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康桂
一、课程理念与目标
在实施课程之前,课程研究小组着重区分了私人阅读与课程阅读的差别。阅读是每一个人都会实施的普通事件,人们通过阅读报刊、互联网、文学作品以满足自身精神需求,这种阅读是自由的、私人的,阅读内容往往根据个人喜好来决定。课程阅读则不同,它有清晰的目标,通过课程设计使参与者获得相应的成长。学生课后自由借阅书籍的阅读行为属于私人阅读,教师通过课程设计实施的阅读行为属于课程阅读。这一区分对构建“以读养德”课程有重要意义。它突出了教师及家长参与在“以读养德”课程中的重要性,只有教师、家长参与阅读,与学生共同阅读,才能将学生的阅读行为与成长联系起来。三者在阅读中都获得成长是“以读养德”区别于普通私人阅读的重要特征。
基于这一区分,课程研究小组确定了“共同阅读”的课程理念,即教师要参与学生的阅读,利用专门的阅读课与学生分享阅读体验,讨论阅读内容,同时制定了家长共读计划,鼓励家长与学生平等地交流阅读感受。
同时,课程研究小组将阅读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教师引导的、有计划的课程阅读,另一部分是学生自由支配的私人阅读。前者的目的是保证阅读与品德培养目标一致,避免阅读内容散乱而缺乏系统。为此,课程研究小组制定了与一到六年级德育目标相结合的阅读计划。后者则保证了学生个性的多样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阅读内容以满足自己的成长需求。
课程确定了以学生成长需求为中心的原则,确定了课程目标:通过阅读获得成长感悟,在阅读与交流中理解生命与生活,形成乐观向上的价值,在作品中体验爱与友善等积极情感,通过阅读拓宽视野以理解民主法治等现代公民观念。
二、课程内容
课程研究小组制定了以读养德课程实施纲要,分发给全校教师,教师按照纲要制定了本班的阅读计划,随后由课题研究小组评估计划,阅读课程实施后由全体教师共同评估课程效果。课程纲要的主要内容如下。
1. 阅读内容。
以中外优秀儿童文学、童话故事、科幻、科普等书籍为主,重点是经典文学作品、国内外儿童文学奖作品及优秀科普读物。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德育标准制定课程阅读内容,同时提供书目指导学生进行自由的私人阅读。
教师用专门的阅读课展开阅读体验交流活动,各班级教师可根据本班实际调整,而选定的阅读内容需由教师带领学生整体读完。
2. 时间安排。
为了保证以读养德课程顺利实施,课题组规划了课程时间。由班级语文教师负责该课程,每周安排两节以读养德课,其中一节用作阅读讨论,另一节做德育主题活动。教师用阅读课指导阅读,并与学生交流阅读体验,两节课安排在同一天,利于教师将阅读与德育主题活动结合。学校开辟了两段阅读时间:早上及中午到校后直到第一节课前这段时间为个人静读时间,每周周六早上9点到11点为集体阅读时间。学生在课外完成阅读,课上参与讨论。
3. 具体实施。
以读养德课程最核心的理念是共同参与。课程研究小组以读书会的方式组织教师与学生参与阅读。首先,要求教师在学生静读时间陪同学生阅读,通过身体力行的方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其次,要求教师与学生平等地参与阅读,具体做法是将指定阅读书目划分为若干任务,每一个学生都承担着将自己的内容准确概括给全班的任务,教师与学生一样也承担一定的任务,在集体阅读时间,教师通过与学生轮流朗读等方式参与阅读。
课程实施后,学生的阅读兴趣明显得到了提高,人均学期读书数为两本,阅读分享课上教师能和学生平等地交流阅读体验,经过访谈测试,学生对著名儿童文学了解率达60%。根据研究小组建立的读书笔记语词模型测试,学生笔记内容与德育目标有较高同一性。
责任编辑龙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