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中国医药导报》记者 刘志学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副校长葛均波教授在今年的全国两会期间提案建议:在每年的11月20日设立“全国心梗救治日”。
在采访中,葛均波院士谈及我国急性心肌梗死的现状时介绍说:“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数量逐年增加,病死率、致残率高且日益年轻化。据去年公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3》相关资料显示,目前估计全国有心血管病患者2.9亿人,而且从2005年开始,急性心梗死亡率呈现快速上升趋势,目前估计每年有250万例心肌梗死发生,然而只有5%的患者得到了及时合理的救治。急性心肌梗死由于其病情变化快,发展迅速,死亡率高,已经成为严重危及人们生命健康的疾病,并且是一个具有社会性效应的重要医学问题。因此,如何站在更高的角度全面管理并防治急性心肌梗死,降低其死亡率,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
葛均波院士接着介绍说,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每年约有54万人死于急性心肌梗死,并且发病人群有年轻化趋势,形势日趋严峻!而如果在心梗早期开通梗死的血管,即可以降低患者死亡率。因此,目前公认对症状开始12小时内就诊的急性ST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应尽早行再灌注治疗。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临床医师认识的提高,早期救治急性心肌梗死的规范流程日益成熟。然而,由于广大群众相关科普知识不足,救治体系欠合理性,大量患者无法得到及时救治,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鉴于上述严峻局势,葛均波院士认为:“根据我国目前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和救治情况,我们可以预见,如果任由其发展不进行积极引导,将有大量患者因救治不及时致死、致残;而仅依靠医疗机构的努力是无法遏制这一发展趋势的,因此需要依赖政府、媒体、医疗行业以及各界的积极推动,让全社会关注急性心肌梗死的危害。”
葛均波院士还介绍说:“在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提议、国家卫计委的支持下,2014年11月20日,我们开展了‘心梗救治日’的主题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这一尝试给我们增添了信心,但也让我们感受到,我们必须通过具体、形象、有组织的社会化活动,才能够实现全民关注急性心肌梗死的目标。”
基于上述情况,葛均波建议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全国心梗救治日”,时间可拟定为每年11月20日,寓意心梗救治要抓住 “黄金120分钟”。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全国范围心梗救治水平,向全社会普及相关知识,倡导科学的心脏健康观念。同时,还要在全国范围内,有组织地进行“全国心梗救治日”主题系列宣传活动。包括宣传资料推广、心梗危险因素筛查、心梗救治演示、心梗科普讲座、全民心梗科普知识竞赛等。
关于设立 “全国心梗救治日”的重要意义,葛均波院士进一步阐述说:“进入21世纪以来,健康成为每一个中国人都关心的主题。然而由于缺乏整体规划和重视不足,大量不准确甚至有危害性的所谓‘健康知识’在各种渠道泛滥传播。如何利用国家的平台发出正面的声音至关重要。国家应该主动积极地推动那些关乎民众生命的、最有社会推广意义的医学知识传播。而建议设立‘全国心梗救治日’的提案正是源于这一初衷,如果能够在国家层面推动,相信可以深刻改变心梗救治的现状,并通过每年设置不同主题持续推动,可以延展至心脑血管疾病相关领域,从根源上遏制心脑血管疾病的危害。不仅能够救治更多心梗病人,降低死亡率,还能让大众更积极、科学、理性地认识医学,带动全民医学健康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