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荣岗 孙丽霞 刘琼茹 廖悦华 余卫东 周 伟
中山大学附属江门医院 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病理科,广东 江门 529030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多发生于绝经前后女性,但近年来其发病率呈明显年轻化趋势,青年乳腺癌患者所占的比例也明显增加。目前对于青年乳腺癌的年龄界定尚未界定,而国内文献大多定义为35岁以下的乳腺癌患者。一般认为,青年乳腺癌患者在生物学行为和预后方面与其他年龄组患者不同[1-2]。乳腺癌可依据其分子表达特点分为不同的亚型。目前临床上常根据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mlal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的表达状况,将乳腺癌分为管腔上皮型(包括 Luminal A 和 B)、HER2过表达型 (ER、PR 阴性,HER2阳性过表达)和基底样型(ER、PR和HER2均阴性表达)[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多种实体肿瘤中异常表达或高表达,与肿瘤治疗和预后密切相关,近年来研究发现其与乳腺癌浸润和转移等不良预后相关[4]。本研究分析EGFR在不同亚型青年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以期对临床的个体化治疗及预后提供参考价值。
收集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2003年5月~2014年7月经手术切除及病理证实的青年浸润性乳腺癌182例的手术切除标本。患者均为女性,年龄18~35岁,平均(28.5±0.1)岁,占同期乳腺癌的 9.52%(182/1912),双侧罹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侧∶右侧为1.05∶1.00,P>0.05),与文献报道一致[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研究通过,所有患者均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1 制片 所有手术切除标本均经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固定时间为12~24 h,常规脱水、石蜡包埋,4 μm 连续切片,Leica(型号 ST5020)全自动 HE染色仪染色,Leica(型号CV5030)全自动封片机封片;同时,连续切取10张硅化白片备用。
1.2.2 检测方法 应用BenchMARK XT全自动免疫组化仪,采用Envision二步法检测肿瘤组织中ER、PR、HER2及 EGFR 表达情况;ER(克隆号 EP1)、PR(克隆号EP2)和EGFR(克隆号UMAB96)购自北京中杉金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HER2购自Ventana(克隆号4B5)。所有组织均设阳性及阴性对照。
1.2.3 结果判读 ER和PR均定位于细胞核,评分标准采用ASCO/CAP发布的检测指南[6],以检测样本中至少1%的肿瘤细胞核阳性即判定为阳性。HER2定位于细胞膜,判读标准按照《乳腺癌HER2检测指南(2014版)》[7],以>10%的浸润癌细胞呈现强而完整的细胞膜染色判读为阳性。EGFR定位于细胞膜和细胞浆,应用双评分半定量法判断阳性细胞染色深度和阳性细胞百分率,具体标准[8]:细胞无着色计0分,轻度着色计1分,中度着色计2分,深度着色计3分;然后在高倍镜下随机选取10个高倍视野(400×)计数500个细胞中染色阳性的细胞,计算其占总细胞数的百分比,根据阳性细胞的比例计分:0~5%细胞着色计0分,6%~25%细胞着色计1分,26%~50%细胞着色计2分,51%~75%细胞着色计3分,>75%细胞着色计4分。以上两种计分标准之和≥4分者为阳性,<4分为阴性。
数据采用SPSS l7.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采用统计软件SPSS 15.0对数据进行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相对危险度。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依据分子表达特点,按照文献[9-10]标准,青年乳腺癌分为4个亚型,即Luminal A型(108例)、Luminal B 型(9例)、HER2过表达型(47例)和 Basal-like型 (26例)。182例青年乳腺癌中EGFR阳性率为62.1%(113例), 其中为 Luminal A型为 43.5%(48例),Luminal B 型为 22.2%(2例),HER2过表达型为93.6%(44例),Basal-like型为 73.1%(19例)。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分子亚型青年乳腺癌中EGFR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5.154,P<0.05);HER2过表达型EGFR阳性表达率最高,明显高于Basal-like型 (χ2=5.974,P<0.05),Luminal B 型 (χ2=26.248,P<0.05);但 Luminal A 型和 Luminal B 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76,P > 0.05)。
EGFR阳性不同分子亚型青年乳腺癌与肿瘤大小和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但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数及是否有远处转移有关(P<0.05)。见表1。
结果显示:患者TNM分期和HER2表达是影响该组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且TNM分期对预后影响最大,相对危险度为6.013(P<0.05),其次为HER2表达,相对危险度分别为2.612(P<0.05)。
乳腺癌越来越成为影响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呈现年轻化趋势。文献报道认为青年乳腺癌具有较强的侵袭性,预后不良[8-9]。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的迅猛发展,虽然乳腺癌的个体化治疗取得较大突破,但对于青年乳腺癌患者的治疗及预后不能令人满意。肿瘤分子分型最早在1999年由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提出,通过综合的分子分析技术使肿瘤的分类基础由形态学转向以分子特征为基础的新的肿瘤分类系统。目前,临床广泛应用的是Perou和Sorlie的分型方法[9-10]。EGFR是表皮生长因子(EGF)受体,属于酪氨酸受体家族的一种,广泛分布于哺乳动物的上皮细胞级胶质细胞,与细胞的生长、增殖及分化密切相关。EGFR在多种肿瘤中异常高表达,与肿瘤如乳腺癌、结直肠癌、胃癌和卵巢癌的不良预后有关[12-15]。近来,针对EGFR过表达的靶向药物拉帕替尼已应用到临床,因青年乳腺癌中EGFR存在高表达,故筛选并检测乳腺癌EGFR对于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分析182例不同分子亚型青年乳腺患者EGFR表达情况,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分子亚型青年乳腺癌中EGFR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154,P<0.05),其中 HER2过表达型EGFR阳性表达率最高(93.6%),提示EGFR和HER2在青年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中可能具有协同机制。
