向学生提问“有个普通生活的用品,引发国人购买热潮,给你什么样的启示呢?”为了让我的课堂不“冷场”,学习成绩好、胆大、性格外向的学生开始举起了他们寥寥无几的手,其他学生则扮演听众的角色,未经独立思考就直接从好学生那里获取答案和信息,但是这些学生能从讨论中获益多少呢?我教学策略并不急着让好同学来回答问题,也没有让学生盲目地讨论下去,而是改变了刚才的提问内容,为了能最终回答出我所要的答案,我设置了以下几个问题:1. 我国是否是科技强国呢?如何看待我国的科技总体水平?2. 我国与发达国家的主要差距是什么?3. 我国该如何缩短与发达国家的主要差距?4. 是否只要有了经费的保障与法律的规定,我国目标就能实现?还需要依靠什么?人才的创新能力从何而来?这几个问题,有一定的层次性。第一个问题,所有的同学都能回答;第二个问题,要从材料中归纳出,这需要一些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语言,中等及以上的同学可回答;第三、四个问题,需要一定的分析和判断能力,让同学们展开小组讨论,然后,推选一个同学总结发言,这就需要集体的智慧。大家通过讨论,得出了这样一些结论:科技的创新 ——人才的创新能力——教育。通过这样的层层深入地提问,培养了学生的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仅仅从书本上找答案,也不是人云亦云,同时落实了教学目标,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责任编辑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