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明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6-0036-01
长期以来,我们教学主要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注重双基,这就形成了我国的传统教学模式。但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不能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教学,学生的积极情感得不到体验,意志品质得不到体现,使得上课与教师合作机会不同,教学活动都由教师来组织,学生只是消极参与。综合数学课堂的特点与要求,我们经过长期的课堂教学实践,认为数学教学应通过以下几个方面重点进行突破:
一、深入了解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情感因素时时刻刻都渗透在教学的一切环节中,它悄悄地微妙地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马克思就曾经指出:“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自己对象的本质力量。”哪里有成功的教育,哪里就有爱的火焰在燃烧,炽势的情感在升华。教学既是知识技能的传授,又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其中蕴含着来自师生双方的极其丰富复杂的情感因素。因此,作为数学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数学知识,而且还应具备高超的理解力,善于畅通情感信息的交流渠道,去接纳和呵护每一位学生,做每位学生的良师益友。为此,教师首先必须了解你所教的对象——学生,深入了解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师应从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潜能特征等诸方面出发,多角度观察和分析,努力寻找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其次,教师要主动地、有耐心地倾听学生的真实想法。任何真正的认识都是以主体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因此,尽管这些想法是幼稚的或是错误的,但却具有一定的“内在合理性”,从而我们就不应该采取简单的否定态度,而应认真地去分析,理解它产生的原因和发生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措施有针对性。通过心理交往去影响他们,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动机,浓厚的兴趣,坚强的意志及独立思考的性格。只有这样,才能减轻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负担,从而激发起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和持久的动力。
二、引入竞争机制促进多元思维与速度思维的形成
在课堂中实现学生学习质的进步,除了知识的处理技术之外还需要心理机制的技巧,在学习环境中竞争机制的适当运用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上得到质的飞跃。我们通过长期的实践表明,竞争可以让学生对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开拓更广阔的思路。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通过实践也得出可操作性强的竞争机制就是多元思维与速度思维的训练。多元思维就是指让学生针对同一个问题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把问题的各个外延分析解析透彻,更有利于知识的应用。
速度思维指的是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强化训练,对于一些方面的问题让学生自然形成模式化,让他们自觉或不自觉的学会总结与归纳,在讲究速度快慢时强调数学思维的敏捷性,这就是数学学科的特色。
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式学习
环环相扣的问题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而且使学生学得主动,同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当学生经过努力完成问题沉浸在成功的喜悦时,老师又将一个看似熟悉但又不同的问题放在他们的面前。由于刚才的成功他们不会放弃眼前的问题,从而进行主动探究。老师从不同的角度透视问题,开拓了学生的思路,从而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在例题解答之后,引导学生反思思考过程,总结解题的经验教训,对一些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解题策略予以归纳概括,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解题思维能力。
除此之外,还得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信念、态度和情绪等情感因素,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要以学生的兴趣、内在动机来引导学生学习。实践让我们认识到,问题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老师要用鼓励的语言激励学生,如:我们是数学天才,我们有学数学有天赋;对于学生提出的有创意性的问题用“精彩、精辟、有创建”等语言加以鼓励。在对待优秀生和后进生的教学策略方面也有所体现:有的后进生认为学不会可以不学、提供一些课外读物或安排我们解决一些比较复杂的数学问题、享有做不做数学作业都可以的特权。精心设计数学问题,创设适宜的教学情景,使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来驱动、诱导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为达到目标而迫切学习的心理倾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就常常会有异常的表现:我们会发现“高招”让老师都吃惊;引来一片赞许;不时赢得同学们的称赞,也常令老师兴奋不已。
(责任编辑 李 翔)