表1 EGFR阳性不同分子亚型青年乳腺癌与临床病理的关系(例)
本研究同时分析EGFR阳性不同分子亚型青年乳腺癌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显示:EGFR阳性不同分子亚型青年乳腺癌与肿瘤大小和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但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数及是否有远处转移有关(P<0.05)。研究结果表明肿瘤大小和组织学分级对于EGFR阳性不同分子亚型青年乳腺癌患者并不是目前的预后因素,而是和临床高分期呈正相关。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患者TNM分期是影响该组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TNM分期对预后影响最大,相对危险度为6.013(P<0.05),其次为 HER2,相对危险度分别为 2.612(P<0.05)。因EGFR、HER2均属于I型跨膜酪氨酸激酶生长因子受体成员,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它们与配体结合后导致DNA合成增加,引起细胞的过度分裂与增殖,同时对肿瘤的浸润转移有促进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EGFR阳性的肿瘤细胞更具有早期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的趋势,与文献报道一致[17]。
一般认为,肿瘤分级及分期越高,预后越差。不同分子亚型青年乳腺癌中EGFR表达与临床分期呈明显正相关,提示该组患者预后差与其他亚型。随着抗EGFR靶向药物拉帕替尼的应用,为该组患者带来新的希望,同时也为精准检测乳腺癌中EHFR表达情况提出挑战。本研究基于免疫组化方法,由全自动免疫组化仪完成,结果相对可靠。
综上所述,不同分子亚型青年乳腺癌中EGFR阳性表达率不同,检测青年乳腺癌EGFR对于指导临床制订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及准确评估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1]Li MF,He JR,Shen SW,et al.The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different ages among breast cancer patients[J].Chinese Journal of Breast Disease (Electronic Version),2010,4(5):558-565.
[2]Kim KJ,Huh SJ,Yang JH,et al.Treatment results and prognostic factors of early breast cancer treated with a breast conserving operation and radiotherapy[J].Jpn J Clin Oncol,2005,35(3):126-133.
[3]Goldhirsch A,Winer EP,Coates AS,et al.Personalizing the treatment of women with early breast cancer:highlights of the St Gallen international expert consensus on the primary therapy of early breast cancer 2013 [J].Ann Oncol,2013,24(9):2206-2223.
[4]邓再兴,俞文菊,朱凯.乳腺癌组织CK5/6与EGFR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8,19(15):1477-1480.
[5]阿赛古丽,杜廷泽,舍雅莉,等.241例青年乳腺癌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0,7(32):159-160.
[6]Hammond ME,Hayes DF,Dowsett M,et al.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College of American Pathologists guideline recommendations for immunohistochemical testing of estrogen and progesterone receptors in breast cancer[J].J Clin Oncol,2010,6 (4):195-7.
[7]卞修武,步宏,常秀青,等.乳腺癌HER2检测指南(2014版)[J].中华病理学杂志,2014,43(4):262-267.
[8]Curigliano G,Rigo R,Colleoni M,et al.Adjuvant therapy for very young women with breast cancer:response according to biologic and endocrine features[J].Clin Breast Cancer,2004,65(2):125.
[9]Gajdos C,Tartter PI,Bleiweiss IJ,et a1.Stage 0 to Ⅲ breast cancer in young women[J].J Am Coll Surg,2000,190(5):523.
[10]Perou CM,Sorlie T,Eisen MB,et al.Molecular portraits of human breast tumours[J].Nature,2000,406(6797):747-752.
[11]Sorlie T,Perou CM,Tibshirani R,et al.Gene expression patterns of breast carcinomas distinguish tumor subclasses with clinical implications[J].Proc Natl Acad Sci USA,2001,98(19):10869-10874.
[12]Siziopikoua KF,Cobleigh M.The basal subtype of breast carcinomas may represent the group of breast tumors that could benefit from EGFR-target therapies[J].Breast,2007,16(1):104-107.
[13]马树东,罗荣城,丁彦青,等.乳腺癌组织中EGFR、IGF-IR、HER2/neu和P53蛋白的表达及意义[J].肿瘤防治杂志,2005,12(5):335-338.
[14]赵荫农,何妮,欧超,等.乳腺肿瘤组织中EGFR与EGFRⅧ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7,14(3):185-188.
[15]张红雨,陶红梅,陈红涛.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蛋白激酶B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1,14(2):140-142.
[16]洪萌,涂健,陈旬,等.乳腺癌组织中E-cad表达与EGFR、HER2表达的关系[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3,29(11):1239-1241.
[17]Qianren J,Hemminki K,Enquist K.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polymorphisms in relation to breast cancer evelopment and prognosis[J].Clin Cancer Res,2005,11(10):3647-3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